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学东渐中的汤若望

2019-07-25 04:41杜瑶瑶
北方文学 2019年18期
关键词:西学东渐影响

杜瑶瑶

摘要:汤若望,字道未,德国耶稣会士,学者。他是继利玛窦来华之后最杰出的耶稣会士之一。他以利玛窦科学传教策略为基础,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编撰出一些有关天文历法、数学、宗教等方面的著作,又为西学东渐作出了一系列实际工作等。这些成就奠定了他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极其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西学东渐;汤若望;影响

明末至晚清民初时期西方学术思想传入中国的历史过程我们通常称为西学东渐。在西学东渐中,传教士们秉着传播天主教的初衷来到中国,却因具备天文历法等方面的知识而受到赏识和重用,逐渐偏离了他们来华的初衷,而在天文历法等方面造诣匪浅。汤若望作为传教士之一,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为西学东渐做出了一番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汤若望传播的西洋天文历法知识

(一)《崇祯历书》与《西洋新法历书》

1623年汤若望到达了北京。在北京时,他“将由欧洲所带来数理天算之书籍列为目录,呈递朝中,并且还将所带来的科学仪器一一陈列”[1],还准确预报了发生在1623年10月和1624年9月的两次月蚀,因此得到了崇祯帝和一些士大夫的赏识。

1629年徐光启奉诏修治历法,之后他向朝廷建议“由陕西诏汤若望,回京供职于钦天监”[2],得到皇帝准许后,汤若望回京参与修订有较大谬误的《大统历》。正是在徐光启的大力支持下,汤若望才最终在1634年编成了《崇祯历书》。

《崇祯历书》共137卷,其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书卷是汤若望亲自编译或由他指导学员编译而成的。它的编译花费了四年的时间,但此书在崇祯年间却没有颁行。等到清朝建立之初,汤若望不顾生命危险向清廷呈递了奏本,《崇祯历书》和相关的天文仪器才得以保全。

1644年明清易代,汤若望继续受到重用。1645年,他将《崇祯历书》压缩修改为《西洋新法历书》,并进呈给了清廷,顺治帝把他进呈的《西洋新法历书》钦定名为《时宪历》,然后刊印发行,这就是一直沿用至今的阴历,也成为以后每年编制历书和各种天文推步的依据。

(二)《远镜说》

1626年汤若望完成了《远镜说》一书的编撰工作,阐释了一些有关望远镜的天文发现及它的制作原理、用法和保养。但是汤若望不是制造望远镜的专家,加上当时望远镜的制造还达不到量化水平,所以他在书中只是给出了一些定性解说而未提及望远镜的具体结构参数。

中国历史上最早由官方制出的望远镜就是在汤若望等传教士指导下完成的,但李迪先生认为这架主要用于天文观测望远镜是“半修半造”[3]的,也就是说它的主要部件很有可能是从西方带来的。

二、汤若望传播的其他科技知识

(一)《火攻挈要》

崇祯末年,朝政日益腐败,国家接近崩溃,加上北方满族势力不断南下挑衅,各地起义不断,明朝摇摇欲坠。为应对明朝面临的内忧外患的窘境,维持统治残局,崇祯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就包括制造火器,汤若望在此期间被启用开始造炮。他在了解火炮的前提下,刻苦钻研,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最终成功制出了20尊坚利的大炮,崇祯帝称赞了他并下令让他再制造500尊,又命他将造铳法传授给兵仗局。[4]通过这次造炮,汤若望写成《火攻挈要》一书。

《火攻挈要》又名《则克录》,1643年刊行于世,是由汤若望口述,他的中国学生焦勖笔录整理而成的。这是一部约4万字并附有40幅插图的关于欧洲火炮的制造方法和火攻策略的汇编。

(二)《坤舆格致》

《坤舆格致》大约是在1638年以后,汤若望和李天经在以德国矿冶学专家阿格里科拉(G.Agricola)编撰的《矿冶全书》(关于16世纪欧洲开采与冶金技术)为范本的前提下,与杨之华和胡宏宪等对此进行编译,修订而成。

