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背景下的地方传统工艺IP文创产品开发策略研究

2019-07-23 10:13荣金金方新
艺术科技 2019年5期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文创产品跨界

荣金金 方新

摘 要:传统工艺是地域文化中重要的非物质文化资源,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与审美特性,有着较高的文化价值与市场经济价值。本文基于IP跨界背景,以芜湖堆漆画为例,从文创产品的开发模式与策略两个方面,探讨了传统工艺与文创产业的跨界合作新途径。研究不仅有利于地域传统工艺实现生产性保护与传承,而且对地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传统工艺IP;跨界;文创产品;文化创意产业;芜湖堆漆画

2016年被称为“艺术IP元年”,以艺术IP为核心的泛艺术布局悄然兴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迎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IP(Intellectual Property)是指知识产权,是文化资产的主要形式,是权力拥有者对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民事权利,是一种无形资产。[1]从文化产业的角度来看,IP是文化产业的内核,而IP转化则是指在强调知识产权保护的前提下,IP价值的流转和多元演绎。IP“跨界”是指不同领域、行业、文化和意识形态等范畴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是IP发展的必然趋势。从文化产业链的结构来看,通过跨界能够突破特定的、单一化的产品类型,实现不同行业间的合作以及多媒介融合与开发,是提升产品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重要手段。

传统工艺是具有鲜明民族风格与地域特色的工艺品与制作技艺,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资源,深入挖掘传统工艺IP的价值,并推动其与文化相关行业间的跨界融合,不仅能够有效带动地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而且对实现传统工艺的活态传承与生产性保护有着重要意义。

1 地方传统工艺IP文创产品设计现状

文创产品是指文化资源经过创意转化后,具有市场经济价值的物质实体或非物质实体产品。结合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来看,文创产品设计还存在诸多问题。首先,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难以体现地方特色。许多产品生产质量把关不严,存在严重的产品质量问题,抄袭、侵权的设计现象频发;其次,产品定位模糊,设计与开发具有较大的盲目性。一是缺乏对目标人群的定位与分析,产品满意度较低;二是品牌意识淡薄,缺乏产品开发规划,盲目性、随意性较大;三是产品缺乏创新,同质化现象严重。产品多以旅游纪念品为主,缺乏创新,产品形式较为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

2 地方传统工艺IP文创产品开发模式

加强传统工艺、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地方传统工艺要实现保护与传承,关键在于创新。我们一方面可以在其艺术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形式与工艺技法创新;另一方面通过IP文创产品开发、跨界融合实现价值转化。加强IP文创产品开发与设计,不仅可以有效延长IP的生命周期,而且是IP跨界融合、市场价值转化的重要途径。因此,进行地方传统工艺IP文创产品设计与开发,应深入挖掘其文化价值,结合工艺特征、文化创意去讲述故事与塑造形象,充分挖掘其文化特征,提升文化附加值。IP文创产品的开发大致流程如下:产品目标与市场定位→产品开发规划与设计→产品生产→市场运营→用户反馈。(图1)开展IP跨界合作、文创产品开发不仅有利于传统工艺的生产性保护与传承,而且能够有效促进传统工艺回归人们的生活,对地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大有裨益。

3 芜湖堆漆工艺IP文创产品开发策略

3.1 芜湖堆漆工艺概述

堆漆是指用漆或者漆灰在器物上堆出花纹的装饰技法,最早可追溯至汉代。据《芜湖市志》记载,芜湖堆漆画起源于庵堂寺庙里的楹联匾额、商店招牌和神龛上的花纹图案,油绘彩色,用国漆堆漆而成。1959年,吴思才等老艺人在对古老的漆器工艺及原先堆漆画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发展形成了线堆、面堆、薄堆、高堆等技艺。芜湖堆漆工艺不同于其他绘画装饰那样的直接描绘,而是力求平面与立体融合。借鉴、融入了国画、芜湖铁画的表现形式与元素,通过泥粉、香灰、油灰混合而成的油泥,使画面造型在底板上立体堆塑成浮雕的初胚,再经雕刻、打磨、髹漆而成。堆漆工艺使芜湖堆漆画突破了传统漆画“平、光、亮”表现形式,视觉艺术语言丰富,画面具有强烈的肌理以及浅浮雕似的立体效果,蕴含浓郁的文化和美学气质。可以说,芜湖堆漆技艺是中国当代漆画发展过程中的新尝试,开拓了人们审美艺术的新领域。

3.2 芜湖堆漆工艺IP文创产品开发策略

近年来,芜湖市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及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文化创意市场、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形成了以数字动漫、创意设计、演艺演出、影视传媒和文化旅游等为主导的文化创意产业,辖区范围内拥有如芜湖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园、大砻坊工业创意文化园等各具特色的众多文化创意产业园。[2]良好的产业环境与政策优势为芜湖文化创意产品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为芜湖堆漆工艺IP实现影视、网络媒体、旅游等诸多业态跨界延伸以及文创产品开发提供了条件。一件好的IP文创产品,仅仅依靠造型与美感是不够的,其背后需要承载一个故事与文化内容,是故事、形象、产品的结合,是实用功能与艺术功能的统一。芜湖堆漆工艺IP文创产品开发应在深入挖掘其文化价值的基础上,结合消费者的审美与生活需求、文化体验进行文创产品开发与设计转化,具体如下。

