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火

2019-07-23 06:11史加惠
壹读 2019年7期
关键词:灰灰雪梨毛豆

◆史加惠

家乡盛产梨。火把节前后产火把梨,火把梨绿皮红晕、皮薄肉嫩,尤其解暑。待到秋收,小雪梨、老雪梨陆续上世,雪梨因皮色上有点似雪而得名。小雪梨个小,皮薄汁甜,但核大。老雪梨皮糙肉厚、汁多味甜,易贮藏。幼时物质匮乏,冬季鲜有水果,乡人便以老雪梨贮之,家中小孩内热发烧,取之一剖为二、用小勺去核,再轻挖汁肉喂之,天然去火消热良药。七八月的家乡,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绿荫荫的树下,沉沉果子都是梨,它们熟了,解了人们一季暑与渴、余下的做成梨醋,来年是后院黄瓜的上佳佐料。最为老人孩子惦念的还有一道甜品——白沙糖蒸雪梨,这莱尤为讲求刀功和火候,上好的入口即化,下火去痰,是乡人冬曰喜宴必备菜。

狗狗小灰灰离开农家院己经十多天了,我们知道它再也不会回来了。春天里的离别,映着花红柳绿,格外地让人感伤。小灰灰走之前,鼻子里流血、身上有一道粗黑的印迹。它是被人打的,那人用很尖锐的物件,狠狠地打它的鼻梁、身子,毫不留情。你说,这样一只狗,这个人如何下得了手。说到小灰灰外面被打的原因,大家都猜得到一些,它喜欢追逐马路上骑自行车、三轮车的人,见着滚动飞舞的轮子就会固执朝着它们飞去……若我在侧,就对它大喝一声,它恋恋不舍但仍会停下来。被追的人见主人在旁,不害怕就不和它深究了。只是,它一只狗碰到了一个下得了手的人。

飞舞的轮子,大概是小灰灰内心最铭心的执念。记得在忠义市场门口初次在狗贩子那见到它,它被关在狗贩子的三轮车上,一起的还有七八只小狗,只它单独一只是一个品相。小灰灰离开那晚,是等了我下班吃完饭及至上了车的,最后用微弱的目光看了我一眼。当天晚上,它没有回來了。在死神到来的时候,灵性的家畜会提前离家,找一个自己喜欢的所在,独自迎接一切。

我知道,小灰灰现在已经到了那个所在。

无事,故纸堆里翻书,说的是纳西旧俗,一草一木都有来历,都有神通。印象深刻的有一件,关于石头。

纳西先民自古生活在高山峻岭,上山打猎砍柴,出门探亲访友,要走高高低低,弯弯曲曲的山路。山路长,山路陡。走山路要趁早避开日晒,要看天气避开风雨。一路风尘,腹空口干,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无以为济,心下空茫。行至旷野,山风吹来,稍缓烈日之威。双脚仍不得停歇,又谨记家人叮嘱须在白日里多赶些路程,躲开黑夜里凶狠的豺狼,不免焦虑无助……

或是听命于久远的传说,又或电光石火间的一念,在山中备受崎岖山路所累的人,看清楚了通往山神的灵媒,于是郑重地捡起地上的一块石头,牢牢握于双手,贴至胸口,轻轻说出人的愿望。“力大无穷的石头——我把疲累寄给你;勇敢的石头——我把疲累寄给你;聪明的石头——我把疲累寄给你;神奇的石头——我把疲累寄给你。”

石头是山神之子,人真心实意赞美颂扬一块石头,身心两忘祷告密语。

虔诚地完成对自然膜拜的仪式,人一身的疲累便如同一阵山风奇异消失。人由此敬畏世间万事万物,缓缓将石头置于大路上,以此志其受惠之恩和恭敬之心。之后,一传十,十传百,乡人约定成俗,走山路的人,在此处以石寄累。石块日积夜累,堆积成塔,石塔越高,魔力越强。现在,这个风俗鲜有人知了。我在故纸堆里翻到,在粗粝的文字叙述中,纳西先民徒步翻山的疲累隔着一张纸寄向了未来的我。我无法感同身受体味先人安步当车的辛苦,只能隔着时空遥想,他们脚踏大地之上,像一棵树,是真正的自然之子。

