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与生态旅游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

2019-07-24 10:33阳华
智富时代 2019年6期
关键词:协调发展生态旅游城镇化

阳华

【摘 要】城镇化建设与生态旅游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实现城镇化与生态旅游的协调发展是加快石柱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在分析石柱县城镇化与生态旅游协调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石柱县城镇化和生态旅游协调发展进程中存在:城镇化与生态旅游的协调度较低、城镇化与生态旅游协调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辐射发展明显等问题,以及石柱县在城镇化与生态旅游各自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相应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以生态旅游为依托创新产业结构从而挖掘城镇化潜力、构建区域大通道,加强旅游区域联动与协作、协调发展县城和特色小城镇,突出旅游特色、加强法制建设,创新融资方式、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区知名度等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城镇化;生态旅游;协调发展

石柱土家族自治(简称石柱县)县,隶属于重庆市。石柱县是集少数民族自治县、三峡库区淹没县、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于一体的特殊县份。石柱县地处山区,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这一地形地貌直接导致了该县耕地资源奇缺,因此,要想实现农业兴县较为困难。再加上交通不便,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工业的综合性和产业关联性较弱。但是,正因为这种奇特的地貌和千姿百态的地形,使石柱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并且开发条件比较优越,为发展旅游业特别是生态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本文以石柱县为研究对象,分析石柱县在城镇化与生态旅游协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并且为其他地区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城镇化与生态旅游的相互作用机制分析

城镇化与生态旅游二者相辅相成,城镇化的发展速度必须与生态旅游的发展速度相一致,才可以使整个区域得到正常运转和发展;生态旅游的发展也要在城镇化的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才能得到持久的发展。

(一)城镇化对生态旅游的作用

1.人口的城镇化对生态旅游的作用

首先,人口的集中与分散,可以使城镇的一切资源的利用价值达到最大化,人口在城市的集中可使城镇的公共基础设施得到充分利用;另外,人口城镇化使得大量农村人口涌进城市,使城镇人口大幅度增长,对城镇的交通、服务设施等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从而导致城镇的旅游设施产生相当大的压力。

2.经济的城镇化对生态旅游的作用

一方面,城市经济的发展对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建设提供了资金与技术的支持,有条件实现“边发展,边治理”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另一方面,经济的城镇化,会产生大量的工业污染,这会对旅游业的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最终也会妨碍城镇化的发展进程。

(二)生态旅游对城镇化的作用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仅只局限于追求物质上的满足,而是追求于更进一步的精神上的享受,旅游能更好的满足人们对这一方面的追求。生态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会抑制空间城镇化的过度扩张,从而使城镇化的空间结构更加合理。旅游资源的集聚效应越明显,对游客的吸引度就越高,从而带动该地区相关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使该地区GDP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推进了该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但是如果对生态资源的过度开采,不仅不利于生态平衡,而且使城镇用地紧缩,制约了城镇化的发展。还会使该地城镇出现人口拥挤显现,破坏社会秩序,不利于社会经济井然有序的发展。对生态资源的开发,如果超过了环境的承受能力,反过来也会制约该地生态旅游的发展。

二、石柱县城镇化与生态旅游的现状

1.城镇化水平有所提高,但设施有待完善

随着石柱县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率得到大幅度提高,但还是处于低位发展状态,城镇化设施较落后,还有待于完善,公共服务设施较少,全县医疗卫生设施、文化教育设施、健身娱乐设施等都不健全,难以满足市民需求,城镇化的质量还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2.半城市化现象比较明显,农民“离土不离乡”

近几年来,石柱县的城镇化率得到不断提升,但是农村劳动力在完成职业转移的同时,并没有实现居住地点的转移,居住仍停留在农村,石柱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受到了“离土不离乡”引发的半城市化的约束,从而使石柱县经济发展水平相对高于城镇化水平。

3.小城镇兴起,全县城镇化挖掘潜力大

近几年,在重庆市各项政策的颁布实施下,许多特色小镇快速崛起,例如黄水镇,西沱古镇等。随着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我国西部偏远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将大大增加,石柱县作为人口输出县,大量劳动力返乡就业是大势所趋。石柱县的城镇化潜力一定会被挖掘出来,从而促使城镇化水平得以大都督提升。

(二)石柱县生态旅游发展現状

1.石柱县生态旅游的发展处于中下游水平

重庆市的旅游收入远远落后于旅游业相对发达的地区,但其发展前景依然可观。2014年石柱县的旅游总收入近26亿,在重庆市旅游总收入中所占比重相对还比较少。在石柱县的旅游业初具规模的情况下,未来几年,石柱县在重庆市旅游总收入中所占比值一定会得到大幅度增长。

2.民俗生态旅游业持续升温

黄水大风堡5A级景区、鱼池千野草场4A级景区、油草河峡谷漂流、太阳湖旅游码头建成营业。2008年以来,每年都成功举办了重庆黄水林海消夏旅游季暨千野草场国际露营狂欢月等系列活动。实现旅游接待人数522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26.1亿元。

