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MRI和CT表现与病理分析

2019-07-26 01:22陈智慧陈任政姚正信林锦秀敖瑞苓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囊性腹水实性

陈智慧,陈任政,姚正信,林锦秀,敖瑞苓

阳江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广东 阳江 529500

卵巢肿瘤按组织来源一般可分为上皮源性肿瘤、性索间质肿瘤、生殖细胞肿瘤及转移瘤[1-2],而性索间质肿瘤又包括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和纤维瘤[3]。卵巢卵泡膜细胞属于少见良性肿瘤,文献报道其发生率约占卵巢全部肿瘤的4%[4-5]。绝大多数发生在中老年妇女,发现时一般较大或无意中发现,且常伴有胸腹水,容易误诊为恶性肿瘤[6]。目前国内外文献对本病的报道仍较少,特别是CT和MRI方面的综合报道更少,分析缺乏特异性,术前诊断准确率不高。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32例经病理证实的卵泡膜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总结影像方面的特征,旨在进一步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率,以助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8月~2018年2月间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卵巢卵泡膜细胞瘤;(2)有完整盆腔CT或MRI检查资料。排除标准:(1)缺少影像学资料;(2)缺少病理资料。共收集到符合标准的患者32例,最大年龄90岁,最小年龄13岁(月经未来潮),中位年龄49岁;其中18例(56.25%)发生于绝经后。临床症状有月经紊乱、腹痛、腹部坠胀、绝经后阴道流血、阴道脱随、排尿困难、月经量增多等,部分为体检发现。有9例(28.12%)伴有Ca-125值升高,最高值达320 U/mL。

1.2 检查方法

本组有19例行MRI检查,14例行CT检查,其中1例同时行MRI及CT检查,MRI和CT检查均行平扫、增强扫描。CT扫描的采用飞利浦Brilliance 64 CT,平扫及增强扫描,120 kV,406 mAs,层厚3 mm,螺距1,造影剂为碘海醇。MRI扫描的采用西门子NOVUS1.5 T超导磁共振,常规平扫、增强扫描,造影剂用钆特酸葡胺,行轴位、矢状位、冠状位扫描,采用SE序列行T1WI(TR 109 ms,TE 4/1 ms)、T2WI(TR 800 ms,TE 69/1 ms)扫描,层距8 mm,层厚6 mm。

2 结果

2.1 部位、大小、形态

双侧同时发病1例;31例为单侧发病,其中右侧卵巢18例,左侧卵巢13例。大小不等,长径约0.3~28.4 cm。圆形或椭圆形25例(78.13%),不规则状、分叶状7例(21.87%);4例可见外凸结节;29例边界清楚,3例肿瘤局部边缘稍模糊。

2.2 囊实性

按囊性成份所占比例分为3型,囊性所占比例<1/3为Ⅰ型,1/3≤囊性所占比例<2/3为Ⅱ型,囊性所占比例≥2/3为Ⅲ型。本组Ⅰ型22例(68.75%),Ⅱ型7例(21.88%),Ⅲ型3例(9.37%)。囊变区域可表现为完全囊状、大片状、片状、裂隙状,1例完全囊状为多房性浆液性囊腺瘤伴卵泡膜细胞瘤,另1例呈多房囊状仅近宫角处见少许实性成分。

2.3 伴随病变

4例瘤内出血:1例伴非典型增生,1例为多房性浆液性囊腺瘤伴卵泡膜细胞瘤,1例为成熟型囊性畸胎瘤伴卵泡膜细胞瘤,1例为颗粒-卵泡膜细胞瘤;其他29例为单纯卵巢卵泡膜细胞瘤:6例合并子宫肌瘤,1例合并对侧卵巢成熟型囊性畸胎瘤,1例合并子宫内膜息肉,5例伴子宫内膜增厚,9例术中见蒂扭转。

2.4 影像学表现

CT扫描实性部分或囊壁平扫以等低混杂密度为多,囊状部分呈明显低密度(图1B);MRI平扫实性部分T1WI呈低信号,部分病灶信号欠均匀,T2WI信号欠均匀,可呈高信号、稍低信号、高低混杂信号等(图1A),T2WI脂肪抑制序列示11例瘤内极低信号结节(图1);有3例可见“荷包蛋”征(图1C、D);可见囊状部分呈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呈渐进性轻-中度强化,轻度强化者较多,明显低于子宫强化程度。9例病灶内见较多明显强化的纤细血管影(图1E、F)。本组病例均未见钙化灶。13例出现少量腹水,1例中量腹水,其中5例合并少量胸腔积液。1例盆腔内可见一小淋巴结,其余未见淋巴结肿大。

