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低头族 心瘾如何除

2019-07-23 01:25欣竹
新天地 2019年7期
关键词:刘先生王女士智能手机

欣竹

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中老年人纷纷换上了新潮的智能手机,同时也沾染上了手机依赖症。

朋友圈里求关注

老人也跟青少年一样,有攀比心理,喜欢分享新鲜事物。年过六旬的刘先生对新鲜事物素来很感兴趣,是一位有丰富经验的资深手机迷,QQ、微博、微信,比年轻人还玩得勤,网上购物、微信支付,也是得心应手,特别热衷在朋友圈晒照,在群里指点江山。每天早上5点,刘先生习惯性地打开手机微信,眯着眼先翻一遍朋友圈,给朋友们点完赞,把自认为有价值的信息给女儿、朋友等转发一遍,才安心地起床,为家人准备早餐。有时,刘先生发了一段自认为好的微信,便时不时地看有多少人点赞,甚至夜间起夜,还会拿起手机看一看,有没有最新的点赞和留言。

郑州迪扬心理学研究院初级关系训练师、心理专家武海民:对于刘先生来说,手机是他借以与外界连接的一个重要通道。一方面热心给朋友点赞、把有用的信息发给自己的亲朋好友,这是在传递一份关心、一份爱;另一方面借以满足内心的需求:被看见、被关注、被赞赏。

微信群里相攀比

使用智能手机的确方便了人际交往,丰富了日常生活,但凡事过犹不及,重度依赖手机也会为老年人带来诸多问题。

王女士和吴女士同住一个小区,两人的私交本来不错,但不知从哪天起,两人在微信朋友圈里较上劲了。王女士在朋友圈里说,儿子在德国结婚了,娶了一个德国女子。吴女士便在朋友圈里说,儿子在加拿大,女朋友是他的博士同学。吴女士在圈里晒儿子的宝马车,王女士马上就会晒儿子的奔驰车。王女士在朋友圈里晒儿子新买的房子,吴女士就会在朋友圈里晒儿子的大房子。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的,有了火药味儿,见面时也难免尴尬。

心理专家武海民:王女士和吴女生无非是把生活中的矛盾、较劲,挪到了微信上。之所以一味比着晒孩子的车、房,说明自己内在的自我价值感不够,需要通过压制对方、炫耀自己来证明其价值。

心灵鸡汤频传播

老人存在信息缺乏恐惧症,害怕与时代脱节。李先生的母亲自从玩上智能手机后,摇身一变成了众多亲朋好友眼中的养生专家。母亲坚持每天在群里转发一篇鸡汤文,或励志,或养生,让李先生颇感困扰。李先生坦言,当初给母亲换智能手机,教会其用微信等软件时,并没料到老人会这么喜欢。他甚至经常在凌晨时分,收到母亲误操作发来的视频、照片,这说明母亲半夜里还在玩手机。

心理专家武海民:老年人对新生事物感兴趣、上瘾,也是正常现象,并不是什么洪水猛兽。也许母亲一时新鲜,过段时间就会调整使用手机的习惯。作为子女,可以适当表达自己的担心,传达自己的关心,至于母亲如何使用手机,那是母亲的事。

消除心瘾多关心

老年人退休后,重心从工作岗位转移到家庭生活中,从心理上,他们依然渴望交际。而网络、手机有海量的资讯,适当的使用,不仅可以开拓老人的视野,还能排遣孤独寂寞。老年人适度使用手机,可以活跃思维,丰富退休生活。

但老年人的身体机能远不如年轻人,如果过度沉迷于电子产品,会给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老年人本身生物钟就很脆弱,尤其到了晚上,如果还一直玩手机,会因交感神经过于兴奋,造成生物钟严重紊乱,睡眠质量下降,增加高血压、中风等的发病风险。此外,长时间盯着屏幕看,久坐不动或保持低头姿势,对于颈椎、腰椎都有很大的伤害。屏幕的强光,对眼睛的伤害也不容忽视,不仅易患上结膜炎、青光眼、干眼症,还可能降低视力,加重老花眼。

花费在手机上的时间越多,与人面对面交流的时间就越少,从而加剧老人的孤独。

有调查显示,不少年轻人也发现了老年人的手机依赖症,发现老年人因为长时间玩手机,延迟睡眠时间,减少了户外健身、娱乐时间,减少了与家人的沟通,有些老年人每天玩手机的时间超过3小时。受调查的年轻人中有近一半劝阻过父母少玩手机,但只有一部分老年人有改观。

美国团体心理治疗协会(AGPA)会员、心理治療师许玥教授:子女要经常跟父母沟通,让父母了解子女生活状态。人际交往和谐、团体活动充裕,老人对手机网络的需求自然会更加理性。儿女平时也要多与父母交流,降低老人的孤独感,减少对网络虚拟世界的依赖。

更有专家指出,老龄化社会已经来临,老年人生活、心理状态也会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社会各界更应重视中老年群体的生活与心理。使用手机的方式折射出老年人的生活状态以及潜意识中的渴望,各类现象背后,都与老年人身心健康密切相关,不容忽视。

猜你喜欢
刘先生王女士智能手机
贴心的“健康日历”
旧事
投 宿
假如我是一部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如何让我们变得低能
追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