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环境下呼唤全国地市报视觉作品变革创新
——以第20届至28届中国新闻奖视觉类获奖作品为视角

2019-07-23 08:47
中国地市报人 2019年5期
关键词:新闻奖日报社二等奖

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新闻媒体的视觉作品是最能显现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四力”水平的。作者从2009年以来的连续九届中国新闻奖视觉新闻获奖作品为文本,以全国地市报纸为研究对象,从全国地市报纸视觉实践现状出发,探讨地市报纸在互联网背景下融合创新的重要性与方法对策。全国地市报纸虽然处于我国三级党报中的最基层,但仅从全国360多家地市州盟党委机关报的数量、拥有全国庞大数量的基层读者群和从业人员来说,不可小觑。仅仅从近十年对图片在办媒体中运用的变化管窥,从“图文并茂”“图文并重,两翼齐飞”再到“读图时代”,乃至新闻漫画的运用,报纸版面设计、网页设计的重视,融媒短视频的时兴,等等,地市级媒体在新闻实践中对于视觉效果的逐渐重视,反映了地市级媒体人对视觉符号的逐渐认识和运用的演进和变迁过程。

本文属于较早把全国地市报整个群体视觉实践作为考察对象的课题研究,希望通过对近九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地市报获奖视觉类作品现状的分析,初步廓清全国地市报视觉实践的状况与特点,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一、研究设计

本研究结合地市报自2009年以来的九届中国新闻奖中获得视觉类作品的数量以及分布的特点,提出以下三个研究问题:获奖数量及等次分布;获奖作品类别分布;获奖作品地域分布。

(一)分析对象与研究基础

1.全国地市级报社360多家,本文作者中或长期从事新媒体管理、出版编审工作,或长期从事采编出版编审工作;或长期从事全国市州盟级媒体协会工作及其会刊的编辑工作,与全国各地市州盟报社建立了广泛的工作关系。

2.作者自2017年以来,曾以全国地市报媒体为对象,做过以下调查与研究:全国地市报精准扶贫报道效果研究、全民阅读报道现状与效果研究、媒体人阅读状况研究、精品培育现状研究等,并在《新闻战线》《中国报业》《新闻前哨》等刊物发表相关论文数篇,因此有一定研究基础。

(二)选取时间段

2009年1月~2017年12月全国地市报作品,第20届至第28届中国新闻奖作品[1],时间截止2018年11月2日公布第28届中国新闻奖。

(三)获取数据方式及信息特点

中国记协网在官网上公布的中国新闻奖向所有人公开,信息权威。信息包括届次、年度、等次、类别、作者、编者、刊播媒体等。

(四)数据规范

本研究从公布的获奖篇目中主要抓取属于全国地市报及旗下媒体的信息进行分析,不涉及任何个人隐私的信息。

二、研究结果

(一)地市报获得视觉类作品呈现的形态:获奖数量整体偏少,高等次作品不多

获奖数量的分布和作品的等次情况,对于地市报这个群体运用视觉符号水平、在新闻实践中发挥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实际情况来看,获奖时间分布上,最多的是第24届中国新闻奖,5件获奖;第25届、27届、28届,各有4件获奖;第20届、21届,各有3件获奖;第22届、23届,各2件获奖;第26届,1件获奖。获奖等次分布上,一等奖2件,占比为7%;二等奖7件,占比为25%;三等奖19件,占比为68%(见表1)。

无论从地市报获奖数量,还是从作品获奖的等次,各届数量有多有少,最少1件,最多也不过5件,等次上一二等奖偏少,合计九届中二等奖7件、一等奖仅2件。相对于360多家地市报这个较大的媒体基数而言,皆显示出地市报视觉新闻的不足,这说明市州盟报的视觉实践的层次还不够高。

(二)地市报获得的视觉类中国新闻奖作品类型:新闻摄影、文字版面、新闻漫画

中国新闻奖视觉类设有新闻摄影、文字版面、新闻漫画、网页设计,28届增设了融媒短视频。从获奖类别看,统计结果(见表2)表明,九届合计获得的28件视觉类作品中,新闻摄影占64%;新闻漫画占22%;文字版面占14%。而其余的网页设计、融媒短视频均无获奖。

(三)地市报获得的视觉类中国新闻奖作品地域分布:浙江、江苏领跑全国市州盟报,其他地域较为稀少

从统计结果看,九届中国新闻奖中,全国地市报获得28件作品,35.7%来自浙江;25%来自江苏;10.7%来自河南;广东、山东、新疆各占7.1%;陕西、四川各占3.65%。还有河北、山西、内蒙古等20个省区无一获奖(见表3)。

