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家训中“因材施教”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2019-07-24 10:33邓桃谢仁生
智富时代 2019年6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因材施教

邓桃 谢仁生

【摘 要】传统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从中国传统社会中发展起来的关于古人治家教子的思想训导,传统家训中“因材施教”是一种能够因时而变,推陈出新,因人而异的教育思想,它对于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本文结合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分析传统家训中“因材施教”教育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传统家训;因材施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这个根本问题,深受当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1]这不仅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指示,也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深刻概括。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以世界观教育、政治观教育、人生观教育、法治观教育、道德观教育等为基本内容,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强烈冲击,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而“因材施教”作为传统家训中的一种教育思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一、传统家训中“因材施教”的思想渊源

“因材施教”是孔子首先提倡的教育思想。由于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在个人能力、兴趣、性格、资质等各方面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孔子主张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来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这被记录在《论语·先进第十一》中,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孔子认为两个弟子个性不同,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鼓励他行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宋代教育家程颐引用孔子的这一教育理念说:“圣人教人,各因其才”,“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由此而来。

中国传统家训,作为一种传统家庭教育的基本形式,对人格品行的塑造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传统家训主要是以儒家思想为指导,而儒家的“仁爱”思想也在“因材施教”思想中有所体现,“仁爱”思想关注人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承认教育对象的差异性以及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育者要根据教育对象不同的实际需要来制定相适应的教育计划,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层次教育对象的实际问题,能够有针对性的培养“材”而达到施教的目的。传统社会有“多子多福”的观念,多数家户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子女,在教育方法上,有的家长能够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成材,这在传统家训的文献中有相关的记载。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记录:“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为试儿。” [2]这是我国民间抓周以试儿“贪廉愚智”的方法,无疑是世界上最早的个体品性差异的测试。此外,颜之推还指出“国之用材,有朝廷、文史、军旅、藩屏、使命、兴造等‘六事”“人性有长短,岂责具美于六涂哉?” [3]他认为,人才的类型是多样的,个人不可能成为各个方面都很精通的人才,但要专于一职,成为治国专才则是可能和必要的。明朝庞尚鹏《庞氏家训》中说:“轻浮则矫之以严重,偏激则矫之以宽宏,暴戾则矫之以和厚,迂迟则矫之以敏迅。” [4]指出对于具有轻浮、偏激、暴戾和迂迟品性的这几种人,要纠正他们的缺点就要有针对性的方法。在教育儿子成长成才上,曾国藩也有自己的教育理念,他认为要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来决定他的发展方向,不必让孩子做不喜欢的事情,这样才能最大发挥孩子的潜能。儿子曾纪泽思想先进,善习西学,并自学英文,而曾国藩没有逼迫他学习落后的八股文,支持他学习对社会有用的知识,曾纪泽担任国家使臣后,在中国近代外交与国家建设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儿子曾纪鸿热衷于天文、地理、数学等知识,曾国藩也非常支持他,后来曾纪鸿也不负期望,在学术上有极高的成就,完成了《对数评解》《圆率考真图解》和《栗布演草》等专业数学书籍的著作。

家训是家长对子孙后代的训诫,在教育时要从教育对象个体的特点出发,有针对性地教育是重要的教育理念。从传统家训中相关的资料文献来看,古人对“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经验。这对于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国高校也在不断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讲话精神落实落地落细上下功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显著。但总体上看,仍然需要提高和改善,以下将从当前大学生思想状况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之处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状况中存在的问题

1.理想信念缺失。從整体上看,我国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观是积极向上的,但不容忽视,部分大学生仍然存在理想信念缺失的现象。具体表现在:政治上,没有政治认同感,存在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心及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危机。在重大社会热点事件中没有正确的思考和认识,无法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容易被错误的思想、言论迷惑;生活上,奉行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追求物质享受,盲目购买高端科技产品和名牌服饰,在网络平台借贷超前消费;道德上,个人主义严重,自我意识强烈,缺乏社会公德等。

2.价值观扭曲。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促使海量碎片化信息通过网络在全社会快速传播,这使得一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的价值观念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很大的负面作用。比如,受功利主义思潮的影响,一些大学生看重个人的发展机会、名誉荣耀,集体主义责任感缺失。甚至有的大学生想不劳而获,在网络直播平台上以奇装异服、浓妆艳抹的装扮吸引眼球,刷人气流量。

