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埙刻花隐于街边的雕刻大师

2019-07-23 08:12李光
金秋 2019年8期
关键词:王斌刻刀图案

◎文·图/李光

陶埙,以其幽深委婉的音色,透射出一种静谧、高贵、神秘的精神气质,是古代文人墨客寄情抒怀的雅玩。直到今天,仍有不少人为这种造型独特、曲调婉转的乐器着迷。

每天上午8点,60岁的王斌准时出现在西安书院门自己的陶埙摊档前,整理研磨刻刀,开始一天的工作——为陶埙刻花。王斌从事陶埙刻花行当已有18个年头,靠着扎实的书画功底和多年的努力,目前已经是古城西安顶尖的陶埙刻花艺人,市面上展示的刻花陶埙大多出自他手,王斌每天刀不离手,一天下来大概要刻制100多只陶埙。

陶埙上的图案分三类:人物、花鸟和文字。王斌刻制的人物图案以古代文人和仕女为主,文字类主要刻写篆书和魏碑。花鸟类图案最丰富,既有工笔又有写意,许多图案为自己原创。根据雕刻难度和制作工时的不同,人物类陶埙的售价最高。

陶埙质地坚硬,表面光滑,想在上面刻字并不容易,需具备强劲的腕力,奏刀要果断有力,否则会打滑导致陶埙报废。王斌说,在陶埙上面无论刻制何种图案,都要做到形象清晰生动,线条流畅优美,整体上不仅看着舒服,还要有韵味。多年的经验积累,他的技艺日臻完美。现在,他刻花时不用打草稿,图案构图全在心里,直接下刀一气呵成,约5分钟便会刻好一只,在陶埙上雕刻也讲究速度,“手慢线条显呆滞,没有神韵。”王斌说。

王斌是陕西榆林子洲人,年少时特别喜爱绘画,整天对着家里的年画、小人书描摹,最大的理想就是能成为一名年画师。然而,家境贫穷,父母没有条件供他接受专业学习,中学毕业后即回乡务农。在家乡,王斌曾干过种地、垦荒、泥瓦、木工等活计。虽然生活艰苦,但心中的画家梦始终没有泯灭,他买来教材,自学了素描、色彩等基础课程,又跟着本县的一位老画师学习工笔画。“我对字画很敏感,一幅画放在跟前,很快就能临摹出来,就是凭感觉。”他说自己在绘画上有种天然的悟性,画什么像什么,上手也很快。

2001年,王斌经人介绍来到西安一家陶埙作坊打工,陶埙那独特的造型,幽婉的音色深深地吸引了他,于是,他开始学习在陶埙上刻花。古代陶埙上的花饰大多是在泥坯上预先刻好,再入窑烧制,而现在则是在烧结陶化后的黑陶表面上刻花,这对刻花师傅的技术要求更高,好在王斌有着较为扎实的美术功底,很快掌握了陶埙刻花技术。与其他刻花艺人不同的是,王斌在继承传统花色图案的同时,求新求变,创作出许多新颖别致图案,他刻刀下的孔子像、李白像等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花鸟图案也独具韵味,有着鲜明的个人特色。凭着良好的天赋和刻苦努力,如今的王斌已成为业内高手,他的作品不但为国内玩家所喜爱,还被日本、美国、法国等国家和香港、台湾等地区的博物馆收藏。

王斌说,刻埙时的粉末对身体不好,每刻几刀就要吹掉粉尘,平时身上、脸上沾满了陶灰,嗓子也疼。有的人只觉得刻埙好玩,却不知道陶工、刻工大多有呼吸系统疾病。在18年的陶埙刻花生涯中,出自王斌之手的刻花陶埙累计达三十多万只,王斌靠着陶埙刻花手艺养活了一家人的生活,还在老家盖起了新房。在日复一日的精雕细刻中,王斌把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深深地寄托在一只只灵动的陶埙上。

猜你喜欢
王斌刻刀图案
习作转化创作
王斌陶艺设计作品选
王斌陶艺设计作品选
刻刀风骨:秦胜洲作品选
趣图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趣图
胡同里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