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Q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2019-07-23 10:13倪丹闫玉娟
艺术科技 2019年5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人才培养

倪丹 闫玉娟

摘 要:以应用型专业人才为培养目标和定位,提出以当代社会人才需求为目标的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并重的综合性人才培养模式,其中,教师是影响培养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进而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了分析,提出解决策略。

关键词:人才培养;教师队伍;KAQ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应用型转型已成为近年来高校发展的一个热点。[1]转型后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影响地方本科高校能否转型成功的关键,其中,师资队伍显得特别重要。2018年初,政府出台了《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出台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立足新时代,为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

当今快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对创新型人才和高素质人才产生了极大的需求,使得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我国现代高等教育应该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综合性人才为目标,转变传统落后的人才观念,由知识传授型向注重能力、强调创新意识方向转变,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这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工作者所肩负的使命。因此,从知识、能力、素质的角度构建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3]

本文基于KAQ人才培养模式,重点探讨应用技术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内容和策略,以期为地方本科院校提供有力支撑。

1 KAQ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KAQ人才培养模式是知识(Knowledge)、能力(Ability)、素质(Quality)三者于一体的培养理念,最初在2015年由浙江大学潘云鹤教授提出来,值得注意的是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并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4]该模式中的知识主要是指学生在学校内接收到的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和经验知识,这是表层的,它是能力和素质的基础。能力是在一定知识基础上经过实践得到的结果,坚实而丰富的理论知识是能力形成的保障,而能力的获得又可以促进知识的进一步获取。素质则是在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形成的稳定的品质和素养。这就意味着我们当代高等教育培养的学生,要具备扎实而广泛的知识,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要有一定高度的综合素质。

2 KAQ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策略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17年全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暨万名教师支教工作会议上指出,高等教育是中国教育的战略制高点,教师是制高点的制高点。要在推进“双一流”建设的进程中,以河北农业大学原教授李保国、吉林大学教授黄大年为典型标杆,着力加强高等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推动中国教育逐步进入世界教育的先进行列。同时他还指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教师是根本的根本。要深刻认识教师在专业发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努力营造教师发展的良好环境。可见教师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为了在人才培养方面实现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的目标,人们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已有的教师队伍存在的普遍问题和KAQ人才培养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教师队伍建设。

2.1 教师职业道德与思想素质

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使命,因此,教师必须在各个方面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无论是知识还是能力方面,都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为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有崇高的理想、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教师的职业道德对学生的影响也非常大,因为只有教师能够热爱自己的事业并努力为教育事业奋斗,才会传递给学生一种高尚的职业精神,对学生来说这一点很重要。其次,教师要有对工作负责的态度,爱岗敬业,认真对待教學和学生,这会使学生也产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和行为。最后,教师要有勇于开拓、勇于创新和实践的能力,这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宗旨保持一致。

2.2 教师的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作为“教师对教学现象的看法、认识或思想”,[5]影响着教学策略和教学行为的产生。为了培养出符合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要求的学生,教师首先应该在教学理念上作出转变。目前,我国高校的部分专业教师的教学理念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法陈旧、“满堂灌”的理念依然存在,最终反映在较低的课堂效果上,以至于如今大力提倡“淘汰水课、打造金课”的理念。教师重视教授而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重视学生单纯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学生人格的培养等一系列问题,使得我们在建设教师队伍的时候需要着重进行教师理念的转变。

在提升教师队伍素质过程中对教师进行的教学理念、教学观念上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组织教师参加一些教育教学方面的学术讲座,经过领域专家的讲解和影响,帮助教师建立起转变教学理念的意识。其次,多派教师参加教育教学学术会议,让教师接触前沿的教育教学理念,最终影响其教学行为。

改变高校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观念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教师在有意识地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的过程中,要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总结。