人生实苦,经历的疲累,有一个神奇的魔法来收。自然之子寄累于石,我心无所寄。

世有百味。人食五谷杂粮,各有其味。

小时,母乳甘甜,米饭有谷香和烟火气,用食指沾一点佐料,抿到嘴中,尝得着盐咸醋酸。晨起,厨房有光,热气腾腾,母亲素手起笼的糖包,闻得着十月的麦子味、甘蔗红糖的甜香,真正吃到口中,舌尖还有芝麻、苏子仁和黄果皮各样滋味,混淆组合在一起丰富着味觉。

夏天,最爱一碟凉拌黄瓜。黄瓜一定是老品种,种在后院的菜地,瓜架棚上黄瓜绿皮成熟正泛黄,摘下一个,瓜蒂蒂上冒出一个个水珠。将黄瓜用井水轻描淡写洗一遍,小刀轻轻一削,一条一条脱去皮,露出白白净净的瓜肉。然后,以一剖二,去中间的瓤,切成一块块,洒上盐和糖,就冬日里晒好的麦酱,佐以花椒、醋、辣椒和香菜,咬一块,清脆可口,酸甜解暑。到了秋天,所有的饭菜中,好吃不过毛豆。毛豆的颗粒不要太壮实,不要那么鼓胀,肚腹也有真材实料。剥开,有两颗绿,恬静躺在豆荚中,轻轻取出收拢在手心,一颗一颗,攒够一把,放在大碗中。如是则三,剥得一碗。毛豆放盐素炒,起锅是一盘赏心悦目的新绿,口未动,已让人眼馋,到口中是豆原味的甘甜。在永胜,腌菜炒毛豆是传统经典的菜式,也是我最爱的下饭菜,饭桌上有腌菜炒毛豆,我可以一口气吃三碗白米饭。

幼儿园的宣传栏上,有儿童饮食营养宝典,上面写着“酸甜苦辣咸,每样都要尝一点”。一晃中年,爱吃的还是糖包、汤圆、米花糖、芝麻糖、巧克力,樱桃,西瓜,菠萝,水蜜桃,味蕾如同孩童,一直贪念这一点甜。寒冷冬天,吃完晚饭天已经黑黑的,带牧然出去散步,口中常常含着一颗糖,花生糖、芝麻糖,巧克力,不拘什么糖。七分饱的大胃,正是意犹未尽时,收到这颗糖的嘉奖,像是天真少女轻而易举被人俘获芳心、心满意足坠入甜甜的爱。甜是舌尖上的蜜汁,饱着胃,暖着心,让人不由自主感到快乐和幸福。

比之大人,小孩的口味总清淡。其实,一岁以前,他们的味蕾没有完全发育,品尝得到的滋味有限。牧然10个月大的时候,生病,按土法我给他熬制了苦艾水。夜里醒来,心烧,他仰头咕嘟咕嘟就把很苦很苦的一杯艾水喝了底朝天。第二天起床醒来,他的哭声哑哑的。我轻轻抿一口剩下的艾水,苦得伸舌头,不知道他如何耐得住这苦。去看中医,才知道苦艾是良药一剂,用力太猛与小孩纯阳之体很不相宜。等到慢慢长大,对于苦的食物,牧然决然不碰。生病吃的药,一定要有糖衣,尽力把那一点苦苦的滋味避开。让人意外的,长大后,牧然爱吃醋,吃芹菜猪肉馅饺子沾着醋吃,吃面条,吃米线也要就着醋吃。醋的酸劲打开了他的食欲,他吃得有滋有味,胃口大开。

人活着,也有味道。

传说中,千年道行的白蛇吃了吕洞宾的“七情六欲”丸,开始向往人间之情,杭州西湖才上演一幕幕人间至情至性的悲喜剧。在《圣经》里,夏娃受到蛇的诱惑,偷吃了苹果,有了羞耻心,亚当和夏娃才被逐出伊甸园,来到人间。七情,指一般人所具有之七种感情:喜、怒、哀、惧、爱、恶、恨。六欲指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欲。

