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胺酯联合氟芬那酸丁酯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临床分析

2019-07-25 06:58关灿彬李幸丽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6期
关键词:脂溢丁酯性皮炎

关灿彬 李幸丽

(河南省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 平顶山467012)

脂溢性皮炎是临床皮肤科常见慢性炎症疾病,常见发生部位是面颈部或头皮,具有较高发生率,初期表现为毛囊周围炎症性丘疹,后期病情加重并出现暗红色斑片,鳞屑覆盖并存在严重瘙痒症状。脂溢性皮炎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皮脂溢出过多、免疫机制低下、马拉色菌感染或美容护理措施不规范等因素有关。脂溢性皮炎若治疗不及时容易损害容貌,对患者生理健康造成影响。该病的常规治疗以止痒或消炎杀菌为主,对皮脂分泌产生抑制,满足患者对美观的需求[1~2]。本研究主要分析维胺酯胶囊内服联合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6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3例。研究组男18例,女15例;年龄 21~64岁,平均(46.39±8.27)岁。对照组男 20例,女 13例;年龄 22~65岁,平均(46.41±8.18)岁。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临床皮肤病学》关于面部脂溢性皮炎诊断标准;面部存在黄红色斑片并覆盖鳞屑;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瘙痒症状;近半个月内未采用其他药物治疗;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系统性红斑狼疮;凝血功能障碍;恶性肿瘤;严重感染;对研究使用药物过敏;肝肾功能异常;大环内酯类药物过敏;肝肾功能障碍;合并其他皮肤病;病历资料不全。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氟芬那酸丁酯软膏(国药准字H20163106)治疗,根据病情程度涂抹适量药物于面部皮肤等相应位置,每日涂抹2次,后续根据病情恢复程度调整剂量与次数[3]。研究组采用维胺酯胶囊(国药准字H21022962)内服联合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氟芬那酸丁酯软膏使用方法与对照组一致。维胺酯胶囊50 mg口服,2次/d,后续根据病情调整剂量[4]。两组均治疗1个月。

1.4 观察指标 采用湿疹面积与严重指数评分法评估面部皮损症状积分。取空腹2 ml静脉血,4 000r/min离心处理5 min,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组织蛋白酶水平[5]。皮肤生理指标:采用丝塔芙抗敏感洁面乳清洁面部,测定侧面颊的皮肤含水量(水分流失测量仪)、皮脂量(皮肤油脂水分测量仪)与经水分丢失量(皮肤经皮水丢失仪)[6]。疗效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定。皮损评分标准:0分表示无皮损;1分表示皮损直径低于2 cm;2分表示皮损直径在2~5 cm;3分表示皮损直径在5 cm以上。红斑与鳞屑症状评分标准:1分表示轻度;2分表示中度;3分表示重度。症状积分下降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显效:症状积分下降指数超过90%;好转:症状积分下降指数60%~90%;无效:症状积分下降指数低于20%。总有效=显效+好转,总有效率越高说明药物疗效越好[7]。统计发生局部烧灼感、唇鼻黏膜干燥、局部刺痛与周身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症状积分与血清组织蛋白酶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症状积分与血清组织蛋白酶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症状积分与血清组织蛋白酶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症状积分与血清组织蛋白酶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症状积分与血清组织蛋白酶水平比较(±s)

组别 n 症状积分(分)治疗前 治疗后血清组织蛋白酶水平(m g/L)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对照组3 3 3 3 t P 1 1.5 9±0.6 8 1 1.5 4±0.7 5 0.2 8 3 7 0.7 7 7 5 2.8 7±2.4 2 4.3 6±2.5 4 2.4 3 9 7 0.0 1 7 5 3.4 6±2.6 8 3.4 2±2.7 1 0.0 6 0 2 0.9 5 2 1 1.7 1±0.8 4 2.4 8±1.0 6 3.2 7 0 5 0.0 0 1 7

2.2 两组皮肤生理指标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皮肤含水量较对照组高,皮脂量与经水分丢失量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 2。

表2 两组皮肤生理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皮肤生理指标比较(±s)

组别n皮脂量(μ g/c m 2)经水分丢失量[g/(m 2·h)] 皮肤含水量(%)研究组对照组3 3 3 3 t P 1 1 2.6 8±3 1.0 8 1 3 0.2 9±2 9.5 4 2.3 5 9 2 0.0 2 1 4 1 1.5 9±2.2 7 1 4.3 8±3.0 1 4.2 5 1 2 0.0 0 0 1 7 3.0 5±2.7 2 7 0.5 1±3.1 6 3.4 9 9 5 0.0 0 0 9

2.3 两组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3。

表3 两组疗效比较[例(%)]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出现局部烧灼感1例,唇鼻黏膜干燥1例,未发生局部刺痛与周身皮肤瘙痒,不良反应发生率6.06%;对照组出现局部烧灼感2例,唇鼻黏膜干燥1例,局部刺痛4例,周身皮肤瘙痒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24.24%,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512 1,P=0.033 6)。

3 讨论

面部脂溢性皮炎是临床常见皮肤病,主要致病因素是生活水平提高或饮食结构发生改变对皮肤造成直接损害,患者表现为瘙痒或脱发等症状。目前该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马拉色菌定植或免疫功能紊乱等有直接关联[8]。早期给予对症治疗对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有研究报道,氟芬那酸丁酯软膏联合维胺酯胶囊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能够提高疗效[9]。氟芬那酸丁酯软膏属于非甾体氟芬那酸衍生物,具有镇痛或抗炎功效,可对环氧酶产生抑制,避免花生四烯酸生成环内过氧化物,将前列腺素阻断达到抗炎目的,疗效确切,但单纯用药易导致机体发生不良反应,影响最终治疗效果。维胺酯胶囊是非芳香维A酸衍生物类药物,对上皮细胞分化与生长具有调节或控制作用,对皮脂腺管角质细胞的异常角化有抑制作用,可促进腺管结构功能恢复正常,避免皮脂分泌过多,对机体产生抗炎或增强免疫,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两种药物联用能够提高对脂溢性皮炎患者的疗效。皮肤表面的皮脂与水分形成皮肤屏障,脂溢性皮炎反复发作导致机体发生炎症反应,对皮肤功能造成损害,油脂含量增加则对皮肤屏障结构造成直接影响,表现为脱屑或皮肤干燥等,氟芬那酸丁酯软膏联合维胺酯胶囊治疗能恢复皮肤屏障功能,清除氧自由基,缓解氧化应激反应导致的细胞损伤,发挥抗氧化作用而缓解病情。

本研究中,两组治疗前症状积分与血清组织蛋白酶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症状积分与血清组织蛋白酶水平低于对照组,皮肤含水量高于对照组,皮脂量与经水分丢失量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97%,高于对照组的81.82%,不良反应发生率6.06%,低于对照组的24.24%(P<0.05),这一结果与吴娟等[10]报道的研究结果一致。综上所述,采用氟芬那酸丁酯软膏联合维胺酯胶囊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能降低患者症状积分与血清组织蛋白酶水平,改善患者皮肤生理指标,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脂溢丁酯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重在早预防
脂溢性皮炎重在早预防
淤积性皮炎知多少
空气污染与特应性皮炎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慢性光化性皮炎发病机制及治疗
针刺结合神阙拔罐治疗面部接触性皮炎验案1则
氧化镁催化剂上催化氨基甲酸丁酯合成碳酸二丁酯的研究
丁酸丁酯-苯体系精馏工艺模拟与优化
三嗪三苯基次膦酸仲丁酯化合物的制备及其应用
他克莫司软膏配合短程地塞米松软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