一是提高IP认知度,树立品牌意识。首先,提高堆漆工艺IP认知度与关注度是开发的前提。可以充分整合文化创意产业相关资源,借助网络App、社交媒体、影视作品、文化旅游等传播渠道,多维度提升芜湖堆漆画的知名度与关注度。其次,树立品牌意识。品牌是具有经济价值的无形资产,不仅有利于提升产品知名度与竞争力,而且能够有效整合相关资源,建构文创产品生态链。芜湖堆漆工艺IP可通过树立品牌,形成涵盖产品包装、居家装饰、文化旅游纪念品、艺术衍生品、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体验产品等多元化产品研发体系,从而构建芜湖堆漆工藝IP文创产品生态链。

二是建立传承人与设计师跨界合作机制,推动生产性保护与传承。在文创产品开发过程中,应确保堆漆工艺的纯粹性;一方面在设计开发过程中,可以通过保留堆漆画技艺的空间,使之与现代设计、产业相融合;另一方面通过文化产业项目对接等方式,建立传承人与设计师跨界合作的新机制。从而有利于衍生品开发、创造、推广过程中保持堆漆画技艺的纯粹性,推动堆漆画技艺生产保护与传承。例如,「江诗丹顿」(Vacheron Constantin)推出的“MtiersdArt La Symbolique deslaques 莳绘腕表系列”,是日本漆艺的装饰技法与时尚产品的跨界融合的成功案例。

三是要坚持创新,注重实用与审美功能的统一。首先,IP文创产品强调文化内容原创性与文化创意性,没有文化创意内容的文创产品便失去了生产价值。文化创意与设计转化是提升文创衍生品的附加值的主要途径,一方面,可结合具象或抽象的表现要素,不断丰富文化创意表达内容与形式;另一方面应在秉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通过工艺改良,通过研发新的材质与技术,实现功能或形态上的创新,进而提升产品的竞争力与附加值。其次,注重实用与审美功能的统一。文创产品设计的目的在于将文化融入人们的生活中,让人们感受到文化与传统工艺的魅力。应基于芜湖堆漆工艺IP的属性与特征,紧密结合时代主题特征与用户实际生活与审美需要,从功能与形态、技术与工艺、个性化定制与大众普及等层面,运用现代设计方法与理念进行深度开發,使文创产品实现实用与审美功能的统一。例如,齐白石《工笔小虫》系列艺术衍生品,通过提取其典型的视觉元素,开发了一系列具有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产品。

四是结合现代技术创新,多维度塑造文化体验。文创产品是“情感的营销”,人们更多关注的是产品带来的文化与情感体验。从消费者的需求来看,对文创产品的消费需求包括了产品的功能性消费与文化体验性消费,是一个“双重消费”的过程。[3]产品中的文化体验是指人与产品形态、功能、色彩、材质、肌理等元素通过感官互动而引发的文化联想与情感共鸣。塑造芜湖堆漆工艺IP文创产品中的文化体验,应从深入挖掘名人、名事或文化故事入手,借助堆漆画中的工艺特征、色彩、肌理等典型元素烘托主题,使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触景生情,获得文化体验。此外,借助科学技术也是塑造文化体验的重要途径,可以将芜湖堆漆画制作工艺与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相结合,利用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维度塑造文化体验,从而提高产品附加值。

4 结语

优秀的地域文化既是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创新的不竭动力,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新的价值内涵。在当前文创产业迎来重大发展契机之际,深入挖掘芜湖堆漆工艺IP的艺术价值与市场经济价值,是对芜湖堆漆工艺的重新审视与设计表达,不仅有利于对促进芜湖堆漆工艺与现代文创产品的结合,推动堆漆画艺术的发展与创新;而且对塑造城市文化形象,推动芜湖地方文创产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向勇.文化产业导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182.

[2] 朱铁军,黄凯,叶贵霞.芜湖文化创意产业推进升级与创新发展研究[J].蚌埠学院学报,2013(6):109-112.

[3] 司逸凡,魏丹.中国传统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策略与模式研究——由“故宫文创”到“达州巴文化开发”[J].中国民族博览,2015(9):23-26.

[4] 吴映月.漆艺新价值——论文化创意产业大发展下的现代漆艺礼品设计[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5(6):182-187.

作者简介:荣金金(1986—),女,安徽桐城人,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产品设计,设计艺术学。

方新(1984—),男,安徽宿松人,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讲师,从事文化产业研究、设计艺术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文化创意产业文创产品跨界
跨界
跨界
B&O继续跨界 B&O BeoVision Eclipse TV
文化文物单位开发文创产品意义重大
苏州昆曲文创产品的再设计研究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民族元素在文创产品中运用的教学改革
“创意人居城市”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跨界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