生而为人,无时无刻被七情六欲牵绊撕扯着。快乐短暂,痛苦漫漫,冰与火的熔炼,锻造着人生,滋味如何?辛弃疾有诗云:“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苏轼认为“人间有味是清欢”,清欢闲愁,是淡淡的滋味。传统的中医认为大起大落的情绪有伤神思,要对悲喜克制与自省,否则不利于身心康健,故有“情深不寿,寿极必辱”之说。

现代小说家形容人生非常时刻,常言“五味杂陈”,“五味”是食物的“酸、甜、苦、辣、咸”。“身体是灵魂的神殿”,反复咂摸食物和人生五味,我们身体和灵魂因此合二为一,收获了岁月的味道。

“一年当中,有三百六十个日日夜夜。这些日子就像一把把刀、一把把剑,又像漫天的霜、漫天的雪,年赶着月,月赶着日,每天都赶着你去死。等到春天结束的那一天,花也败了,人也老了,我们都将归于尘土。这世上,再也没有人知道我们这些人曾经存在过。什么痕迹都不会留下来。”

这是格非小说《望春风》中借助乡村教师之口而发岁月感想,时光日日追赶,从来无情,有很多道理也似乎没有道理,由着我们坠入伤感、颓废,甚至是无望……

让我们永远哀伤的,只因念念不忘。

一年流光,在塞北在江南、在城市在乡村、在山这边在海那边、在此地在彼处,遵循着天地自然法则,或早或晚,或夜或白,长短分毫不差,千差万别的是各地的风物……

大年初一头一天,是正月的开始,大多数的中国人都是在热闹的鞭炮声中开启这一天的。丽江旧俗,新年伊始有两桩事与他处不同。第一桩,大门大打开,放鞭炮迎财神,礼毕,家中的孩童唱诵童谣“大门大大开,金银财宝滚进来,滚进不滚出,滚来满堂红”,孩子灵动无邪,稚声童气更容易得到神明的欢心,喜气洋洋一家人欢欣鼓舞开门迎了财神。第二桩,正月初一,家中的所有女性都睡到日上三竿,甚至可以不做早饭。这是乡人为酬谢和尊重母亲和妻子一年在家里辛勤操劳。

还有个有趣的说法,正月里生的孩子娇贵。女孩子是嘴里含着“金匙”来的,给整个家庭带来好运,将来富贵自来福气很好。但若是男孩子,家里需要砍断一棵长势好的树木,折煞一下男孩子贵气,以此期许他在安逸的环境中不贪图享受,不放弃男儿责任的担当和追求,自立自强自创天地。

正月银屏插柳枝,春之生气万物复苏。东风送暖,四周青山返绿,房前屋后桃红李白,日照的热力升温,人们沉寂一个冬天,高高兴兴过了大年,懒洋洋的四肢百骸迫切需要在春日柔光中舒展活动。于是,正月十五棒棒会拉开了春耕和工作的序幕。传统的棒棒会上有锄头、钉耙等农具,小孩的刀枪等木制玩具,自家种植的花木和市面上正流行的各类小玩意,摆放得琳琅满目五彩缤纷。集市还云集了丽江鸡豆凉粉、炸洋芋、汤圆各类小吃,商贾的叫卖此起彼伏,食物原香吸引着四乡八里赶集的人们。小孩拿着压岁钱,由家里大人领着,合家老小前后簇拥着一团和气逛集市,看看热闹,问问各类物件的价钱,东边街买个锄头,西边街上买一棵桂花,累了,就在路边的小吃喝一碗冰粉,吃一碗汤圆。初一至十五,走亲访友做春客,过完年,一年的工作生活已经开始。

“我朝东边望了望,我朝南边望了望,我朝西边望了望,我朝北边望了望,只有春风在那里吹……”春风是什么,是风,是雨,是暖,是千变万化……

猜你喜欢
灰灰雪梨毛豆
灰灰先生
毛豆飘香秋来到
毛豆姐姐的信
雪梨
我和我唯一的毛豆
我的小跟班
毛豆称象
小狼灰灰的大力气
夏日甜点诱惑
小狗灰灰下乡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