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莫把氢燃料扼杀在摇篮里

2019-07-23 01:40刘鑫
汽车杂志 2019年7期
关键词:制氢氢气燃料电池

刘鑫

虽说纯电动是我国新能源发展道路中的重点方向,可是专家学者对于氢燃料电池一直寄予厚望,像丰田、现代、福特等车企更是把其作为环保进程中的最终目标,因为相较于纯电动,氢燃料可以说真正做到零排放与无污染。

氢燃料电池以氢气为燃料,通过空压机供氧,让氢气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驱动汽车行驶,反应过程的副产物为水或水蒸气,没有二氧化碳,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热功率能达到70%甚至更多,当电池报废后,其金属板与膜等重要部件都可以回收,因为能量密度很高,因此续航能力比纯电动更加理想,加氢时间可很短。

但是由于氢气不容易制造,成本高、难度大,并且氢气不易储存,容易爆燃,因此如今行业内对其大多持有谨慎的态度,稍有不慎,便会引来质疑声。6月10日,挪威桑维卡的一座加氢站爆炸并起火,爆炸还触发了附近汽车的安全气囊,导致两名人员受伤。随后加氢站运营商Uno-X关闭了挪威其他两座加氢站,丰田和现代汽车也宣布暂停在挪威销售氢燃料电池汽车。该事件一出,迅速引起公众很大的关注,进一步加剧大家谈氢色变的心理。

事实上,虽然氢气很轻,扩散性极强,其扩散系数比空气大3.8倍,比汽油大7.5倍,会迅速上升并向各个方向扩散,但是这也使得它很難达到大爆炸所需的浓度,爆炸能量是常见燃气中最低的,仅为汽油的1/22,发生事故时影响的范围与危害会小许多。因此,如果仅因这一起事件便对氢燃料电池宣布放弃,实在不太明智,这并不利于新能源体系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氢作为二次能源,属于零碳能源,可以作为能源互联的媒介,是未来实现跨能源网络协同优化的唯一途径。放眼于我国煤资源丰富的国情,抛开成本因素,煤转氢似乎比煤转电更加高效与环保。有资料显示,当前国内煤气化制氢1000万吨,天然气制氢300万吨以上,石油制氢300万吨,工业副产气约800万吨,电解水制氢约100万吨,仅凭此制氢能力就可以驱动高达4000万辆汽车,因此潜力巨大,国内对其优先发展的是长续航的运营车辆,目前在线测试的已超百辆。

交通工具从没绝对安全的说法,因此在一次事故中我们无需过度去解读,更不要持嗤之以鼻的态度,就像电池能量密度急需突破,车载储氢罐和碳纤维则是储氢环节遇到的瓶颈,技术发展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公众对其充满信心并给予宽容度,况且当下国内在氢气压缩机和加氢机技术方面与国外差距较大,产业链还很薄弱,比起背后嘲讽,踏实的去积累技术,想出解决方案才更为明智,安全和品质始终是发展汽车产业必不可少的基础。

猜你喜欢
制氢氢气燃料电池
孝义鹏湾氢港氢能产业园项目一期投产
QDQ2-1A型全自动水电解制氢设备和QDQ2-1型水电解制氢设备对比分析
善恶只在一线间
AP1000核电站安全壳内氢气控制
“氢能热”下的“冷思考”:谨防化石能源制氢形成的高碳锁定效应
微生物燃料电池在传感分析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全球最大风电制氢综合利用示范项目整体并网
汽车制造商助推燃料电池“加速”
氢气书包
几种新型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