从获奖报社看,九届中国新闻奖地市报所获得的28件作品集中分布于8个省区的18家报社,其中苏州日报报业集团、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各4件,各占14%;绍兴日报社、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济南日报报业集团、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各2件,各占7%;扬州日报社、南京日报社、徐州日报社、湛江日报社、东莞日报社、开封日报社、洛阳日报社、漯河日报社、库尔勒晚报社、哈密日报社、宝鸡日报社、内江日报社等12家报社各1件获奖,合计占比44%。

表1 第20至28届中国新闻奖全国地市报视觉类获奖届别及等次分布

表2 第20至28届中国新闻奖地市报视觉类获奖类别分布

表3 第20至28届中国新闻奖地市报视觉类获奖地域分布

三、研究讨论

(一)全国地市报在新闻实践中对视觉新闻或媒体的视觉效果有所重视,但总体而言还显得不足

中国记协网公布的中国新闻奖获奖篇目,第20届至28届总计2622件,其中新闻摄影、文字版面、新闻漫画、网页设计、融媒短视频等5种视觉类作品合计获奖235件,视觉类作品占总数的9%。全国地市报在这九届中综合获奖131件,占全国总数的5%;其中视觉类作品28件获奖,占地市报获奖总数的21%,占全国视觉类获奖作品的11.9%。由此可见,地市报无论是在视觉新闻的实践,还是媒体对视觉符号的运用上,可以说已经从过去不太重视到逐步重视,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反映出全国地市报在办媒体理念上的重要进步。

但从九届视觉类作品获奖的等次看,全国特等奖1件,地市报没有;全国一等奖29件,其中地市报2件,占比6.8%;全国二等奖78件,其中市地市7件,占比8.9%;全国三等奖127件,其中地市报19件,占比14.9%。除了三等奖以外,一二等奖占比均在10%以下,特等奖为0,获奖作品较大比重集中在三等奖,三等奖占地市报视觉类获奖总数的68%。由此可见,地市报在新闻实践中视觉作品的水平、视觉符号运用的能力,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大提升的空间。

(二)全国地市报在视觉实践上存在不平衡

《我们村的年轻人》,《洛阳晚报》刊播,第27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作者邸天行,编辑焦雅琦

《触目惊心!2万多吨垃圾跨省非法倾倒苏州太湖边》,苏州新闻网刊播,第27届中国新闻奖摄影类二等奖,作者王小兵,编辑沈玲、施惠

《风雪夜 大营救》,《漯河晚报》刊播,第28届中国新闻奖摄影类二等奖,作者杨光,编辑李超、孙建磊

1.类别上不平衡。截至目前,中国新闻奖视觉类作品设有新闻摄影、文字版面、新闻漫画、网页设计、融媒短视频等5种,地市报在这九届中获得28件,其中18件为新闻摄影,占比64%;新闻漫画6件,占比22%;文字版面4件,占比14%;网页设计、融媒短视频均为0。由此可见:传统项目比较在行,融媒作品尚待加强。比如在新闻摄影这类传统项目上,单位领导比较重视,新闻从业人员也比较娴熟,所以获奖作品较多。虽然部分地市报因发行数量减少,更多地开设房产金融等广告版追逐经济效益时,新闻漫画等美术类作品淡出了报纸版面,但尚有部分报纸还在坚守,不定期刊出这类作品,所以依然有精品出现;文字版面是报纸这种平面媒体的“门面”,代表媒体的风格,要视觉效果好,除了印刷精美、编排精巧、舍得留白外,很大程度取决于对照片的大胆运用,也就是说要舍得把版面留给图片,正所谓“一图胜千言”。分析地市报获奖的视觉类作品可见,无论是新闻摄影、新闻漫画,在版面上都得到了恰当编排,加上字体的变化、线条、底纹和图表等视觉手段的运用,不仅丰富了版面的视觉语言,还美化了媒体的视觉效果。而获奖的4件文字版面作品中,无论是获二等奖的《南京日报》[2],还是获三等奖的《内江日报》[3]《济南日报》[4]《汴梁晚报》[5],无一例外地都大胆使用了图片,图片是全版吸引眼球的焦点。连续九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全国地市报在网页设计、融媒短视频(此项目在第28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时新设)均为空白。地市报作为平面媒体,正在面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转型,虽然地市报社中已有数家搭建了中央厨房,自办的新媒体在现场云、短视频、微电影、H5制作等融媒产品上有了一定的尝试,但由于存在人才缺乏、技术落后、投入不够等因素,目前在网络作品的生产上还处于初级阶段,尚待加强。

