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相声艺术鉴赏”选修课教学心得

2019-07-22 01:51宋好
曲艺 2019年7期
关键词:曲艺艺术大学生

宋好

近年来,在中国曲协的不断呼吁和大力支持下,建立曲艺学科教育体系的工作一直在稳步推进。我们对此充满信心,更要为之出力,让它更快地从蓝图变为现实。就目前来看,曲艺学科系列教材的陆续出版,标志着学科教育体系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如何在更多的高校推广曲艺教学、使曲艺融入通识教育体系,让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在感受曲艺美的基础上了解曲艺美、研究曲艺美,最终走上创造曲艺美、传播曲艺美的道路,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

抱定想法,笔者与四川外国语大学合作,从2019年春季起担任授课教师,在每学期开设“相声艺术鉴赏”公共选修课。本选修课面向全校各专业大一学生开放,修满一学期36课时,可获2学分。

笔者虽在相声的表演和创作方面有一定经验,但在高校讲解相声艺术还是首次。“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可在尚未给学生“解惑”之前,笔者自己却产生了疑惑——当下大学生对相声艺术的认知有多少?对相声的欣赏趣味如何?每学期36课时的教学,能有效提升大学生对相声鉴赏的能力么?相声艺术幽默、含蓄、隽永、醇厚之美,能否受到追求个性、快节奏的九〇后、〇〇后学生的青睐?

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寻找答案。

一、教学目的

大学生们选修本课程的目的不一。有的确实对相声有兴趣,有的只想借此缓解学习压力,有的则希望轻松修到学分,有的干脆就是是陪同学一起报名,并无明确学习目的。

“大家最喜欢的相声演员有哪些?”这是第一堂课上笔者提的第一个问题,算是课程的“垫话”。学生们相继答出了四五位当红的相声从业者,但却无一人提及侯宝林、马三立、马季等相声名家。经过进一步了解,班上多数学生对相声的认识主要来自于近年的綜艺节目或网络传播,而他们心目中的相声,基本还停留在耍嘴皮开玩笑供人取乐等方面,没有立体深入的认识。

由此,笔者认为,努力让学生全面了解相声和欣赏相声,是此次“相声艺术鉴赏”的主要教学目的,并在以下三方面进行有益尝试。

(一)丰富通识教育内容

近年来我国受教育人数和教育质量都有了长足发展,基于各种艺术形式而生发的艺术教育也得到了相当程度的重视,但相较于一般认识中的“正规教育”,艺术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仍被视为“小三门”,被视为“正规教育”遇到一定阻碍后的补充手段。在高校教育阶段,各种大学生艺术社团在一定程度上也只是兴趣小组的扩大和补充,选修课中的艺术教育被视为单纯赚取学分的手段,把大学生对艺术教育的认识提升到与“正规教育”相同的程度,进而推动通识教育的完善,是文艺工作者应该考虑的问题。

相声是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形式。随着曲艺学科建设的稳步推进,将包括相声在内的曲艺艺术鉴赏课程纳入通识教育,可在有力推动传统艺术传承发展的同时,丰富高校通识教育内容。

(二)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多元文化随着日益丰富的传播手段而流动,客观上拓展了大学生的眼界,丰富了他们的认知。但百川汇海,泥沙俱下,我们在接触真正优秀的文化因子时,也受到不少不良文化的侵染,这会在无形中消解我们的文化根基,动摇我们的文化认同理念。特别是在大学生群体中,这种现象更值得重视。如何补足精神之“钙”,夯实当代大学生的民族文化根基,这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相声艺术庄谐皆备,寓教于乐,不独是推广传统文化的有力载体,也能吸纳外来文化中的精粹加以传播。但令人遗憾的是,目前相声与外来文化之间“纲”“目”倒置——外来文化的“倒灌”撕裂了相声的艺术架构,使得当前某些相声有“形”而无“质”,只保留了被过度放大的娱乐表象而丧失了艺术内涵。这会导致部分大学生对相声产生偏见,如果不加以纠正,这种偏见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加极端。

有鉴于此,我们努力通过艺术鉴赏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还原相声艺术本质,阐释其博大精深的艺术内涵,让学生们了解相声的本真。我们通过选修课程,一方面引起学生对相声的兴趣,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另一方面引领学生发现相声独特的艺术魅力,领悟中国曲艺之美,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以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三)引导学生正确艺术审美