3.网络依赖严重。移动设备在为人们日常通信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催生了大量的“低头族”,微博、微信、抖音等软件的强大诱惑分散着大学生的注意力。有些大学生沉溺于虚拟网络,在网络世界交友结伴,聊天说地,却不愿在现实生活中与人沟通交流,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还有一些大学生在网络游戏、网络小说、网络直播中无法自拔,造成虚拟网路与现实世界的脱轨。

4.心思浮躁、缺乏主见。社会的发展、竞争的激烈、多元文化的冲击使社会气息日渐浮躁,这种状态也反映在涉世未深的大学生身上。比如,在解决和看待问题时,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遇到问题就百度搜索,造成了部分大学生在面对和处理问题时缺失批判性、条理性、逻辑性等。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之处

1.教育者对教育对象缺少全面的认识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一个复杂的集合体,可分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各有不同的特征。[5] 大学生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具有很明显的层次性。这种层次性不仅表现在年龄、性别、性格等方面,还包括身体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的差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不仅取决于教育者的教育活动,也取决于教育对象在教育者指导下的接受活动。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以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的互动为基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更多的是教育者居于主体地位,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缺乏互动沟通,导致教育者对教育对象缺少全面的认识,从而不能根据学生之间不同的特点来采取不同的方法,达不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2.教育方法存在缺陷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对教育对象实施教育影响的基本手段,对于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具有重要意义。思想政治教育者與教育对象是通过教育方法才得以在教育活动中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因此,教育方法应该根据主、客体具体情况的变化而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方法上的缺陷表现在:第一,缺乏亲和力。部分老师往往让学生感觉他们高高在上,老师跟学生之间距离感强。第二,重“群体”轻“个体”。由于学生在各个方面具有差异性,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也不可能完全一致。有些老师只注重整体上理论知识的灌输,没有考虑到个体学生的实际需求。

3.教育内容有待充实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学科的理论基础,还应该借鉴其他相关的文化知识。在教学内容上,教师除了教授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思维方向来补充相关的教学内容,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地补充一些中国传统经典文化或者西方哲学文化等,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到达“因材施教”的目的。

三、传统家训“因材施教”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传统家训是历代教育思想家的经验总结,历史可鉴,其优秀的德育思想在塑造人格品行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其中“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对于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总结,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几点启示。

(一)重视个体差异,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重视个体差异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坚持层次原则。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个人所处的社会关系来决定的,由于个体所处的社会关系不尽相同,其思想道德水平也高低不一。大学生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其成长环境、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差别所造成的思想道德水平的层次性应该被教育工作者所关注,具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首先要深入实际,准确地了解和把握大学生的精神状况、心理特征和思想意识等。然后,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不同的教育目标和内容,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需要指出的是,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只是为了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针对性,以取得更好的实际效果,而不能片面地把层次理解为等级的划分。

(二)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拓宽教育形式

当代高校大学生多为90后、00后,他们具有鲜明的自我意识、感性的思维认知、多元的价值取向。高校以理论灌输为主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拓宽教育形式。从具体的实施途径来看,可以开展以红色文化教育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例如,带领学生参观革命根据地遗址、参加与红色文化有关的学术讲座、开展以继承中国革命道德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或演讲比赛等。这种教育形式不仅可以让大学生深受红色文化的感染与熏陶,还可以培养大学生崇高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三)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先导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在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诞生同样也在无形之中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模式。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在学习和了解新媒体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的基础上,通过选择合理的技术方法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活跃性。从当代大学生的角度看,他们乐于接受新媒体,他们充分利用新媒体传递信息、获取知识、休闲娱乐、表达诉求。而手机作为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之一,大学生在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的广泛运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利的平台。高校教育工作者可以建立校内微信公众号平台,开设科学合理的课堂教辅栏目,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提供知识引导、心理咨询、课后答疑、作业辅导等。这种形式不仅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活跃性和创新性,同时也能有效地解决学生个性化的问题,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四、结束语

“因材施教”作为中国传统家训中一种极具教育效果的思想,在传统社会的家庭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改善需要不断地探索有效的教育模式,而教育工作者应深入地研究传统家训中“因材施教”的深刻内涵,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性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3]颜之推.颜氏家训[M].岳麓书社.2012.3

[4]陈延斌.中华十大家训(颜氏家训)[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2

[5]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7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因材施教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因材施教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巧抓课文及学生特征因材施教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