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地高辛合氢氯噻嗪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2019-07-25 06:58陈鑫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6期
关键词:氢氯充血性噻嗪

陈鑫

(河南省淮滨县第三人民医院内科 淮滨464400)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为临床常见心力衰竭类型,其发病率占心衰的5%~30%。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增大、心输出量减少,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活动受限、水肿等,其主要治疗目标为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抑制心室重塑,降低病死率。地高辛为目前临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重要药物,具有强效抗心衰作用。但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管阻力增加,病理性心肌增生,致使组织血流灌注减少,机体水电解质紊乱,部分患者单独应用地高辛治疗难以有效缓解其临床症状。氢氯噻嗪为中效利尿剂,不仅能降低血管壁张力及外周阻力,减轻心脏后负荷,还可作用于交感神经系统,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平衡。基于此,本研究以我院102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小剂量地高辛与氢氯噻嗪联合对其心功能的改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2月我院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02例,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联合组和地高辛组,各51例。联合组男28例,女 23例;年龄 47~78岁,平均年龄(65.20±5.81)岁;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 27例,Ⅲ级 19例,Ⅳ级 5例;病程 3~8年,平均病程(5.62±1.07)年。地高辛组男29例,女22例;年龄48~79岁,平均年龄(64.31±6.03)岁;NYHA分级:Ⅱ级25例,Ⅲ级21例,Ⅳ级5例;病程2~8年,平均病程(5.21±1.23)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均符合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1],且经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心功能分级Ⅱ~Ⅳ级;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伴有心源性休克及心律失常等疾病者;合并肝、肾等器官功能不全者;伴有精神类疾病者;合并恶性肿瘤者;对本研究相关药物过敏或存在药物禁忌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吸氧、心电监护、纠正水电解质失衡、限制水盐摄入、加强营养支持、控制血压血脂等常规治疗,并根据患者情况采取硝酸酯类扩血管药物、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基础抗心衰治疗。地高辛组采用小剂量地高辛(国药准字H51022119)治疗,口服,0.25 mg/次,1次/d。联合组采用小剂量地高辛+氢氯噻嗪(国药准字H37020788)治疗,地高辛用法用量同对照组,氢氯噻嗪25 mg/次,口服,2次/d。两组均持续用药4周。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改善≥2级或恢复正常,体液潴留、乏力、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为显效;心功能改善1级,临床症状明显缓解,为好转;未达上述标准,为无效。总有效率=好转率+显效率。(2)两组治疗前后均采用美国惠普100超声心动图仪检查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3)两组治疗前后均抽取清晨空腹肘静脉血5 ml,离心(转速3 000 r/min,时间10 min),取血清,贮存于-80℃待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迈瑞BS-200)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脑利钠肽(BNP)水平,试剂盒购自北京晶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检测操作均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4)两组治疗前后均采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问卷(MLHFQ)评估生活质量,共21个条目,各条目0~5分,分值范围0~105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差。

1.5 统计学分析 以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20%(46/51),其中无效5例,好转26例,显效20例;地高辛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4.51%(38/51),其中无效13例,好转20例,显效18例。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地高辛组,χ2=4.318,P=0.0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LVEF、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F、CI均显著升高,且联合组高于地高辛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C I[L/(m i n·m 2)] 治疗前 治疗后联合组地高辛组组别 n L V E F(%)治疗前 治疗后5 1 5 1 t P 3 6.2 5±3.3 9 3 5.7 3±3.4 6 0.7 6 7 0.4 4 5 5 0.3 1±4.0 6*4 4.6 2±3.8 2*7.2 8 9 0.0 0 1 4 1.1 3±8.2 8 4 0.5 2±8.1 6 0.3 7 5 0.7 0 9 5 2.9 7±9.3 6*4 7.0 2±8.5 4*3.5 3 4 0.0 0 2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BNP水平及MLHFQ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BNP水平、MLHF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BNP水平、MLHFQ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地高辛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BNP水平及MLHFQ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BNP水平及MLHFQ评分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M L H F Q评分(分)治疗前 治疗后联合组地高辛组组别 n B N P(p g/m l)治疗前 治疗后5 1 5 1 t P 8 3 2.1 5±2 0.4 8 8 3 1.7 6±2 0.2 7 0.0 9 7 0.9 2 3 4 9 8.7 2±3 0.5 1*5 9 2.0 4±3 5.7 8*1 4.1 7 3 0.0 0 0 7 8.6 1±6.2 1 8 0.0 4±5.8 9 1.1 9 3 0.2 3 6 4 8.7 6±5.3 4*5 7.2 9±5.1 1*8.2 4 2 0.0 0 0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多发于老年患者,其心室重构过程中多伴有心肌细胞坏死、进行性间质细胞纤维化等,病死率为普通人群的5倍,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2]。因此,临床需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以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

地高辛为强心苷类药物,能有效增强心脏收缩功能,同时作用于迷走神经,增加房室交界区隐匿性传导,从而减缓心率,改善患者症状。但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时神经兴奋性增加,而增加地高辛用药剂量可能会导致中毒风险增加,因此多在控制用药剂量的基础上联合其他药物治疗。氢氯噻嗪可作用于肾小管,抑制肾小管对电解质的重吸收,促进Na+-Cl-排泄,降低血液容量,同时能调节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动,加速HCO3-排泄,降低血K+含量,纠正机体电解质紊乱。此外,氢氯噻嗪能有效促使血管壁张力、外周阻力减小,改善外周水肿、肺水肿,降低心脏负荷,进而发挥抗心衰功效[3]。邓明念等[4]在采用地高辛治疗慢性心衰的基础上加用利尿剂(双氢克尿噻),发现其治疗有效率高达90.69%,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但目前临床尚缺乏小剂量地高辛与氢氯噻嗪联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循证依据。本研究将两者联合用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结果发现,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地高辛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LVEF、CI高于地高辛组(P<0.05)。说明联合用药效果显著,能有效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分析其原因在于,地高辛具有强心作用,氢氯噻嗪有助于减轻心脏负荷,两者联用可协同发挥抗心衰作用,进一步增强治疗效果。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联合组血清BNP水平、MLHFQ评分低于地高辛组(P<0.05)。BNP在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是心血管疾病预测预后的独立因子[5]。这进一步证实了小剂量地高辛与氢氯噻嗪联合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有效性,有利于调节患者血清BNP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对患者的预后改善具有积极意义。综上所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小剂量地高辛与氢氯噻嗪联合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其心功能,调节血清BNP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预后改善。

猜你喜欢
氢氯充血性噻嗪
美托洛尔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
氢氯噻嗪联合替米沙坦用于高血压治疗的有效性分析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在高血压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不良反应状况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叶酸对H型高血压伴舒张性心衰疗效观察研究
蒙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肿胀的临床观察
动态心电图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房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探讨超声在评价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非同步化运动中的应用效果
降压治疗:重视和合理使用噻嗪类利尿剂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68例——附西药治疗52例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