有学者指出:当下文化的多元化、大众化消解着大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艺术文化市场上良莠不齐的流行元素,导致大学生的审美价值观出现功利化和媚俗化倾向;错综复杂的网络环境对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亦存在一定程度的阻碍,部分学生躲避崇高,沉迷虚拟,甚至出现了审美取向的低俗化。

大学生对相声的认知也存在这样的误区。近年来,五花八门的“娱乐文化”“快餐文化”涌入大众视野,占据了大量媒体和传播资源,迎合一些崇尚个性、寻求刺激、追逐时尚学生的口味,使之无暇、无意更无从了解相声的全貌。受当下“娱乐至上”“盲目追星”等不良思潮和社会风气的影响,大学生对相声等诸多传统艺术的看法,存在严重的误区和不正确的审美趣味。相声的幽默隽永、妙语解颐所带给人们的美感渐失,取而代之的是演员靠“卖萌”、“耍贱”、搔首弄姿赢得满堂喝彩。相声大师侯宝林曾说过:“好相声,百听不厌;不好的相声,只能听一遍。”而如今,有些“相声”恐怕连一遍也听不得,却堂而皇之地商演吸金。

需知,大学生是网络舆论、社会舆论形成的重要力量,引导大学生培养正确的相声审美,形成正能量的舆论导向,是一项非常重要且迫在眉睫的任务。“相声艺术鉴赏”课程的开设,目的即在于让学生全面了解相声艺术的本质特征和文化内涵,既满足其艺术追求,又能培养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其艺术审美兴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课程设置

教学课程的设置须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作为非艺术类高等院校开设的相声艺术鉴赏课程,不以培养专业相声表演人才为目的,而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和鉴赏能力为主。因此,这门选修课程的教学大纲,主要围绕“鉴赏”进行设计。

“相声艺术鉴赏”作为首次面向全校开设的公共选修课,尚无成熟的教学经验可循,目前尚未见到同类型高校教材出版,拟定本次选修课教学大纲,主要参考《相声艺术论集》(侯宝林、薛宝琨、汪景寿、李万鹏)、《侯宝林谈相声》(侯宝林、刘祖法)、《中国的相声》(薛宝琨)、 《中国相声史》(倪钟之)、《相声艺术的奥秘》(刘梓钰)、《相声审美心理学》(王秀勋)等专著。课程共设七章,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见下表:

三、教学方法分析

“相声艺术鉴赏”作为公共选修课程,与专业课的教学有所不同,应注重将学生纳入教学主体,丰富教学手段,实现师生双向互动,将学生选课的知识需求、文化需求、素养需求与教学目标结合起来,以大学生的知识背景和主观视角,重新审视相声的传播与鉴赏,使相声更易于接受。

“相声艺术鉴赏”选修课的教学,一方面有别于单纯传统的板书教学方法,将相声的“说、学、逗、唱”引入课堂,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配合音、视频和教师现场示范,使学生更能亲身体验教学行为。另一方面,教学内容综合多部相声专著的精华阐述,将相声艺术的本质特征、语言特色、表演技巧、审美等各方面以清晰、简洁的语言去讲解,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口才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增加其课堂收获。

通过“相声艺术鉴赏”选修课的教学实践发现,在板书、PPT课件、音视频多媒体、现场示范等多个教学手段中,最受学生欢迎的是现场示范,展示相声表演技巧,其次是播放音视频的辅助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多数学生表示自己仅通过网络、电视等渠道了解或接触相声,极少有到现场观看的经历,因此对课堂上教师的亲身示范和节目剖析,既有新鲜感,又有直观感。

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笔者对经典相声作品音视频的选择充分考虑了节目的代表性,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如讲到“一头沉”时选播了《关公战秦琼》和《虎口遐想》,讲到“子母哏”时选播了《对春联》和《百吹图》,讲到单口相声时选播了《连升三级》和《逗你玩》,讲到群口相声时选播了《扒马褂》片段和《五官争功》等,使学生充分领略相声之美。节目选播要有效控制时长,超长的大段视频播放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同时还应注意播放节目的音视频质量,有些现场嘈杂、音质不清且无字幕的实况录像,影响收看效果,不适合在课堂使用。

