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视察上海时我在场

2019-07-22 02:47张蔚飞王岚
新民周刊 2019年27期
关键词:桥塔小平摄影记者

张蔚飞 王岚

转业军人成了上海拍政治新闻的摄影记者

我是1981年底从海军航空兵部队转业进解放日报社的,承蒙组织上对我这个转业军人的信任和关爱,当有重大政治事件需要摄影记者时,一般都安排我去拍照。比如1982年审判“四人帮”在上海的余党徐景贤、王秀珍、马天水时,领导就派我去执行任务。

我这个人一向做事认真,也吃得起苦,所以每次重大政治事件的拍摄任务,我都完成得比较好。于是出现了良性循环,凡有重大拍摄任务时,尤其是中央领导人到上海时,组织上就安排我去,我先后拍摄过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有陈云、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杨尚昆、姚依林、吴邦国、黄菊等,外国政要有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日本天皇明仁、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等,我俨然成了“宫廷摄影师”。

但我一生中,最幸运的、收获成就感最多的一次摄影采访,无疑是拍摄邓小平同志1992年春天视察南方时在上海的活动。那年,我在《解放日报》当摄影组组长。

有幸成为记录邓小平南巡上海的摄影师

1992年2月1日,邓小平同志—行从广东深圳来到上海,住在虹桥路上的西郊宾馆。在珠海和深圳两地,他老人家已发表了不少有关坚持改革、扩大开放的言论,邓小平同志到上海后,继续深化着他的南方谈话。我有幸成为记录小平同志视察上海全过程的摄影记者,有幸参加了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采访活动,感受到了小平同志身上对改革开放的坚定意志,亲耳聆听了小平同志关于“姓社姓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等有关改革开放的精辟论述,让我这个当时对改革开放政策不甚了了的人茅塞顿开。更令我欣慰的是,我抓拍到了不少能生动展现小平同志领袖风采的照片。

1992年2月12日,邓小平同志南巡来到上海闵行区旗忠村视察时亲吻农家儿。 张蔚飞摄影

采访小平同志视察上海这半个多月,是我新闻摄影生涯中最难忘的一段经历。现在,虽然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但当年采访小平同志时的一幕幕场景,仍非常清晰地印刻在我的脑海里。小平同志一直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在视察中,他与上海人民之间情浓于血的真切感情会时时、处处流露出来,可以说,我拍到的每帧画面后面,都有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现在,小平同志作古已经22年了,过去一直埋藏我心底的诸多“独家秘闻”也该告诉给历史了。

1992年2月3日,是羊年除夕。当晚,小平同志同吴邦国、黄菊等中共上海市委领导班子成员,王一平等历届市委老领导,以及上海各界人士一起,在西郊宾馆度过了一个欢乐的除夕夜。之后只休息了三天,小平同志就来到他特别关注的浦东进行系列考察。

2月7日猴年大年初四,小平同志一行来到南浦大桥,“考斯特”车刚停下,邓榕的录音机还没打开呐,他便深情地向浦东方向眺望,并向陪同的副市长倪天增问这问那,在得到满意的答复后,高兴地让在场记者拍了一张以南浦大桥桥塔为背景的全家福。

接着驱车来到杨浦大桥浦东工地视察。在杨浦大桥模型前,小平同志认真听取了大桥建设总指挥朱志豪的介绍,然后他想看一下建设中的杨浦大桥雄姿,一转身,他看到约百米高处正在施工的桥塔上有工人在干活,于是老人家扬起手向桥塔上的工人致意。这时,地面上的工人和百米桥塔上的工人一齐报以热烈的掌声。

要知道,这年春节连续三天天气晴好,但2月7日这天突然转阴,所以天气显得特别阴冷。当时小平同志是站在浦东桥塔东边濒临黄浦江的一块空地上,从江面上吹来的西北风,无遮无拦地直吹小平同志身上,连我这样正值壮年的人都想往背风处钻。而当时小平同志已是 88岁的高龄老人,这样长时间地向工人仰面招手,是要“吃”寒风的。小平同志对工人的感情可见一斑。当天是我第一次近距离跟拍小平同志,注意力高度集中,一心想着拍好小平同志的神情,至于他说了些什么,我一句也没有听清。

2月8日晚,小平同志又兴致勃勃登上“友好”号游轮观赏黄浦江夜景。从当晚开始,我在拍摄时会分出一部分注意力,去倾听小平同志的讲话。当晚,小平同志坐在右舷靠窗的位置,吴邦国同志陪同在侧,对面坐着胡立教同志和汪道涵同志;杨尚昆同志则坐在左舷靠窗的位置,由黄菊同志陪同在侧。

在航渡到外滩一带时,小平同志不时转过头去欣赏灯火辉煌的外滩夜景,但更多的是与对面的胡、汪两位老同志聊天。那天小平同志表示,他对上海现在这个领导班子是满意的,认为年轻、思想解放、有活力,并对胡、汪说,当年你们这届班子有眼光,选对人了。胡立教答,这主要是您的领导干部年轻化的决策正确。吴邦国同志说,几位老同老平日都放手让我们去干,但在关键时候出来帮我们一把。邓小平说,对,老同志就是要支持新同志的工作。

那晚游轮上人比较少,所以无论是警卫还是首长,都比较放松,于是我站在小平同志身旁,让警卫处小俞给我拍了一幅合影,这是我在采访全程中与小平同志唯一的一次合影,我一直珍藏着。

2月10日上午,晴空万里,阳光和煦。小平同志这天来到位于漕河泾开发区的上海贝岭微电子制造公司视察,小平同志对高科技很感兴趣,听得特别的仔细。那天他谈兴很浓,著名的“姓社姓资”谈话就是出自这天在贝岭公司参观时的即兴讲话。

那天在透过玻璃窗观看100级净化车间时,吴邦国介绍说,这些设备过去美国人是不肯卖给我们的,现在搞了中外合資厂,他们就肯卖给我们了。小平同志讲,这就是开放的结果,你不开放人家就不给你。

此时小平同志突然问吴邦国:你说这东西姓社还是资?邦国同志略一沉吟说,这东西本身不存在姓社姓资,资本主义用它就姓资,社会主义用它就姓社,资本主义的一些东西也能为社会主义所用。邓小平说,对嘛,这些东西本来姓资,但一引进来,变成姓社了,资本主义的技术、设备,社会主义也可以用。在我们一些同志中间,姓社姓资这个观念还没有解决好,要再开放一点。小平同志这段论述真的精辟,让我这个不懂政治的摄影记者听了也是振聋发聩。

猜你喜欢
桥塔小平摄影记者
外悬挂附着式塔机对桥塔线形影响分析
超高异形桥塔及支架自振特性研究
斜拉桥桥塔开裂计算与分析
新闻传播中摄影记者的重要性
为什么会从事摄影Ami Vitale摄影记者纪录片制作人
一名摄影记者的自我迭代
基于索面布置的扇形索面斜拉桥桥塔稳定性分析
评方小平《赤脚医生与现代医学在中国》
该如何帮你,我的爱人
放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