3.交通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日趋完善

2015年,石柱县第一条铁路贯通,到重庆主城区仅仅只需一小时左右,到湖北省不到一小时,这大大缩减了游客到达目的地的距离。铁路的畅通,无疑为石柱县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不仅如此,从镇上到旅游区也增派了多辆专车,为游客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三、石柱县城镇化与生态旅游协调发展过程中存题在的问题

虽然石柱县在最近几年的城镇化与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成绩斐然,城镇化水平得到提升,生态旅游的发展也如日中天,但是二者在发展过程中依旧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城镇化与生态旅游的协调度较低

例如,在黄水镇,近几年其城镇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其规模空前之大,近十年,由以前的小村庄一跃成为重庆市第一大镇。但黄水镇城镇化水平的迅猛发展是以牺牲生态坏境作为代价的,树木的大面积砍伐,绿地的大面积消失,这在另一方面又制约了石柱县生态旅游的发展。而在一些生态环境保存较好的地区,其城镇化发展水平却相对较低。

2.城镇化与生态旅游协调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

城镇化综合指数和生态环境综合指数都较高的地方,其协调度也必然很高,由于过于追求城镇化的发展,导致城镇化综合指数较高但生态环境综合指数较低,例如黄水镇、西沱镇、南宾镇;由于资金匮乏或生态旅游特色不明显,城镇化综合指数较低但生态环境综合指数较高,例如万朝镇、桥头镇等;由于自身条件较差,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综合指数都较低,例如下路镇。由此可见,石柱县在协调二者发展的过程中,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

3.辐射发展明显

由于石柱县地区发展差异较大,所以在城镇化与生态旅游协调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辐射效应。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对城镇化水平较低的地区具有一定的带动作用,生态旅游发展良好的地区会拉动其周边地区的发展。但是这一辐射作用也有不利的一面,会使得城镇的建筑风格太单一,区别不明显,旅游产品过于单调,这会使得游客旅游的热情大大降低。

四、促进石柱县城镇化与生态旅游协调发展的对策

(一)以生态旅游为依托创新产业结构,挖掘城镇化潜力

石柱县可以利用自身优势,以生态旅游业作为经济增长突破口,实现第三产业的发展。必须构建完善的交通网络系统,构建完善的配套服务系统,发展与旅游业相关的產业,做大做强相关产业,实现品牌效应。

(二)协调发展县城和特色小城镇,突出旅游特色

石柱县作为贫困县,没有能力实现县内所有小城镇的同步快速发展,因此只能重点发展具有特色的小城镇和加强县城的发展,以特色镇和县城带动其他地区的发展,从而实现整个县城经济的发展。一是实现县城中心城市的发展;二是重点建设具有特设的小城镇;另一方面,又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禁止过度开发。

(三)加强城镇及旅游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知名度

石柱县在走自己独特的城镇化发展道路—生态产业建设的同时,必须加强民生工程的建设,如污水排放系统和垃圾处理途径要齐全,必须使城镇基础设施齐全。

(四)构建区域大通道,加强旅游区域联动与协作

石柱县应该充分发挥成渝地区通往华中和华东地区最便捷的通道和区位优势,积极主动地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协作。石柱县应该将产业链向外扩张,使之成为连接东西、贯穿南北的市场集散、物流汇集、人才集聚、绿色产品集群为一体的交通枢纽。

(五)加强法制建设,创新融资方式

石柱县在城镇化与开采生态旅游区的过程中,必须实现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充分发挥政府财政投资的杠杆作用。为了加快石柱县的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该鼓励、支持、引导企业和民间资本融入到建设中,从而促进投资渠道和投资主体多元化,为石柱县城镇化与生态旅游的发展扫除资金方面的障碍。

【参考文献】

[1]孙慧宗.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1:7-8

[2]冯维波.基于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互动机制的生态城市建设[J].生态经济2006,(9):53-56

[3]方创琳,鲍超,乔标,等.城市化过程与生态环境效应[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4]荣宏庆.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探析[J].改革与战略,2013,(9):78-82

[5]许崇正,焦未然.找准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点[J].改革与战略,2013,(12):100-104

[6]王文军.生态产业与三峡库区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J].产业观察 ,2007,(10):32-36

[7]邹德慈.对中国城镇化问题的几点认识[J].城市规划汇刊, 2012, (3):4-7

[8]程必定.中国应走新型城市化道路[J].中国城市经济, 2013, (9):5-7

[9]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 环境与经济谋求“双赢”[N].重庆晚报,2013 -09-25

[10]房冠辛,张鸿雁.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价值与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

[J].民族研究,2015,(1):13-24

[11]刘耀彬.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机制及调控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12]侯春灯.渝东南新型城镇化道路问题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14,(6):49-55

[13]段永惠,王丽娟.生态旅游及其在我国发展的思考[J].生产力研究,2004,

(6):104-106

[14]冯万荣,李继云.旅游产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影响研究[J].旅游纵览,2012,(1):14-18

[15]杨昌鹏.贵州城镇化水平与旅游业发展关系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2,(1):76-79

猜你喜欢
协调发展生态旅游城镇化
生态旅游之利弊
生态旅游的不同类型
生态旅游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我国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建设探索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