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村不良风气和陈规陋习的消极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

2019-07-24 10:33邢琳
智富时代 2019年6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建设乡村文化乡村振兴战略

邢琳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封建迷信、人情消费、社会公德意识淡漠、诚信缺失等农村不良风气和陈规陋习严重制约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要清醒认识乡风文明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重要意义,清醒认识祛除不良风气和陈规陋习的紧迫性、必要性。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乡村传统优秀文化、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力争使不良风气和陈规陋习无处立足,确保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农村小康目标如期实现。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不良风气;陈规陋习;思想道德建设;乡村文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可以看出,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软实力,是重要保障,必须高度重视,把乡风文明作为乡村振兴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力祛除农村的不良风气和陈规陋习,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起来,将自治、法治和德治结合起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将乡村文明渗透到农村生产、生活各个方面,内化于心、外践于行,直至变为村民的自觉行动,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提供源源不断、用之不竭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因此,以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村不良风气和陈规陋习的消极影响及应对策略调研为研究对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村不良风气和陈规陋习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基于乡村文明的研究视角。当前我国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中存在封建迷信抬头、陈规陋习盛行、人情消费泛滥等问题。

二是基于精神文明建设的研究视角。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是一项复杂而浩大的工程。我国农民人口基数大、分布散而广,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文化以及传统观念等差异较大,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参差不齐,尤其是赌博和焚香磕头等现象最为突出。

三是基于社会公德建设的研究视角。我国转型农民的整体道德素质滞后于城镇化发展要求,存在农民社会公共意识淡薄、传统伦理道德的衰落和家庭代际关系的失衡,文化和思想多样化等情况,这是社会公德建设必须面对的客观现实。应立足于农村实际,从夯实社会公德建设的思想基础、完善社会公德保障机制、优化社会公德的生长环境等方面构建新时代农村社会公德建设体系。

四是基于诚信建设的研究视角。农民诚信意识的培育对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形成文明的乡村风尚、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改善农村的金融状况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农民文化素质低、低信任度的传统文化以及农村信用体系不完善等原因,农民诚信意识还是比较淡薄的。

综上,我就不良风气和陈规陋习的消极影响,提出如下对建议和对策:

一是要清醒认识乡风文明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重要意义,清醒认识祛除不良风气和陈规陋习的紧迫性、必要性,将之作为基础性工程、系统性工程、战略性工程抓紧抓实抓好。

二是要直面查找農村不良风气和陈规陋习,科学界定、准确把握,严防因噎废食,把本该属于传统习惯的因操作失当或夸大而错划为陈规陋习。

三是要全面查找不良风气和陈规陋习的成因,坚持用历史的、全面的、系统的观念,既要考虑外来因素,又要考虑地域因素,既要考虑定性,又要考虑定量,查找其根本原因。

四是着眼于建设具有本地特色的乡风文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乡村自治、法治、德治为统揽,既要坚决祛除不良风气和陈规陋习,又要有效矫正风俗习惯和村规民约,提出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群众基础广泛的对策措施,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方面展开工作:

一、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

切实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坚决抛弃不良风气和陈规陋习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托农村现有各类宣传载体、文化阵地,综合运用“图说我们的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和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平台和载体,用农民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和生活化的方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进行规划,推动进村入户、入脑入心。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到社会治理,融入村规民约,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明风尚。

(二)巩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深入推进文明村镇创建,持续深化“五星文明户”创评,健全完善村规民约,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不断规范道德讲堂建设,切实加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丰富活跃文化广场活动着力打大“好人榜宣传效应。继承弘扬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与美丽乡村建设相适应的新乡贤文化,利用道德讲堂、“乡村舞合”等平台,邀请优秀基层干部、乡村教师、退伍军人、文化能人、返乡创业人士等新乡贤走进道德讲堂、走上“乡村舞合”进行演讲演说,发挥好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

(三)倡导诚信道德规范。持续深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培育正确的道徳评判和道德责任,不断提升全社会德治水平。在强化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形成比较完备的信用体系、规范运作的用服务市场及有效的社会联防机制。培育良好家风,传承中华民族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优良传统,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以每个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二、弘扬乡村传统优秀文化

新时代乡村文化,坚持传承与创新结合,坚持地域特色、民俗风情与吸收外来文化并重,体现物质形态与精神气质一致。要合着新时代的节拍,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不断创造新的文化形态和新的文化自信。

重塑乡村文化生态。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乡村特色文化符号和手工技艺、民间小调、民俗活动、民间传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励支持有条件的村因地制宜建设一批乡村记忆馆、民俗文化陈列室,使乡村成為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的文化之乡、精神家园。加强农村文艺人才的培养选拔,加大农村文艺人才职称评聘力度、评选命名一批“乡土文化名人”,培育挖掘一批乡土文化本土人才。引导社会各界人士投身乡村文化建设,将乡村建设成“环境美、风尚美、人文美、秩序美、创业美和“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五美三风”乡村,全面激发乡村文化活力,打造风清气正的文明乡村。

三、丰富乡村文化生活

健全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增加优秀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一)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巩固提升国家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实施乡村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健全县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挥县级公共文化机构辐射作用,推动数字文化场馆建设,持续推进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数字化建设,加快推进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数字广播电视户户通、数字农家书屋全覆盖进程,农村群众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全面提升。

(二)增加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乡村文化服务项目,拓展乡村服务领域提高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纪念馆、美术馆和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服务水平。建立乡村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及时准确了解掌握群众文化需求,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目录,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开展文化惠民“菜单式”“订单式”服务,提供更多更好的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推动全民阅读进农村进家庭。

(三)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鼓励支持乡村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支持行政村组织以社火队、舞狮队、广场舞队、刺绣社、秦腔自乐班等民间自办文艺社团建设,广泛开展群众自办文化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促进群众体育常态化开展。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建设乡村文化乡村振兴战略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医院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新时期文艺工作者思想道德建设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