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

2019-07-24 10:33何淼
智富时代 2019年6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自信创新

何淼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深入推进,新时代的高等教育越来越注重内涵发展,专业人才培养的标准也在不断提高,而思想政治教育由于承担着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使命,故而成为重中之重。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发展、运行良好,但也存有浮于表面、不夠深入的现象,一方面思政教育的手段和方式需要继续创新,摸索和积累出行之有效的经验,另一方面也存在部分学生对本土文化了解认识不够深刻,心中没有深沉的热爱,即自信度不够。因此,高校必须将“文化自信”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以不断精进的育人策略和方式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本文首先分析文化自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和意义,然后阐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一些文化自信视角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希望以此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性进步。

【关键词】文化自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和意义;创新

中华文化有着深厚的底蕴内涵,灿烂而博大精深,是家国民族的灵魂,是华夏儿女最宝贵的财富,是我们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独特精神标识,是新时代深化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我们要以之为荣,生发出更广泛、更深沉的文化自信,以此来凝聚民心与力量,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高校学生是党和国家着力培养的肩负复兴重任的筑梦者、实践者,有责任也有义务以己之力、凝聚众力推进时代发展。因此高校必须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地将“文化自信”融入其中,切实提升大学生群体的整体文化自觉性和文化自信心,让他们对祖国文化形成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进而有效的提高思想水平、政治素养。文化自信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不但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而且有利于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1]。

一、文化自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和意义

(一)有利于强化高校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硝烟弥漫、历尽坎坷浩劫的近代史,虽然饱含屈辱与血泪,却也见证了中国的艰难奋斗、曲折前进。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具有五千多年历史文化的中华民族进入了发展的新纪元,虽然独立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环顾四周,我们与发达国家的迅猛发展之间也确实存在差距,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带领人民大踏步地稳中前进,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中华民族逐渐走上富强之路,我们的和平崛起令世界震惊。无论是从历史的脚印还是从现实的前行中,我们都应有底气去面对我们的历史和文化,找寻民族的自信,并将之与高校思政教育相结合,以此来涵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民族自信心,让其对民族文化产生深度认同与依恋。

(二)有利于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

时至今日,作为中华民族灵魂所在的传统文化面连着不容忽视的困境与挑战,一方面西方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强势传播,并将其建立和倡导的价值体系以巧妙的阐释途径进行渗透。另一方面,时代迭转、科技发展,年轻一代获取信息的途径方式和速度与以往有根本性差异,而这也会对其思维方式产生巨大影响。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对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有义不容辞之责,而思政教育更是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所以思政教育要注重其以适应现代信息传播逻辑的方式进行扩散,同时也要考虑顾及年轻学生的信息接受习惯等,进而提高学生们的文化自信心。更好地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于弘扬中推广,让其以更准确、精致的呈现走向国内国际,这对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皆有着极为深刻的意义。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思想文化对人产生的影响是浸润性的,而部分学生缺乏相应的敏感,所以激发和涵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任重道远;另一方面,过度强调娱乐性倾向的大众文化极速传播,使得部分年轻学生津津有味于快餐文化和娱乐文化中,而对充满底蕴内涵的优秀传统文化缺乏耐心和定力去深入其间。

在思政课教学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二者教学交流的流动和融合才会对学生产生较好的影响,由于思政课教学的内容理论性较强,而有的老师缺乏经验或教学艺术,把握不好学生的兴趣点,不能将之与教学内容恰当地糅合,从而影响了学生的理解与吸收。

此外,许多高校也注重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与途径,努力尝试将其与学生课堂外的生活及娱乐联系起来,例如精心设计举办的一些嵌入了较深文化意图的文体活动,而部分学生对此参与度不高,从而制约预期效果的达成。

三、文化自信视角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

(一)将文化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机融合

将文化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尤其强调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意义,注重发展学生的人文素质,意识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成和发展都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2]。所以让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足够的积淀和了解,对西方文明有准确的认识,进而在深入解析本土文化和中西文化对比中明确优秀传统文化的定位和意义,才能建立足够的文化自信以支撑其在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冲击下的定力。同时也要注意教师在教学过程应充分展现个人深厚的文化根基,使课堂的理论渗透和意识影响更加具有活力和说服力。

(二)通过举办文化活动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高校可通过举办一些文化活动来增加学生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让学生在实际体验中收获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与自信心。学校可组织安排学生参观一些传统艺术展演或民俗体验馆,以具体的活动为载体,让学生们能够设身处地真切地了解中华文化的魅力,从而生发敬畏之心,提高文化自信。

(三)通过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思想文化教育

高校可以利用网络新媒体对学生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教育,通过建设一系列核心的网络平台向学生推送优质信息资源,于日积月累和潜移默化中达成育人目标,进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这种方式由于贴合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故将大大减少沟通成本,事半功倍。同时也要注意积极维护网络信息安全,为信息的正向传播保驾护航。

综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强化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渠道,思政教育需要积极主动对接文化自信,将其融入日常教育工作中,营设科学的实现机制。

【参考文献】

[1]马宝娟,梁美琪.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1).

[2]李旻.论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J]. 《思想理论教育》 ,2017(05).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自信创新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