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环境与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互动探析

2019-07-24 10:33任丹妮
智富时代 2019年6期
关键词:互动协同

任丹妮

【摘 要】探析校园文化环境与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互动,旨在研究二者如何互动发展以及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和启示。为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信仰意识提供新方法、新思路,拓宽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渠道,使其主动接受信仰教育。通过分析两者互动,推动其协同发展,为更好的实施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发挥校园文化环境作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校园文化环境;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协同;互动

十九大之后,“中国梦”的提出,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新的时代内涵,成为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时代主题。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工作。高校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对其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每个高校的责任与义务。

一、校园文化环境与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概述

从校园文化环境的含义着手,校园文化环境是文化载体中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相结合下的一种具体形式,是对教育主体进行渗透式教育的载体表现形式。其次,校园文化环境有着多种形式。主要包括校园物质文化环境、校园精神文化环境、校园管理文化环境、校园群体文化环境。

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高校教师代表官方站在现阶段的统治阶级的立场上通过各种途径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理论传授,继而使大学生接受并上升为信仰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人的思想和信仰问题。它渗透在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方面面,在校园精神文化环境方面的体现尤为重要,主要表现为影响在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

二、校园文化环境与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互动情境探析

首先,从校园物质文化环境角度来探析二者的互动,我发现如果学校给师生提供完备的学习条件,使师生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开展各类活动,有更多的机会了解除了专业知识以外的信息,那么信仰教育也能得到很好地落实。这就需要环境和教育的配合,学校可以申请更多的科研项目让学生参与,使其在实践中感受到文化、接触到信仰。运用实践教育与理论教育结合的方法,不仅在知识中传播马克思主义信仰,还要在校园中体现信仰的影子,在学校的电视墙、告示墙上定期地宣传,使人在不知不觉中感受信仰的指引。而在信仰教育的不断实施和落实下,人们也会主动提出与之相关的内容反应到环境中,来完善校园的文化环境,比如上述的宣传就是由信仰反馈到现实中的表现。

第二,从校园精神文化环境角度来探析二者的互动,其成果要透过校园文化所折射出来的文化因子来影响人的精神感受。比如,学校如果有良好的校风,形成一种影响力,那么学生就能在这种“力”的带动下努力学习,提升自己,而且教育者也能更主动的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在长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影响中,教育主体的心理和思维都能有所改变,继而反作用于校园精神文化环境的改变。例如,主动创设与马克思主义信仰有关的讲座、宣传比赛,让整个校园都充满着信仰的声音。

第三,从校园管理文化环境看,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应该制定有效的规范,保证高校保持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念和理想信仰。这就需要配合适当的方式,比如激励法,对树立有正确信仰的人进行表彰和宣传,鼓励人们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形成一种信仰范式之后,更能方便学校的管理,也就是反过来影响校园管理文化环境建设。

最后,从校园群体文化环境看,高校在育人过程中,会对整个校园的大环境施加影响,待形成较大范围之后,再着重强调某一方面的内容。在对学校师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时,通常采用理论灌输的方式,组织学生参加有关课程或讲座,以此改变人们固定、俗成的思想。而且不同的群体产生的群体文化不同,可以由小极大,比如,高校可以事先对实施信仰教育的教育者进行教育和引导,之后通过教育者来对受教育者实施信仰教育。而正是由于信仰教育的实施,会在高校中形成不同的文化群体,来丰富校园文化环境。

三、校园文化环境与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互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现实运用范围较窄,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还是主要通过理论灌输的方式,使人了解和接受这种观念,对校园文化环境的作用没有得到较好的应用,所形成的信仰和观念不够持久。也就是现实中可以有效实施信仰教育的方式較少,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形式还是存在着现实上的不完善,给人一种浅尝辄止的感觉,而不是可以运用到生活中的理论。二是教育与环境发展不协同,无论是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还是信仰的教育都存在相对的滞后性,不能相互支撑发展。无论从情感方面,还是实施方面,高校工作者和在校大学生都无法将二者进行良好的互动,教育满足不了环境的要求,无法在环境完善的同时加入信仰教育的因素。

四、校园文化环境与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互动启示探析

(一)拓展实施渠道。现阶段,除了校园文化环境的作用,还有网络环境也对实施信仰教育有积极的作用。比如,高校通过校园网站或者微信平台实时推送学校的动态,让学校师生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到学校的思想变化。除此之外,在校园文化环境方面,学校可以在图书馆专门陈列关于马克思主义思想、信仰等的书籍,便于学生和教师观看了解;组织不同形式的信仰科研小组或实践团体,参与学校、其他高校或社会举办的各类文化活动,积累丰富的经验;在学校置办展览馆定期展示学术成就,形成良好的学术、文化氛围等。如此一来,既能保证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有效实施,还能提升高校信仰教育水平,继而优化校园文化环境。

(二)保持环境与教育的协同发展。首先,要改善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在校园内增添关于信仰教育的版块;其次,培养高校大学生树立明确、正确的理想信仰,形成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环境;还要完善高校组织、纪律制度体系,协调教育主体之间的矛盾,使其进行良性互动,建立有序的校园管理文化环境。

(三)发挥校园文化环境的渗透作用和信仰的能动作用。首先,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增强其对信仰教育的渗透力。在各大高校中,共青团组织组建了青年志愿者协会。其中,全国有名的“研究生支教团”,长期深入教育落后的偏远山区义务支教,为农村教育的脱贫贡献力量。我们学校也可以借鉴该种形式,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定期去残障学校进行助残、助障活动,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环境,使人们在这种积极的氛围中主动学习、主动实践,还能使人更好的接受马克思主义信仰。

其次,发挥信仰的能动作用。高校在信仰教育过程中,通过创设充满理想信念的文化校园环境,让高校成员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文化精神的熏陶。而信仰也可以反过来影响校园文化环境的转变,比如,广播一些与时政相关的要闻,在学校设置文化专栏,定期投放杂志或期刊等,供人们翻阅。还可以树立榜样,立优秀典型,让人更直观的了解马克思主义精神,尤其是在马克思主义信仰方面有特殊成就的人,要对其进行表彰,在全校树立起有道德、有信仰的典范,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信仰。

五、结语

本文主要探析校园文化环境与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之间的互动。从校园文化环境角度着手分析两者之间的情境互动、在互动中存在生的一些问题,以及对校园文化环境的现实应用与思想精神的协同发展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探究分析。从当前校园文化环境的现实情况出发,探究了二者在协同发展过程中,应该注意同向的发展,不能只注重一方面的转变,而是应该在校园文化环境转型的同时,发挥信仰的能动作用。而且二者互动的影响不只是停留在课本和说教上,而是要运用在现实生活中,指导人们的实践。同时期望能为之后研究这方面的人们提供些许借鉴。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恩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2.

[2]刘宏宇.“95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及教育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04):85-86.

[3]林雯.自媒体时代坚定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研究[J].高教学刊,2019(04):191-193.

猜你喜欢
互动协同
关注减污降碳协同的一致性和整体性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手机报面临的发展困境及纾解之道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奥巴马与劳尔本周“互动”
协同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