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升科研项目管理水平的五门径管理方案

2019-07-24 10:33冯文欣
智富时代 2019年6期
关键词:科技成果调研

冯文欣

【摘 要】五门径管理方案可以实现在投资预算最少的前提下,更快速推出科研成果,实现科研目标,从而有利于企业抓住市场先机,实现利润最大化。本文对五门径管理方案进行了详细的剖析说明,有利于科研管理人员实践应用。

【关键词】门径管理;科技成果;工业放大;项目后评价;评审;调研

1.背景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创新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只有站在科技前沿才能掘取经济市场上报酬最丰厚的第一桶金。然而科技研发所需要的时间一般比较长,投资也很大,且成功的概率很低。一项调查显示[1],每7个新产品理念,大约只有4个能进到试验开发阶段。据估计在美国企业中,有46%用于新产品开发和商业化的花费,最后实际上都由于被取消或失败而毫无回报。

在传统的科研项目管理中,项目一旦批复立项,在中途变更的可能性就非常小,即便有定期和不定期的考核检查,仍无法及时发现隐患,毁灭性的问题一般都是在最后阶段才会暴露。一旦失败损失巨大,除了巨额投资还有无法挽回的时间。

2.门径管理的概述

为了提高科研项目管理水平,降低投资风险,萌生了将项目划分为不同阶段进行逐级审批的思想,即门径管理思想。Robert G Copper于1988年在《市场营销周刊》上最早提出了门径(Stage-Gate)的概念[1]。门径管理的思想是将一个项目分为多个阶段(Stage),并在各个阶段之间设立相应的门径(Gate)。在不同的阶段,召集项目相关人员和决策者对项目进行评估:如果项目达到预定的目标和要求,则该项目继续到下一阶段,否则该项目需要重新回到前一阶段返工,或者直接关闭,以将有限的资源用在对企业紧要的项目和战略上。

门径管理的思想自从上世纪80年代提出以来,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且成立了专门的推广应用组织,比如Stage-Gate International,出版了系列书籍,并由专业的团队帮助企业实施门径管理。许多知名企业比如UOP、北京低碳所都引进了门径管理系统。

传统专业的门径管理系统异常庞大[2-3],涉及到了各行各业的专家,以及对于评审资料方方面面的审阅,耗时耗力,虽然完全依照要求推进项目管理工作可最大程度上降低科研风险,但是当系统过于庞大,关注点过多的时候,反而不容易抓住重点,突出主要矛盾。因此,本方案从实际需要出发,结合具体情况简化了门径管理流程及评审标准,力争在尽量少的人力、财力资源投入的前提下筛选出最具价值的研发项目。

3.五门径管理方案

考虑科研项目从产生到工业化生产直至投放市场的全生命周期,将科研项目的门径管理流程设置为五个门径(Gate),包括创意评审(Gate-1),项目调研评审(Gate-2)、详细研究评审(Gate-3)、工业放大评审(Gate-4)和项目后评价(Gate-5)五次评审,及相应的五个管理阶段。五门径管理方案的流程示意图见图1。

本方案五个门径设置的具体意义及评审要素概述如下:

3.1门径一:创意评审(Gate-1)及项目调研阶段(Stage-1)

科研创意包括创新性科研课题、前瞻性科研课题,及旨在提升生产技术水平、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工艺或工程问题的研究课题,不要求有前期研究基础,但课题研究内容必须具有新颖性,所取得的成果是为后续开发奠定基础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创意评审关键要素主要是科研创意与公司发展战略的相符性,以及计划阶段目标与所需资源及研发时间性价比。

通过创意评审的项目进入研发第一阶段即项目调研阶段。一般在项目调研阶段投资少、时间短,评审委员会成员最简单,包括相关研发部门负责人、公司内部研发专家及科研战略制定负责人。

3.2门径二:项目调研评审(Gate-2)及详细研究阶段(Stage-2)

项目调研评审内容主要是第一阶段所获得的详细的调研报告及下一阶段(Stage-2详细研究阶段)的工作计划和考核标准。通过项目调研评审的项目进入详细研究阶段。

详细研究阶段是整个项目周期的关键,主要的技术突破及成果由该阶段实现,一般在整个项目研发周期中投资最大,时间最长。

项目调研评审关键要素涵盖的范围较广,包括项目与公司发展战略的相符性、项目的意义、商业化可行性、技术水平和技术方案可行性、知识产权独立性、HSE可行性等。评审委员会成员应包含公司内部研发、生产、市场、战略、科研管理、财务、审计和HSE等专业的专家。由于项目决策的保密重要性,不宜聘请外部专家。

3.3门径三:详细研究评审(Gate-3)及工业放大测试与验证阶段(Stage-3)

详细研究评审主要是对详细研究阶段成果的评审,项目在完成实验室研究及初步成果验证之后,基本完成了实验室研发的主要内容。

提报的评审资料应包含市场分析报告、小试技术报告、IP分析报告、HSE报告、财务分析报告、产品或技术工业测试与验证阶段工作计划及考核指标等。评审关键要素有详细研究阶段目标完成情况、商业价值和商业可行性、技术方案可行性、先进性、HSE可行性和知识产权风险等。评审委员会成员除内部专家外,必要时可外聘专家协助评审。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详细研究评审的项目,企业从整体战略布局考虑,可以选择将研发成果进行对外授权(出售),也可以选择自主工业化应用,继续进入产品或技术工业放大测试与验证阶段。

3.4门径四:工业放大评审(Gate-4)及市场测试与验证阶段(Stage-4)

工业放大评审是产品或工艺工业放大阶段测试与验证成果的评审,是正式投入市场前的最后一次检验。通过了工业放大评审,表明整个项目实验室研发已基本结束,可以交付企业组织规模生产进行市场工业装置的应用检验。

提报的评审材料应包含中试技术报告、IP分析报告、HSE报告、财务分析报告、市场分析报告、规模化生产阶段工作计划等。评审关键要素有商业价值和商业可行性、中试阶段目标完成情况、技术方案可行性、先进性、HSE可行性和知识产权风险等。评审委员会除内部各专业专家外,一般需要外聘专家协助评审。

3.5门径五:项目后评价(Gate-5)及市场回访阶段(Stage-5)

项目后评价是总结项目管理经验,发现问题、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步骤,是再创新的基础。项目后评价之后,可以进一步组织市场回访,深入了解客户需求,为产品的进一步提高积累资料。

4.结论

通过采用五门径管理方案,可以实现项目的分阶段逐层筛选,有利于形成连续的科技输送管道,不断产生各具特色的科研项目,使企业有足够的考察时间,抓住每一个有前景的科研项目,在企业资源一定的前提下,给予与企业战略部署和发展规划一致的所有科研创意发展壮大的机会,同时又能及时关闭出现问题或时机不符的科研项目,不仅可以将损失减小到最小,还能集中资源发展最有市场前景成功概率更高的项目。

先进的管理理念必须与企业实际状况相结合。五门径管理方案必须与研发项目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才能发挥出相应作用。

【参考文献】

[1]姜波,秦勇.基于新产品开发链的门径管理研究[J].价值工程.2007,5:43-45.

[2]李蔺.门径管理——将项目管理流程化[J].企业管理.2012,1:68,69,73.

[3]劉芳,陈松. 门径管理——一个有效的新产品开发工具[J].企业管理研究.2008,4:166-168.

猜你喜欢
科技成果调研
“三注重”扎实做好调研工作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科技成果
八项科技成果介绍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
齐续春率队赴攀枝花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