2.3 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知识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师专业素养构成中具有独特规定性与不可替代性。知识不仅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必需的智力资源,而且其丰富程度和运作情况也直接决定着教师专业水准的高低。一般认为,教师专业素质的知识结构主要是由教师系统专业知识和教育实践知识构成的。教师所从事的特定专业的实践工作,只有具备一定的学科专业知识,教师才有可能进行有效教学。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和知识的更新,教师就更有必要了解自己专业的最新成就和发展趋势,并涉猎一些相邻学科的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满足学生广泛的求知欲。教师的经验作为实践性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教师的实践知识(Practical Knowledge)是一种多义的、活生生的、充满柔性的知识,是凭经验主动解释、矫正、深化形成综合性知识。教师实践知识是来自教学实践的智慧,是一种“缄默知识”(Tacit Knowledge)。教师的实践知识也是一种个人化知识。教师的个人实践知识主要涉及教师在教学情境中如何处理所遇到的困境的知识,是一种体现教师个人特征和教学智慧的知识。特别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知识更新迅速的今天,教师专业知识的增长和业务能力的提高尤为重要。为了培养有丰富理论知识、经验知识的学生,教师首先就要把自己丰富起来,为了保证教师有足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经验知识,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培养教师。第一,提升教师的学历。利用奖励机制鼓励、支持教师进修,倡导教师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增加专业理论与实践知识,并给予教师一定的发展空间,通过其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来促进教师的转变。第二,为更多教师提供专业进修的机会。高校应该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国内外进修和访学机会,除了去学术机构进修,还要重视去企业进修,因为教师的实践知识和应用能力都可以通过企业进修得到锻炼。通过进修,帮助教师拓宽专业视野,增加国内外高校、国内各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取长补短,快速提升教师能力。第三,为教师规划系统培训。针对教师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薄弱环节,规划系统的培训内容,有目的、高效率地进行。

对于教师专业知识的培养,要特别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因为他们是队伍的接班人,这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除了上述途径进行培养,还可以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比赛来促进其成长。通过这些有目的的培养,帮助高校教师丰富自身专业理论知识和经验知识,提高学术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2.4 教师团队组织

学校教育是一种“通过人培养人”的活动,谁拥有高质量的师资队伍,谁就拥有高质量的教育。教师的快速成长光靠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科研能力的培养,因此,鼓励教师之间展开合作与竞争,对加强教师团队的建设十分重要。建设教师团队能改善教师的现状,组建和谐的教师团队,提升教师团队的执行力,强化“传帮带”的合作精神,通过科研骨干起带头作用,发挥教师团队的集体智慧,最终促进学校持续、和谐地发展。

2.5 教师评价系统

评价本身就是对目标达成情况的检验,因此,科学、合理、明晰的评价系统可以在考核教师的同时,帮助教师明确前行的目标,能够促进教师快速成长和发展,而不是单纯的奖励与惩罚,认识到这一点,就会避免偏离教师评价系统设置初衷的现象。对高校教师进行评价考核,不仅要给出判定结论,更要提出具有建设性的评价意见,引导高校教师正确对待评价结果,更加明确自己职业发展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目前,高校的评价系统均存在的问题是形式单一化、“一刀切”,并且都是针对教师个体来进行的,没有考虑到每个个体的差异性,同时也没有对团队的考核,往往只针对单个教师,容易导致教师个体的发展偏离整个团队或高校的学科发展战略规划,同时,也会导致团队型的培养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应以教师团队为单位,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从而促进个体发展与整体发展相统一,帮助教师队伍全面成长。[6]

3 结语

本文以应用型转型为背景,从职业道德、教学理念、专业能力、团队组织和评价系统五个方面提出了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试图努力打造一支有活力、有创造力、有学术水平的高素质师资队伍,进而为实现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人才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鲁春阳,文枫,周桂芳,张宏敏.产教融合背景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9(06):76-77.

[2] 寧滨.新时代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8(04):5-8.

[3] 郭秀兰.构建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KAQ人才培养模式[D].华中师范大学,2001.

[4] 潘云鹤. KAQ模式与研究生教育[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7(02):5-7.

[5] 李芒,李兰秀,时俊卿.现代中小学教学策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6] 王琦,马茜群.高校中青年教师培养机制探索[J].中国市场,2018(34):102-103.

作者简介:倪丹(1981—),女,吉林松原人,硕士,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移动学习。

闫玉娟(1979—),女,江苏沛县人,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教育信息化。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人才培养
增强内生动力,激活乡村教师队伍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加强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