2.地域上、媒体间均不平衡。九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全国地市报28件视觉类作品获奖,60.7%出自浙江、江苏;10.75%出自新疆、陕西;还有20个省区无一获奖。而所获得的28件作品中49%来自浙、苏的5家报社,即浙江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绍兴日报社、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和江苏苏州日报报业集团,11%出自西北的3家报社,即新疆库尔勒晚报社、哈密日报社和陕西宝鸡日报社。另外,获奖等次上,浙江、江苏地市报也占绝对优势,一二等奖71%出自浙、苏。

摄影作品《废墟下,母亲打来求救电话》,温州日报瓯网刊播,第28届中国新闻奖摄影类三等奖,作者赵用,编辑刘曜

浙、苏为何成为“获奖大省”?一是浙、苏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处于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前沿,是新闻资源富集地区。二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浙、苏媒体总是最活跃的,在开门办媒体上开全国地市报风气之先,善于向其他媒体乃至海外、国外媒体学习,理念先进、视野开阔,在办媒体上较早接受了海派风格,注重读者阅读体验,精于视觉设计与策划。三是报社领导重视,形成了精品创作的机制。比如,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2005年以30万元年薪在全国范围内招聘了视觉总监[6]。九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四次斩获新闻摄影奖的苏州日报报业集团苏州新闻网,在第27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以《触目惊心! 2万多吨垃圾跨省非法倾倒苏州太湖边》荣获新闻摄影二等奖[7],一组连发8幅图并配文,如此舍得版面或空间,这是需要眼光和气魄的,本届新闻摄影一等奖空缺,二等奖就是最高奖了。

新闻资源相对贫瘠的西北为何也能出好作品呢?偏居西北的新疆、陕西的部分报社,所在地经济欠发达,也不拥有“新闻富矿”,但报社领导对媒体视觉效果的重视和采编团队对视觉“精品”孜孜以求的专业精神,也使他们有所收获。

部分地市报为何爆出冷门斩获大奖?曾在第12届和27届两次获中国新闻奖新闻漫画奖二等奖的河南《洛阳晚报》,在其他媒体削减美术摄影版的时候,他们却依然在壮大美术编辑队伍,建立了广泛的漫画作者群。

结 语

信息时代,各媒体各平台竞相推送自己的东西,让人们眼花缭乱。可见,并不缺少信息,只是缺少有价值的信息报道;我们也不缺乏作品,只是缺乏精品,有高原而无高峰,新时代呼唤更多的地市报视听类精品产生。精品不是随便得来的,要有好的制度机制,也要领导足够重视,还要有创造精品的人,即兼备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四力”的人才队伍。在面对如此挑剔的读者面前,地市媒体要让自己变得更好看,有人看,看的人更多,看了就爱不释手,我们要改变的还很多,我们的路还很长。

注 释:

[1]中国记协网.第20届~28届中国新闻奖评选获奖篇目,http://www.xinhuanet.com/zgjx/jiang/zgxwj.htm

[2]第28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文字版面:《南京日报》2014.12.14,主创李谦、杨智

[3]第28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文字版面:《内江日报》2009.5.12的4、5通版,编者王征、陈玉玲

[4]第28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文字版面:《济南日报》2017.07.31,主创戴保磊、李杨

[5]第28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文字版面:《汴梁晚报》2013.07.12的A8-A9,主创娄旭明、王凤枝、刘莎

[6]翟铮璇,吴长伟.30万年薪视觉总监带来了什么 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体制改革及最新探索.中国记者,2012.4

[7]第28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新闻摄影:《触目惊心! 2万多吨垃圾跨省非法倾倒苏州太湖边》,作者王小兵,编者沈玲、施惠,刊播媒体苏州新闻网

猜你喜欢
新闻奖日报社二等奖
我校获2022年海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潍坊日报社:推进深度融合改革 建设新型主流媒体
2019年de第一场雪
梦幻老君山
专题·融媒瞭望哨
河南10件作品获第27届中国人大新闻奖
2014年黑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二等奖)
中国新闻奖的设奖数额是多少?
本刊新聘特邀顾问陕西日报社社长钟顺虎同志简介
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评选增设审核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