不同角度内镜介入对难治性鼻出血隐匿出血部位的观察和治疗研究

2019-07-22 01:31高波邓碧凡廖敏
健康大视野 2019年13期
关键词:并发症内镜

高波 邓碧凡 廖敏

【摘 要】目的:探讨不同角度内镜介入治疗在难治性鼻出血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12月100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填塞组(n=40)与内镜组(n=60)。内镜组采取不同角度内镜止血治疗,填塞组采取鼻腔填塞治疗。统计两组临床疗效、恢复情况(出血量、止血时间、鼻腔通气恢复时间、鼻腔黏膜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后综合征反应(发热、鼻痛、头痛、鼻塞)发生率、疼痛程度、并发症(鼻腔粘连、泪囊炎、继发性鼻-鼻窦炎、咽鼓管功能异常)发生率。结果:(1)临床疗效:内镜组总有效率100.00%(60/60)高于填塞组77.50%(31/40,P<0.05);(2)恢复情况:内镜组出血量少于填塞组,止血时间、鼻腔通气恢复时间、鼻腔黏膜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填塞组(P<0.05);(3)综合征反应:内镜组治疗后综合征反应发生率(11.67%)低于填塞组(62.50%,P<0.05);(4)疼痛程度:内镜组疼痛程度情况优于填塞组(P<0.05);(5)并发症:内镜组并发症发生率5.00%(3/60)低于填塞组45.00%(18/40,P<0.05)。结论:采取不同角度内镜介入对难治性鼻出血患者予以止血治疗,可明确出血部位,提高止血效果,缩短止血时间、鼻腔通气恢复及鼻腔黏膜恢复时间,促使患者及早康复,减少不良反应,减少疼痛,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高。

【关键词】内镜;电凝止血;鼻腔填塞;难治性鼻出血;隐匿出血;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765.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3--01

鼻出血为耳鼻咽喉科多发疾病,部分鼻出血通过前鼻镜检查可明确出血部位,如利特尔区出血,但若鼻出血位置较隐匿,则会显著增加诊断及治疗难度[1-2]。难治性鼻出血在临床医学中又被称为顽固性鼻出血,其出血位置多隐蔽,故经前鼻镜检查较难发现出血位置,且其出血量较多,无规律性[3-4]。传统临床多采取鼻腔填塞对难治性鼻出血患者予以局部压迫止血,但由于出血位置未明确、填塞治疗存在解剖死角,故止血效果不佳,且易增加患者痛苦感,反复填塞还会显著增加鼻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风险,尤其是合并心脏病及高血压者,极易引发贫血、失血性休克等[5]。随着内镜技术不断发展,难治性鼻出血治療思路及方式得到拓宽,通过鼻内镜检查,辅助吸引器可明确出血点,配合等离子、电凝、射频及微波等烧灼止血方式,可提高止血效果。且有相关研究指出,鼻内镜下电凝止血创伤小、止血较快[6]。本研究选取我院100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探讨不同角度内镜介入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12月100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方案不同分为填塞组(n=40)与内镜组(n=60),两组性别、年龄、出血侧、合并疾病、户籍性质、付费方式、抽烟及喝酒情况等临床资料均衡可比(P>0.05),见表1,且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

1.2 选取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既往采取药物或前后鼻孔填塞、局部压迫等治疗后仍未有效控制、反复发作;(2)单侧鼻腔出血;(3)均具有明确出血点;(4)知晓本研究,签署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1)合并凝血功能障碍病变者;(2)合并鼻腔恶性肿瘤者;(3)合并脑血管病变者;(4)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者;(5)合并鼻咽部纤维血管瘤者。

