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风文明建设探究

2019-07-24 10:33张金强
智富时代 2019年6期
关键词:乡风文明移风易俗乡村振兴

张金强

【摘 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其中乡风文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保障。新时代如何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助推乡村振兴,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研究。本文在分析当前乡风文明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代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时代;乡村振兴;乡风文明;移风易俗

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省徐州市马庄村视察时指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很重要,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辩证法的观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新时代下,我们要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20字总要求,把乡风文明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和保障,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丰润的道德滋养。

一、深刻认识新时代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一)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2018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文件指出,“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齐抓,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开展移风易俗行动,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乡风文明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可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精神保障。

(二)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是满足农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40年来,农村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农民收入得到显著提高,物质生活明显改善。然而,相较于城市而言,农村相对落后的公共文化设施、稀少的文化惠民活动,已无法满足农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优秀的文化产品服务不够普及,落后的“黄赌毒”等糟粕文化就会大行其道。近年来,农村低俗演出、农村赌博等新闻不时见诸报端。因此,要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尽快化解农村文化产品供需矛盾,加快补齐农村公共文化的短板,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满足其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是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的内在要求。农村地区的和谐稳定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更是农村地区实现乡村振兴的前提。然而,当前的农村治安情况不容乐观。小偷小摸此起彼伏,打架斗殴、勒索抢劫时有发生。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在农村横行霸道,侵害农民群众利益。宗教组织在农村大肆传教,吸引留守老人。邪教组织打着传教名义,不断蛊惑农民群众。留守儿童缺少父母教育,不少人走上了歧途。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建立道德约束激励机制,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这是推行乡村德治的重要途径。指导各地农村修订村规民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融入其中,改进农村基层自治方式,推动农村地区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

二、当前乡风文明建设现状

(一)对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长期以来,重经济发展轻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在各级党员干部中广泛存在,认为乡风文明抓与不抓一个样,抓乡风文明建设无法出成绩,看不见、摸不着,同时推进乡风文明建设需要占用大量的精力,花费不小的费用。尤其是当前,贫困地区忙于脱贫攻坚,乡镇干部、村干部的精力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建设上,导致乡风文明建设无人问津。近年来,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得到了飛速发展,然而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却没有得到明显提高,甚至部分地区出现了道德滑坡的情形。

(二)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供给不足。近年来,为推动基层文化事业发展,各级政府在广大基层农村开展综合性文化中心、文化礼堂、农家书屋等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有人建无人管的现象普遍存在,众多文化设施处于“铁将军”把门的状态。笔者曾经到东部某地农村农家书屋实地看过,电子阅览室的电脑年久失修,有的已经不能开机使用;杂志报刊是七八年前创建农家书屋时购买的,之后便没有采购过;图书的纸张已经发黄,上面落了一层灰尘。同时,各级文化部门也定期赴基层开展文艺下乡巡演活动,但平均到每个建制村,一年也就一两场,远远没法满足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农村群众吃过晚饭后无所事事,要么聚集在一起打牌赌博,要么在家观看电视玩电脑,缺少文艺节目的熏陶。

(三)婚丧嫁娶等陈规陋习仍然存在。在广大农村地区仍然存在着厚葬薄养、铺张浪费、大操大办、天价彩礼等不良现象,农民群众不考虑自身经济状况,普遍存在着讲究排场、盲目攀比的心理。有的人出嫁女儿,张口就是大额彩礼,导致许多家庭条件一般的男方家庭借贷娶妻。家庭条件不好的男方只能拖成大龄未婚青年。因婚返贫已经成了部分贫困地区的普遍现象。有的人操办红白喜宴动辄就是三五天,天天组织流水席,还要聘请民间艺术团体进行演出,还有部分属于低俗演出。有的人平时不孝敬自己长辈,等到长辈去世后却大办丧事,以显示自己孝子身份。种种陈规陋习的存在,不仅增加了农民群众的经济负担,还在社会上形成不好的形象,败坏了社会风气。

(四)传统文化传承保护不力。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说到,“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中国数千年的农耕文明根基是农村,我国的农村承载了多少代人的记忆。我国地域辽阔,农村众多,因历史传承和地理位置的不同,各地区、各类民居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拥有自身的特色。然而,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许多相对发达的农村地区都进行了新农村改造,传统房屋被夷为平地,农民群众住进了楼房。传统村落变得日益稀缺,与传统村落一起消失的还有许多农村手工技艺和农村传统习俗,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极大的损失。

