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①

2019-07-25 05:47崔玉莹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5期
关键词:工匠工匠精神职业院校

崔玉莹

[摘           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工匠精神”是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实现民族振兴的精神动力。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是时代的呼唤。职业院校要担当起培育“工匠精神”的重任,从教师队伍、专业教学、思政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社会环境等方面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

[关    键   词]  新时代;“工匠精神”;职业院校; 培育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3-0044-0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取得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发生了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工匠精神”是推动国家产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打造制造强国、实现民族振兴的精神动力,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是国家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呼唤。早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说“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教育部原副部长王湛在“弘扬“工匠精神”勇攀质量高峰”专题研讨时指出,职业院校要担当起培育“工匠精神”的重任,培育“工匠精神”应成为职业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核心任务。付守永的《工匠精神》指出,“工匠精神”是对工作的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的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包含的内涵就是精益求精、严谨细致、耐心专注、专业敬业,这些正是职业院校培育技能人才的宗旨。培养高技能人才,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是这个时代赋予职业院校的神圣历史使命。

培育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路径:

一、提高认识,形成合力

政府从立法、制度、宣传等方面起主导作用,切实做好培育“工匠精神”的各项工作。构建制度体系、完善法治;全面深化改革,厚植公平竞争的土壤;改革职教体系,注重实战演练;加大力度宣传劳动、职业和创造的价值和意义,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快职业技能培训立法,构建全体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加大德育投入;建立激励性的技能人才薪酬制度体系,提高薪酬待遇;广泛开展技能竞赛加强技能人才培养选拔,促进优秀工匠脱颖而出。

提高企业参与度。针对政府开展的技能竞赛,行业、企业要主动为员工提升技能,为大国工匠提供培训机会和平台。

职业院校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在各教学环节中加强“工匠精神”的培育。

加强政府、企业、学校以及学校内部之间的沟通联动体制机制建设,形成合力。

二、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打铁还需自身硬”,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素养,身体力行教学生做学问和做人。必须具备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等素养的教师才能够以积极的人格魅力感染和影响学生。

将“工匠精神”融入师德师风建设中,塑造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强化教师以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做好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如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探索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创新教育方法,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以身作则在言传身教中对学生渗透“工匠精神”教育。开展师德師风主题教育活动,营造尊师重教积极向上的浓厚氛围;开展各类评比评选活动;组织教学基本功大赛、信息化技能大赛、专业技能大赛等;深入挖掘工匠型教师;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学校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做实践活动,对企业的生产、工艺设备、技术等进行细致了解,熟悉、研究企业各岗位的工作流程,准确把握其未来发展趋势,使其拥有更好的结合实践教学的能力,同时在企业生产实践中培养教师爱岗敬业、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创造机会让教师有更多外出学习提高的机会。

三、专业教学融入“工匠精神”

将专业课教学作为“工匠精神”培养点主阵地之一,不断改进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除了要具备课程的专业性,还要注重专业实训的细节,精益求精,使学生在实训中加深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在技能训练中养成“工匠精神”。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育“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加强对“工匠精神”的养成教育、体验教育和实践教育,从而使“工匠精神”与技术活动、技能培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专业教学是培育“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把职业素质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相结合,把“工匠精神”培育纳入课程体系,融入理论教学、顶岗实习和专业实训等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把“工匠精神”内化为职业道德品质。

结合专业教学,举办专业技能大赛,培养“工匠精神”。举办和参加各类技能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选拔培养高技能人才,同时也让学生在严格的专业技能训练中培养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融入“工匠精神”

思政理论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工匠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积极引导学生把握新时代,把个人理想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素养、道德素质和人格品质,善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多种途径渗透“工匠精神”教育。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把“工匠精神”培育纳入教学计划,融入教学内容,贯穿于教学始终。如充分挖掘体现“工匠精神”的理论内涵,探索更为深入的理论视角;组织学生开展观看《我在故宫修文物》《大国工匠》《大国重器》《辉煌中国》《上海工匠》等视频,采用讨论、演讲、案例分析等活动和方式,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培养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借助名人效应开展“工匠精神”进课堂,讲授匠人故事,请匠人现场作讲座,发挥名人的正面示范效应作用。

结合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组织开展诸如学习十九大,弘扬“工匠精神”演讲、摄影比赛、展览等,鼓励学生阐释心中的“工匠精神”。

思政课与专业课相结合,把思政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实训结合起来,融入职业素养、“工匠精神”教育中。

五、校园文化建设融入“工匠精神”

校园文化是学校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校园文化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有效载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传承优秀的传统“工匠精神”文化,弘扬富有时代精神的“大国工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建设校园文化,全方位营造“工匠精神”氛围。通过媒体,介绍古今中外具有工匠精神的人物以及德国、日本、瑞士等国家工匠精神的传承。以“工匠精神”为主题,通过社团文化节、专业技术竞赛、文体活动、报廊、教室标语等营造环境;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把“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活动中去,如开展“扬大国工匠精神”演讲比赛,邀请大国工匠进校园,邀请优秀校友回校做报告,让大学生感受高技能人才风采;开展各类别出心裁、特色鲜明的崇德重技竞赛活动,培育“工匠精神”;以五四青年节、雷锋月、劳动节、文化艺术节等为契机,举办一些讨论、演讲、比赛、展览等活动,让“工匠精神”深入人心,让校园文化活动和“工匠精神”完美结合。

六、社会实践活动融入“工匠精神”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倡导学生参与学校事务管理活动,提升高职生的责任感和道德素质;深入开展社会调查,组织学生对社会的热点问题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开展各种社会服务活动,鼓励职校生多参加公益事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通过亲身实践真正从内心了解奉献社会的意义,弘扬“工匠精神”。

七、“互联网+”渲染“工匠精神”

利用网络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教育活动。完善校园网络体系,建立相关的主流引导网站,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发挥网络、新型媒体的作用,传播正能量的新闻与事件,宣传榜样的正面形象;扩充网络教育的内容,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开设“工匠精神”专栏,把“工匠精神”学习融合在网络中,做好宣传、教育服务;通过微信、微博、QQ等平台开展网络讨论等活动,构筑民主沟通渠道,分享感受,让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工匠精神”的学习,促使学生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形成,培育“工匠精神”。

八、优化社会环境培育“工匠精神”

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制度建设提供的是外在保障,而激发技能人才内在动力,让更多人选择技能成才成功之路,则需要厚植文化土壤。

构建社会、家庭和学校培育体系,将家庭和学校有机结合在一起;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培植孕育“工匠精神”的土壤。完善惩恶扬善机制,把善恶和利益挂钩,形成积极向上的道德环境;价值引导,提升工匠社会地位,加强对技能的重视和宣传,引导全社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创新,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建立完善的高技能人才薪酬体系制度和机制,提高技能人才的收入水平。德国职业教育之所以吸引人,就在于德国各行各业的技师收入可观。

新闻媒体也要发挥其传播“工匠精神”的主平台作用,坚持以正面宣传带动舆论,对“工匠精神”大力正面渲染,引导社会正能量的传播。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任琳琳,吴志先.工匠精神内涵与学校德育有机结合探讨[J].机械职业教育,2018(5).

[3]范灵芝.培养工匠精神的高职德育实践育人模式研究[J]. 思政教育,2018(5).

[4]孙甜.工匠精神融入中职德育教育的可行性及路径探究[J].教育论坛,2018(4).

编辑 王 敏

猜你喜欢
工匠工匠精神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90后大工匠
光影视界
工匠神形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致敬!老工匠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