1.3 方法

1.3.1 内镜组 采取不同角度内镜止血治疗,患者卧位,头部略后仰,若鼻腔内有填塞物,则逐渐抽出,并于抽取时查看出血来源;用0°、30°或70°鼻内镜辅助下采取吸引器清理鼻腔中血痂与分泌物,鼻腔内放置利多卡因、肾上腺素混合液浸润的棉片以收缩、麻醉黏膜,取出棉片,用鼻内镜自上至下、由浅入深明确具体出血点,重点探查鼻道后穹窿、蝶筛隐窝、下鼻道、中鼻道、鼻中隔前端等临床常见出血位置,经内镜观察可见活动出血点,或出血部位呈淡红色或灰色火山口样或栗粒样乳头状突起,以吸引器轻吸可疑出血点,可诱发活动性出血。明确具体出血位置后采取单极电凝头(设定功率至20 W)对准出血点中心处启动电凝,时间控制于2 s以内,可见和电凝头接触面快速萎缩为灰黑色,且出血点和周围黏膜结痂;创面均匀涂抹适量氧氟沙星眼膏。

1.3.2 填塞组 采取鼻腔填塞治疗,“层叠式”填塞,选取适量10~20 cm凡士林纱条,前端反折约1~2 cm,镊子夹前端反折部位逐渐置于鼻腔后上方嵌紧,尽可能以出血点为中心,有效覆盖术区,并将剩余留于鼻腔外部分呈梯形一层一层自后向前、自上至下连续填塞,确保纱条充满鼻腔;控制出血后叮嘱患者注意休息,并密切观察其一般状况,常规给予抗生素、静脉止血药物;填塞后48 h内参照患者具体状况逐渐抽出填塞纱条,若再次出血则重新进行填塞。出血量较小者可修剪合适大小膨胀海绵填塞鼻腔,海绵接触出血后膨胀压迫止血点。

1.4 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后1个月内鼻腔同一部位无出血为治愈;治疗后鼻出血次数及出血量有所减少,但仍存在出血为有效;未至上述标准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7]。(2)统计两组恢复情况,包括出血量、止血时间、鼻腔通气恢复时间、鼻腔黏膜恢复时间、住院时间。(3)统计两组治疗后综合征反应发生率,包括发热、鼻痛、头痛、鼻塞。(4)统计两组疼痛程度,依据VAS量表予以评估,0分为无痛,1~3分为可耐受性轻微疼痛,未对睡眠及饮食产生影响;4~6分为明显疼痛,对睡眠及正常饮食产生一定影响,需采取对应处理措施;7~10分为强烈疼痛[8]。(5)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鼻腔粘连、泪囊炎、继发性鼻-鼻窦炎、咽鼓管功能异常。

1.5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0.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检验,计量资料()表示,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内镜组总有效率(100.00%)高于填塞组(77.50%,P<0.05)。见表2。

2.2 恢复情况 内镜组出血量少于填塞组,止血时间、鼻腔通气恢复时间、鼻腔黏膜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填塞组(P<0.05)。见表3。

2.3 综合征反应发生率 内镜组治疗后综合征反应发生率(11.67%)低于填塞组(62.50%,P<0.05)。见表4。

2.4 疼痛程度 内镜组疼痛程度情况优于填塞组(P<0.05)。见表5。

2.5 并发症发生率 内镜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填塞组(45.00%,P<0.05)。见表6。

3 讨论

难治性鼻出血为采取对应治疗措施实施干预后仍反复出血,且经前鼻镜检查难以发现出血位置的隐匿出血类型,其致病因素较复杂,与长期饮酒、抽烟、动脉粥样硬化、气候等均具有一定相关性,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了极大影响[9-10]。因此,如何对难治性鼻出血患者予以安全有效治疗成为研究热点。