(五)不良势力不断侵蚀。农村地区意识形态形势不容乐观,宗教势力不断向农村渗透,部分农村留守老人、妇女成为教徒教众,有的地方还出现了党委政府依靠宗教势力开展农村工作的现象。各种邪教势力也打着宗教的旗号蛊惑农民参与。封建迷信在农村沉渣泛起,部分农民患病不信科学信迷信,损失了钱财、影响了身体。同时,农村宗族势力有所抬头,操纵村两委基层选举,将集体利益据为己有,部分成为村霸,横霸乡里,损害广大农民群众利益。

三、新时代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

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是培育时代新人、弘扬文明新风的必然要求,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灵魂工程。我们要着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农村经济基础,以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抓手,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切实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农村文明程度,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丰润道德滋养。

(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做好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关键也在党。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

1.要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要突出政治功能,提升基层组织力,创新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根据农村区域特点、年龄和职业分布合理设置党支部,切实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要持续整治软弱涣散党组织,稳妥有序开展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着力引导农村党员发挥先锋示范带动作用。要创新基层村两委选人用人机制,注重吸引高校毕业生、农民工、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党员干部到村任职,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

2.要发挥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门看门,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农村党员与农民群众同生产、同生活,党员的一言一行对周边的农民群众有着重要影响。要引导党员干部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带头移风易俗,带头倡导节俭,带头文明礼让,以实际行动影响和感染身边人。

3.要加大基层小微权力腐败惩处力度。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严肃查处基层“苍蝇”,严厉整治惠农补贴、集体资产管理、土地征收等领域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二)夯实农村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雄厚的物质基础。

1.积极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加快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坚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正确方向,发挥村党组织对集体经济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定期开展巡察和审计工作,防止内部少数人控制和外部资本侵占集体资产。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引导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全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深入推进集体林权、水利设施产权等领域改革,做好农村综合改革、农村改革试验区等工作。在贫困地区,持续开展定点帮扶工作,引导机关部门、龙头企业帮助农村发展特色优质产业,培育稳定经济来源。

2.努力提高农民群众收入水平。要继续加大惠农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针对农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民群众多渠道转移就业,提高收入水平。加大农村创业引导扶持力度,实施农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大力发展农村各类特色产业。培育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鼓励在乡村地区兴办环境友好型企业,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鼓勵农民勤劳守法致富,增加农村低收入者收入,扩大农村中等收入群体,保持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

(三)着力培育良好乡风民风

良好乡风民风是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关键,要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努力弘扬时代新风,着力培养时代新人,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1.深入推进移风易俗。针对大操大办、厚葬薄养、封建迷信、铺张浪费、天价彩礼等不良风气,要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行动。要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赌禁毒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作用,发挥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作用,合理约定红白喜事消费标准、办事规模等,抵制陈规陋习,淳化乡风民风。要强化农村殡葬市场专项整治,依法加强农村演出市场管理,依法打击黄赌毒黑拐骗,推动社会风气更加清朗。

2.深化先进典型培育。抓住农民“生于斯、长于斯”、相互熟悉、看重名声的熟人社会特点,深化道德模范、时代楷模、身边好人和文明家庭、五好家庭、党员示范户、星级文明户等创建宣传活动,用身边人的先进事迹感染身边人、影响身边人。广泛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弘扬传统家庭美德、现代家庭理念,讲好家风故事,传播治家格言,以家庭的“小气候”温润社会的“大气候”。

3.培育文明生活方式。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稳步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大力开展改水、改厨、改圈等工作,努力补齐影响农民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推进北方地区农村散煤替代,有条件的地方有序推进煤改气、煤改电和新能源利用。动员农民群众自己动手净化美化家庭院落和房前屋后公共空间,改正不文明习惯,争做文明行为的践行者。

4.大力开展志愿服务。乐善好施、“亲帮亲、邻帮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广泛弘扬“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现代志愿文化,坚持以“邻里守望”为主题,加大乡风文明志愿服务岗建设力度,组织开展亲情抚慰、扶老助残、学业辅导、技能培训等志愿服务活动,引导更多的农民群众参与志愿服务。加大农村志愿服务组织引导力度,打造精准扶贫、科技兴农、文化惠民等一批志愿服务品牌项目,推动农村志愿服务制度化和常态化。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中国要强,农业要强;中国要美,农村就要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要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是个广阔的大舞台,而乡风文明建设是这个舞台上的重要角色。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持之以恒、久久为供,着力提升农民精神风貌,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根本保障。

【参考文献】

【1】《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报告[M].人民出版社,2017.

【2】王燕文.谱写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篇章[J].群众,2018(9).

【3】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4】高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乡风文明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

猜你喜欢
乡风文明移风易俗乡村振兴
移风易俗治陋习 示范引领树新风
何以移风易俗*——唐律教化功能研究之二
移风易俗的路径探索——基于涴市镇红光村乡村振兴促进会的分析
永春苏区的移风易俗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乡风文明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研究
加快乡风文明建设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