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起源油松林分中华松针蚧的危害调查与防治技术研究

2019-07-26 03:12马建军
乡村科技 2019年16期
关键词:油松林松针若虫

马建军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高桥林场,甘肃 徽县 742304)

根据不同油松林分起源,合理布设监测样地,观察不同起源油松林分中华松针蚧(Sonsaucoccus sinensisChen)的发生危害程度,分析研究不同起源油松林分中松针蚧发生程度的差异性,为今后营造抗虫害性强、适应本地生态环境的油松林分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了尽快找到最佳的防治办法,笔者对其生活习性进行了多年观察,并开展了防治试验,现将初步试验结果总结如下,为保证宝贵的松林资源健康贡献力量。

1 调查方法

在中华松针蚧繁育盛期,以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高桥林场为单位,在不同起源的林分油松林内采用线路踏查和设置标准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全林区油松林分中就中华松针蚧的危害程度(包括发病率及发病指数)、发生面积、发生林分特点等进行了调查,并观察中华松针蚧虫态变化规律。

高桥林场位于小陇山中部,属秦岭南坡,地处东经105°45′~106°30′、北纬33°50′-34°10′。在高桥林场,油松林分有天然和人工分布,天然油松林分布于6个林班185个小班内,面积843.7 hm2;人工油松林分布于19个林班117个小班,面积1 452.5 hm2。中华松针蚧于20世纪90年代由周边林区传入,目前是危害油松林分最为严重的害虫种类。发生区内虫口密度较高,并有逐年蔓延之势。发生区内寄主油松呈零星、团块状分布,且多于混交林内,龄林为中幼林,部分小班保留密度较大,死亡树木均为连年受害树势较弱的幼树。

为准确掌握中华松针蚧的危害情况,根据每木树冠针叶发黄程度、30束二年生针叶平均虫口密度(头/30束)及树干顶梢两年生生长长度情况,将受害情况分4个等级,Ⅰ级——健康木、Ⅱ级——中等受害木、Ⅲ级——较重受害木、Ⅳ级——极重,具体见表1。危害程度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Pi=Σ(v1×n)/N(V2+1)×100% (1)式(1)中,Pi表示危害程度指数,v1表示虫害极值,v2表示最高极值,n表示等级株数,N表示调查总株数。

表1 受害木等级划分标准

危害程度的划分标准为:针叶被害率1/3以下,危害程度指数Pi≤5,为轻度(+);针叶被害率1/3~2/3,危害程度指数Pi≤15,为中等(++);针叶被害率2/3以上,危害程度指数Pi>15,为严重(+++)。

2 危害程度调查

通过对高桥林场油松林的全面勘察和12个不同起源油松林分标准地的调查发现,高桥林场辖区油松林木发生中华松针蚧虫害463.833 hm2。其中,重度发生35.573 hm2,中度发生 90.207 hm2,轻度发生 338.053 hm2。而且虫害危害度达到中度以上,重度和中度发生主要集中在人工起源油松林分中,对全林区油松林分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同时,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对天然起源油松林分中林中空地自然更新的油松进行了观察,并未发现有感病情况的发生。

表2 高桥林场油松中华松针蚧防治试验(交配期)

表3 高桥林场油松中华松针蚧防治试验(若虫孵化期)

3 生物学特性观察

采取室内饲养、室外调查和观察的方法,对中华松针蚧发生的世代、各虫龄期及各龄幼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等用手持30倍放大镜进行观察和记录。在高桥林场,中华松针蚧生活史分为4个阶段:成虫、卵、若虫、蛹。发生规律为一年发生一代,以若虫在松针上越冬。翌年3月越冬若虫开始活动,2龄无翅雌性出现,虫体迅速增大,是油松受害最严重时期。观察发展雄性在林下腐质层、枯枝落叶层或枯木树桩内越冬,4月中旬左右成虫出现,雄虫扬飞,雌性10:30左右开始露尾等待和雄性交配,晚间雌性不露尾,称此期为交配期,也称露尾期。雌虫交配时先伸出桃红色交尾器,交配后收回,受精卵在雌虫体内发育。5月中旬为产卵期。6月左右为若虫孵化期,6月下旬至第2年5月上旬为寄生危害期[1]。初孵若虫由蜕壳末端的圆裂孔爬出,活动一两天后,在当年新梢的针叶上固定生活,体色由淡黄色变为深黑色,体形由倒卵形变成椭圆形。

同时,根据笔者多年观察发现,中华松针蚧的发生与气候、林分混交度、海拔、坡度、坡向、坡位和人为活动等都有密切关系。

4 防治试验

从2000年开始,笔者一直不断跟踪观察中华松针蚧的生活习性,并根据虫情的生活史采取了多种防治措施,防治试验主要在人工起源的油松林分中进行。

4.1 化学防治试验

以小班为单位,分别在中华松针蚧交配期、若虫孵化期进行化学防治:一是在立地条件比较平缓、离水源地较近的区域,用50%辛硫磷1 500倍液进行喷雾;二是在离村庄较近、天气晴朗的区域用森得保1.5 kg/667 m2进行喷粉;三是在交通不便、无人区、无风的清晨,燃放烟碱、苦参碱烟剂、敌敌畏烟剂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见表2和表3。

表2和表3表明,中华松针蚧若虫孵化期是最佳防治时期,在无风的清晨施放敌敌畏烟剂或喷施森得保粉剂防治效果最佳。

4.2 结合森林抚育进行防治

及时对感病小班进行抚育,通过作业前一年和作业后第2年对比发现,虫口密度得到有效降低。因为受作业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雄性中华松针蚧在林下腐质层、枯枝落叶层或枯木树桩内越冬的生境环境,从而使第2年雄性中华松针蚧数量有所减少。

5 结论

通过对高桥林场油松林的全面勘察和不同起源油松林分标准地的调查发现,高桥林场辖区油松林木发生中华松针蚧虫害主要集中在人工起源油松林分中,天然起源油松林分及天然更新的油松很少有感病情况的发生,天然油松部分感病区域介于相邻人工起源油松林分旁,经防治后自愈能力强,这种现象的成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中华松针蚧若虫孵化期是最佳防治时期,采用化学防治和森林抚育相结合的方式,在无风的清晨施放敌敌畏烟剂或喷施森得保粉剂防治效果最佳。对油松中华松针蚧生物学特性的观察发现,雄性在林下腐质层、枯枝落叶层或枯木树桩内越冬的生活习性特征及发展规律有待进一步继续观察。

另外,根据影响中华松针蚧发生成灾的诸多因素,建议采用本土优良天然油松种子育苗造林,造林时进行混交,合理搭配树种,及时开展中幼龄林抚育。而且由于小陇山农林交错,当地蜜蜂产业发达,为有效防治中华松针蚧,无人区可采取化学烟剂进行防治,人口密度较大区域可喷施森得保粉剂进行防治。

猜你喜欢
油松林松针若虫
基于轻量级SSD模型的夜间金蝉若虫检测
11种杀虫剂对透明疏广蜡蝉3龄若虫的毒力测定
美洲大蠊幼龄若虫肠道消化酶活性的研究
松针扫把
溥心畲山水画谱(九)
北方油松林病虫害预防及措施研究
建平县规模型油松林近自然化抚育改造技术探究
松针是另一种时间
田间常见8种有害蝽类若虫龄期的区分
松针茶风味特征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