鼻腔填塞为传统临床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重要措施,虽可取得一定效果,但易增加患者痛苦感,且多次重复填塞可致鼻黏膜糜烂,并引发继发性出血与感染等。同时,常规前后鼻孔填塞,由于鼻腔内部结构复杂,出血点位置较深,凡士林纱条难以有效填塞压迫处于嗅裂、中鼻道及下鼻道深部的隐蔽、狭窄处出血点,且即使可压迫止血,其操作仍存在盲目性,填塞范围多显著超出出血点范围[11-12]。此外,鼻腔填塞应合理控制填塞时间,避免填塞时间过长造成黏膜损伤,取出鼻腔填塞物后则易造成反复出血,需再次进行填塞治疗,进一步增加鼻黏膜损伤风险。另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填塞止血时间长,可营造相对厌氧菌环境,致使大量细菌繁殖,尤其因过度失血以致机体抵抗力较弱时,细菌更易生成毒素,经糜烂黏膜进入血液,内源性前列腺素生成产生刺激性作用,增加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发生风险[13-14]。近些年,虽然填充止血材料不断发展,高分子膨胀材料在临床得到普及应用,可有效延长填塞时长,但此类填塞材料于鼻腔中压力显著小于凡士林纱条,故难以取得理想壓迫止血效果[15-16]。

随着内镜技术发展,难治性鼻出血诊治水平得到提升,鼻内镜具备图像清晰、视野广阔、视角多、放大功效等优势。明确出血点为鼻出血治疗关键,尤其针对出血位置隐匿而较难止血者[17-18]。本研究所用鼻内镜包括0°、30°、70°三种类型,可清晰观察鼻腔到鼻咽部各个部位,准确定位出血点并予以有效止血处理,可避免传统填塞治疗盲目性,减少鼻黏膜损伤。鼻内镜下电凝创伤小,且费用低廉,易被广大患者接受[19-20]。徐明录等[21]研究结果显示,采取鼻内镜下电凝止血,其治愈率高达97.6%,且复发率仅为2.4%。肖涛等学者[22]发现采取鼻内镜下电凝止血者黏膜再创伤出血及糜烂发生率仅为13.33%,且抑郁及焦虑改善效果显著。本研究结果显示,内镜组总有效率高于填塞组,恢复情况及疼痛程度优于填塞组(P<0.05),表明采取不同角度内镜介入对难治性鼻出血患者予以止血治疗,可更有效提高止血效果,减轻疼痛程度,缩短患者康复用时。分析其原因在于:不同角度鼻内镜对鼻腔隐匿部位探查,避免遗漏。同时,电凝强度调节范围大,其探头较长,可达到鼻腔任何位置,以此安全有效止血。另由本研究结果可知,治疗后内镜组综合征反应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填塞组(P<0.05),提示不同角度内镜电凝治疗不仅能有效提高难治性鼻出血治疗效果,且减少不良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保证治疗安全性,对促使患者及早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采取不同角度内镜介入对难治性鼻出血患者予以止血治疗,可明确出血部位,提高止血效果,缩短止血时间、鼻腔通气恢复及鼻腔黏膜恢复时间,促使患者及早康复出院,减少治疗后综合征反应,且疼痛感较轻、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安全性。

参考文献

王占军.鼻内镜下电凝治疗难治性鼻出血168例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5,29(5):468-469.

G?kdo?an O,Kizil Y,Aydil U,et al.Sphenopalatine artery pseudoaneurysm: a rare cause of intractable epistaxis after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J].J Craniofac Surg,2014,25(2):539-541.

王岳衡,李景涛.难治性鼻出血鼻内镜下止血的疗效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5,43(2):210-212.

原红艳,张淑香.鼻内镜下难治性鼻出血的诊治[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3,8(7):666-667.

Kobayashi Y,Komazawa Y,Yuki M,et al.Use of anticoagulant or antiplatelet agents is not related to epistaxi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transnasal endoscopy[J].Endosc Int Open,2018,6(1):E104-E110.

贾子欣,张瑞玲,刘海宁,等.鼻内镜下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33):3677-3679.

蒋传亚,纪东.鼻内镜下老年难治性鼻出血治疗临床分析[J].安徽医学,2016,37(3):321-323.

乌日娜.鼻内镜下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7.

猜你喜欢
并发症内镜
眼内镜的噱头
《中国内镜杂志》主编简介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中国内镜杂志》主编简介
浅析美军战斗精神的致命并发症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早期胃癌的超声内镜诊断及内镜下治疗效果分析
内镜下电灼术治疗梨状窝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