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马魂、中体、西用”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运用

2019-07-24 10:33刘云
智富时代 2019年6期

刘云

【摘 要】所谓“马学”,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学”,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西学”,即西方经济学。“马学、中体、西用”阐明了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到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为主体,再到借鉴和运用西方经济学的合理有效部分,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应立足于中国特殊的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追求实事求是。本文通过从“马学为魂”、“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三个层面进行探讨,阐述这三个层面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运用。

【关键词】马学为魂;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

一、引言

方克立先生于2006年最早提出“马魂、中体、西用”论,将其具体表述为“马学为魂,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三流合一,综合创新”。“马学为魂”主张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灵魂,具有科学性和革命性;“中学为体”主张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为基本内容,具有创新性和指导性;西方经济学理论有其可借鉴之处,亦有不足的地方,“西学为用”强调借鉴西方经济学合理有效的部分并将其充分地运用到中国经济的发展中。

中国经济的发展是国之大计,关乎国民之生存,反之而言,中国经济之发展离不开经济理论的指导,科学合理的经济理论是指引经济发展前进的助力器。中国是社会主义大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充分吸收西方经济理论及西方经济发展中的优良层面,始终坚持“马学为魂,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理论构建发展思路,立足于中国经济发展实际,在综合创新中充实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为更好地引导中国经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马学为魂

所谓“马学”,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马学为魂”,指中国经济学理论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作为灵魂,强调指导思想的重要性。坚持“马学为魂”就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经济学的灵魂。提倡“马学为魂”,必须注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科学性与经济理论的有效运用密切相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构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再生产过程及其内在矛盾,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终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式。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相结合,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研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内在规律,资源合理配置的规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秉承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性和革命性,坚持以科学的态度探索、认识和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危机是由于生产资料过剩,而导致的资本的过剩,最终由于资本不能实现增殖而闲置导致的经济危机。然而,关于此方面的理解,西方经济学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存在差异。对于资本主义新的变化、有积极作用的方面可以学习和借鉴,但也必须从中认清资本主义发展的本质,认清中国经济发展的事实,对于根本上无法解决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应将其弃之。

纵观中国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范式与西方经济理论范式有着明显的差异。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及方法论的指导下,从中国特殊的国情出发,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与独立自主的方针政策,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四个全面”以及“五大发展理念”等治国理念与方针政策。

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指导,中国经济学理论应坚持“三流合一,综合创新”的思路构建理念,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灵魂,不断创新发展中国经济,在促进中国经济迅速腾飞的同时克服经济发展中带来的困难,在挑战和机遇中不断取得丰功伟绩。

三、中学为体

所谓“中学”,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中学为体”,指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为主体;中国经济学要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作为基本内容。提倡“中学为体”,关键之处在于其创新性,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创新性。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之際,中国经济的发展历尽艰辛,中国经济的发展在摸索中前进,不断探讨、不断进步,经济的发展应始终以各民族、全国人民为主体,不能脱离这个主体而论发展,发展不仅是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同时也是人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应突出人的主观能动性,构建和完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坚持把社会主义放在重要位置,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立足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基础之上发展经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打下良好根基。

四、西学为用

所谓“西学”,即西方经济学。“西学为用”,指中国经济学应借鉴和运用西方经济学优良部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倡“西学为用”旨在运用西方经济学的合理有效部分,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一般而言,西方经济学分为微观和宏观两大部分。微观经济学主要聚焦于对个体经济行为的研究,包括家庭、企业等等,目的在于分析这些微观主体如何在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下追求利润最大化和效用最大化。宏观经济学主要聚焦于对社会总体经济行为的研究,涉及到国民经济的总量等方面的分析。从西方经济学的本质出发,其目的在于维护资产阶级获得最大利益。

对于西方经济理论全盘否定或全盘接受并非理性行为,对此,无论在研究方法层面上还是实际应用过程中,都应该正视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合理运用,应该考虑中国的特殊实情,建构科学有效的模型,注重经济学的实证性,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有机结合借鉴和运用西方经济学合理部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更快、更稳地立足于世界前列做好充足的准备。

五、结论

从方克立、张岱年再到杨承训,他们在“马学为魂,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上的理解有共同的观点,当然也存在些许差异,但总体而言并不影响核心思想的理解。坚持“马学为魂”、“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作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作为主体,借鉴和运用西方经济学优良部分并运用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建设中。

无论是毛泽东的建国大业思想,邓小平的改革开放理念,还是习近平新时代的中国梦,国家领导人的治国理念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经济思想不能脱离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经济学理论的融合应具备包容性和贯通力。无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还是西方经济学,又或者是其他方面的理论科学,都应该与中国的实际情况、实际经济发展相契合,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合理的、有价值的部分,结合中国实情来解决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问题。

“马学为魂,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到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为主体,再到借鉴和运用西方经济学的合理有效部分,具体的作用表现为:首先,马克思主義经济学理论和方法论的指导意义在于:马克思经济学理论揭示了宏观失衡,由此为市场宏观调控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所探讨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为社会供求平衡理论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追求“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而这正是符合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其次,对中国当代经济思想的影响:综合平衡、结构调整以及独立自主的思想。最后,西方宏观调控理论的借鉴意义:凯恩斯的需求管理理论;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指导,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增强中国经济发展理念,行成适合中国经济发展的、独具特色的调控模式。

【参考文献】

[1] 方克立.马魂 中体 西用——中国文化发展的现实道路[J].学术界,2016(11).

[2] 张新宁.试论“马魂、中体、西用”研究范式的科学性——基于“三位一体”公式及相关讨论评述[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5(05).

[3] 闵绪国,徐仲伟.推进中国经济学综合创新的再认识——从程恩富、杨承训等学者相关论述说起[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5(05).

[4] 卫兴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简评[J].经济学动态,2009(09).

[5] 陈凯.论经济学理论体系融合创新[J].宁夏社会科学,2014(05).

[6] 庞明川.中国特色宏观调控的结构性范式及形成逻辑[J].财经问题研究,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