3 讨论

卵泡膜细胞瘤是一种良性肿瘤,来源于卵巢性索间质组织,占卵巢原发性肿瘤的4%~6%[7],多数发生在绝经前后的中老年妇女,少见于20岁以下女性[8]。本组40~59岁共18例(57.25%),20岁以下1例(3.13%),30岁以下3例(9.37%),与文献报道相似[9]。肿瘤具有内分泌功能而出现相关的临床症状,如内膜增厚、月经紊乱、绝经后阴道流血、月经量增多等[10]。本组有5例(15.63%)出现明显的内膜增厚;1例(3.13%)合并内膜息肉;部分患者可出现胸腹水(即麦格综合征)及Ca-125值升高,但明显低于卵巢癌的指标[10],腹水可能由肿瘤刺激腹膜或肿瘤表面分泌产生,腹水经淋巴或横膈至胸腔而产生胸水[11-12]。9例(28.12%)伴有Ca-125值升高,最高值达320 U/mL,有学者认为是由于肿瘤刺激腹膜间皮细胞分泌产生[13]。因肿瘤生长缓慢,临床症状不明显,肿瘤往往较大,本组最大径约28.4 cm。

病理特征与影像结合分析:首先,MRI信号及CT密度混杂,主要由于肿瘤是由富含脂质、与卵泡膜内层细胞相似的瘤细胞构成[14],在T1WI呈低信号,T2WI表现为等/稍高信号,CT常呈等或低于肌肉密度;瘤细胞被多少不一的纤维母细胞包绕,故在T1WI表现为等低信号,T2WI表现为低信号,CT与肌肉密度相仿。瘤内部分区域疏松水肿,部分有较明显的玻璃样变,又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CT上的低密度。本组14例CT扫描平扫实性部分以等低混杂密度为多;19例行MRI扫描实性部分T1WI呈低信号为主,T2WI信号欠均匀,可呈高信号、稍低信号、高低混杂信号等,皆因肿瘤各成份所占比例不同而异。个别较大病灶,中央组织较疏松,而周围纤维组织较致密,在T2WI像呈周围低信号,中央高信号,形似“荷包蛋”。该现象暂未见文献报道,笔者称之为“荷包蛋”征,本组有3例可见此明显征像。其次,肿瘤内可见多发结节状,大小不一,在T2WI脂肪抑制像可见极低信号结节,可能与瘤细胞富含脂质及周围结缔组织含水分少等组织学有关;结节周围可见散在裂隙状、条片状高信号影,是卵泡膜细胞瘤较为特征性的表现。本组有11例在T2WI脂肪抑制像见到极低信号结节。另外,肿瘤以实性为主[15],本组囊实性Ⅰ型22例,占68.75%;囊性部分CT呈低密度,MRI扫描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强化不明显,大多数为轻度强化,少部分也可呈渐进性中度强化[16-17],故认为卵泡膜细胞瘤为乏血供肿瘤;部分肿瘤内可见较多纤细小血管影[18],本组有9例,但肿瘤还是强化不明显。笔者认为肿瘤增大时需要更多血管提供营养,而由于肿瘤内部有大量排列致密的纤维组织,致使血液携带的对比剂不能很快弥散[19],也与渐进性强化方式相符,这种特征在其他卵巢肿瘤未见。文献报道有些肿瘤可恶变[20]、局部可见钙化[21],发生率分别为1%~5%和10%,但本组未见钙化,仅1例伴非典型增生。

鉴别诊断:颗粒细胞瘤,也是卵巢性索间质肿瘤,但属于恶性肿瘤,一般囊变较多[22],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常有扩散转移。子宫浆膜下肌瘤或阔韧带肌瘤,与子宫分界不清,一般囊性变少见,可伴有多少不等的钙化,一般不伴有腹水,无分泌流激素功能,增强扫描强化程度比卵泡膜细胞瘤明显,由子宫动脉供血可资鉴别。卵巢癌,可为双侧性,肿瘤边界模糊,常有大量腹水,增强扫描明显强化,Ca-125值明显升高,多有淋巴结增大或腹腔、肠系膜转移。胃肠间质瘤,卵泡膜细胞瘤较大时需与胃肠间质瘤鉴别,胃肠间质瘤与局部肠管分界不清,一般增强扫描强化比较明显。

图1 影像学表现

综上所述,卵巢卵泡膜细胞瘤具有良性肿瘤的特征,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MRI信号及CT密度混杂,根据其轻度强化、多发纤细血管、极低信号结节、“荷包蛋”征等影像学表现,一般可术前作出正确诊断。

猜你喜欢
囊性腹水实性
胰腺实性浆液性囊腺瘤1例
肉鸡腹水咋防治
一例黄颡鱼腹水病的处理案例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实性结节的价值
囊性肾癌组织p73、p53和Ki6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4例临床诊治分析
囊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一例
腺样囊性癌细胞雪旺细胞化在嗜神经侵袭中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30例
异位巨大囊性包块蒂扭转1例超声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