《坤輿格致》有两部分共12卷,第一部分(1—8卷)主要介绍了是采矿方面的知识,第二部分(9—12卷)属于冶金部分。这部书编成后,汤若望将其进呈给了朝廷,崇祯皇帝下令印发此书,并让各地官员根据各地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对措。但由于明朝在1644年接近灭亡,采矿冶金就被耽搁了,《坤舆格致》一书也没能公开刊行,之后便遗失在战火中了。[5]许多学者为其遗失而感到遗憾不已,直到后来有学者在南京图书馆里偶然发现了一册署名为汤若望的《坤舆格致》的抄本,这才弥补了学界的遗珠之憾。[6]

三、汤若望对西学东渐的影响

(一)汤若望在西学东渐中的积极影响

汤若望的著作涉及历法修撰、天文仪器、铸炮、矿冶等多方面,这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还给当时的中国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

在天文历法方面,汤若望的成绩最显著,并对后世深远影响。清朝初建时,多尔衮以汤若望的天算是否精准为依据来评判是否重用他。对此还专门进行了测试,“令大学士冯铨与汤若望率钦天监官赴观象台测验,惟新法吻合,大统、回回二法时刻俱不协。”[7]他编撰的《崇祯历书》在改进中国旧历法时结合了西方历法,内容精准丰富。虽然书中还存在多处不足,但它的完成是中国历法发展过程中的一大进步,还使中国天文学由此进入世界天文学共同发展轨道。《远镜说》一文为望远镜制造技术的传播奠基,中国古老的天文学汲取了西学的成分,也开始由封建迷信向科学转变。

在科技知识方面,汤若望凭借自己对火炮的了解撰写成的《火攻挈要》介绍了火炮的图样、制造过程和应用,促进了明末清初中国火器和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坤舆格致》对矿业方面的介绍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采矿冶金等业的发展。

总之,汤若望在西学东渐中把西学引入到中国,从而使中国学者接触到近代西方的科学和思想观念,丰富了学识,并逐渐开始放眼全球和萌生经世致用等思想,促进了我国的近代化进程。

(二)汤若望在西学东渐中的负面影响

汤若望来华后,固然带来一些新奇的西方科技,为西学东渐做出了贡献,但我们也不能忽略他在西学东渐中的负面影响。首先,他不可能把当时西方最先进的科技完全带到中国,他来华的主要目的是传播天主教,为当时朝廷服务所用到的西学也只是传教的一种手段,在西学的东渐过程中他始终坚持科学为神学服务的原则。其次,他想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来达到传教的目的,用这些新奇的技术并不是考虑如何促使中国社会进步,而是想获得朝廷对他传教事业的支持。因此他带来的西学只是一定程度上开拓了中国学者的眼界,也不能从根本上促使中国进入近代化。

四、结束语

传教士在西学东渐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媒介作用。随着西学东渐帷幕的拉开,传教士们用自己熟知的西学使中国学者的眼界得到了开阔,更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国文化的缺失,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但传教士来华的真正目并不是让中国繁荣富强,而是想传播西方的天主教,一定程度上这算是西方宗教文化的渗透。通过对汤若望及其突出事迹的介绍,有利于提升我们对传教士的认识,并且从中总结出中外文化交流的有效经验,给当代中外文化交流提供重要借鉴: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我们既要取西学之精华,还要防止文化渗透。

参考文献:

[1][德]魏特.汤若望传[M].杨丙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49.

[2][德]魏特.汤若望传[M].杨丙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49.

[3]汤若望.远镜说[A].王云五.丛书集成初编[C].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

[4]李兰琴.汤若望传[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5.

[5]潘吉星.阿格里科拉的《矿冶全书》及其在明代中国的流传[J].自然科学史研究,1983(1).

[6]韩凤冉.南图藏严杰校本——汤若望《坤舆格致》初考[J].中国典籍与文化,2015(4).

[7]赵尔巽.清史稿·列传五十九(卷272)[M].北京:中华书局,1997.

猜你喜欢
西学东渐影响
利玛窦对中西科学文化交流的作用管窥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演进轨迹与时代特征
“西学东渐”与中国传统女性道德观的近代命运
“西学东渐”与上海近代体育的嬗变(1843-1949年)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如何影响他人
“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图书馆研究概述
APRIL siRNA对SW480裸鼠移植瘤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