此外,涉及艺术发展史、理论的章节,内容略显枯燥,教师应尽量避免使用生涩的书面语言照本宣科,可多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尤其对有朝代、人物、历史事件的部分,生动讲解,以活跃课堂气氛,保持学生兴趣,加深学生印象。

四、教学效果总结

“相声艺术鉴赏”选修课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较全面地讲解了相声艺术的基本特征与起源发展、表现形式、结构、语言特点、表现方法、表演艺术、审美特性等。相声作为口头文学,既有传统的根基,又需要与时俱进,才能在经历不同历史时期之后,依旧长演不衰。将相声放置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野下,让学生了解到相声不仅仅是单纯的娱乐品,更具备艺术性、文学性、思想性、趣味性、知识性等内涵。

在选修课最后,笔者以“学习心得”为题布置期末作业。从学生们的结课论文中,可以看到此次“相声艺术鉴赏”选修课教学效果的真实反馈,梳理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1.对相声艺术重新认知

“上了这门课之后,才发现自己之前对相声的理解都是错误的,原来相声不止是好笑,更多的是文化层面上的融合。”

——某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生

“以前我很简单地理解(相声)只是把好笑的话讲出来就行了,在学习后才知道,原来相声的特性决定了创作、展示以及新老交融都是极具难度的……相声学习所带给我的,已经超越当初要来的仅仅是感兴趣的动机,它更为鲜活。”

——某俄语专业学生

2.对相声艺术增强审美

“我觉得它是一门美好的艺术,而非我之前对它的有点轻蔑的想法。而且比起歌剧等,相声更加深入老百姓的心里,做到了真正的雅俗共赏,甚至能鸣不平之声,抒不便之情,从而达到社会安定和谐。通过学习,我对相声的尊敬,真的更高了一层。”

——某新闻学专业学生

“从相声艺术鉴赏这门课中,我不仅更系统地了解了相声艺术的起源、发展,也从多个角度深入了解了相声独特的艺术形态,在以后欣赏相声节目的时候,相信我也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某漢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

“可乐可学可品可思……它不仅仅是逗乐的消遣,也反映人民群众的期望,社会现状的弊端,人性的真善美,这都是创作者呕心沥血后的成果,绝非时下肤浅的无病呻吟。”

——某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生

3.对相声艺术产生兴趣

“每一节课,都让我在播音主持方面的能力不断地提高,也使我对同为语言艺术的相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某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

“相声要跟随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创新,发展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才会保持活力,延续艺术的生命力。听了重庆火锅版的《报菜名》,让我对这类‘贯口活燃起了兴趣,对这门艺术了解得越深入,我便越尊重这个行业。”

——某广告学专业学生

从“学生心得”论文的字里行间,可看到此次教学目的已初步达成。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绝大多数学生对相声有了较为全面的理解,这很令人欣慰。通过进一步优化教学大纲和课时分配,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进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将使这门选修课的教学体系更加完善。笔者在开课之初的疑虑,随着课程的进行早已全部打消,并建立起了在高校推广普及曲艺艺术的强大信心。只要给予正确引导和普及教育,广大学生起初对相声的片面认知和错误审美,是完全可以扭转的。

曲艺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相声是曲艺花园的奇葩。“相声艺术鉴赏”选修课的开设,是曲艺学科教育的一次有益尝试,既符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倡学习传统文化的精神,增强文化自信,陶冶学生情操,丰富校园文化,有助于发现和培养艺术人才,也为推进曲艺学科建设和在高校推广曲艺的普及教育,进一步摸索和积累了点滴经验。

参考文献:

[1] 于志刚:《推动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培育与完善》,《中国高等教育》2016年第11期。

[2] 周鹏宇、史宁:《增强文化自信要从大学生做起》,《人民论坛》2018年第4期。

[3] 于露:《探究大学生艺术审美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及提高》,《教育教学论坛》2016年第41期。

(责任编辑/马瑜)

猜你喜欢
曲艺艺术大学生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曲艺泉城》
大学生就业趋势
纸的艺术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