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随机对照试验摘要报告质量评价

2019-07-26 01:22冯石芳蔡宏懿杨文翠马晓春王海琳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条目内膜报告

冯石芳,曲 波,蔡宏懿,汪 丽,赵 晔,杨文翠,马晓春,王海琳

1甘肃省人民医院;2兰州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3甘肃省肿瘤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

子宫内膜癌是发生在子宫内膜上皮源型的妇科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全世界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30%[1]。据美国的研究报道,2014年子宫内膜癌新发病数为52 630例,死亡病例达到8590例[2]。最新数据显示,至2016年美国子宫内膜癌新发病例数达到60 050例,发病率上升至美国女性恶性肿瘤的第2位,死亡病例数为10 470例[3]。在我国,根据肿瘤登记中心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的新发病例数为47 751例,较往年相比已处于明显上升趋势[4]。

随机对照试验RCT具有能够最大程度地避免临床试验设计、实施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偏倚、平衡混杂因素、提高统计学检验的有效性等诸多优点。因此被认为是评价预防、治疗和康复措施疗效的“金标准”,为临床干预措施提供最可靠和强有力的依据[5]。目前子宫内膜癌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当今世界威胁女性健康的最严重问题之一,因此许多医疗工作者致力于子宫内膜癌的研究,其中RCT作为临床试验的“金标准”,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近年来,关于子宫内膜癌的RCT越来越多,摘要作为RCT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楚、明了、信息量充足是至关重要的。由于大部分医疗工作者会根据摘要中的信息有目的、有选择地对医学信息进行搜索,并且对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做出适当的评价,若一篇文章的摘要内容不完整,读者就有可能花费更长的时间做出评价,评价的准确性也会下降。为此,国际著名专家CONSORT小组撰写的“摘要声明-2008版”为RCT报告摘要的结构撰写要求和相关条目进行了详细解释和说明,并指导作者如何提高其临床试验报告质量。在声明发布后,许多研究基于CONSORT对不同领域RCT摘要报告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均显示目前已发表的RCT摘要存在不同程度的报告质量问题[6-9]。而目前国内尚无关于子宫内膜癌RCT摘要报告质量的相关评价。因此,本研究全面检索了中文发表子宫内膜癌的RCT,采用CONSORT对这些研究的报告质量进行了评价,以期能改善中文发表子宫内膜癌RCT摘要的报告质量,同时提高RCT期刊论文和学术会议论文摘要中报告质量的规范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中文发表的子宫内膜癌的RCT,无论是否采用盲法及分配隐藏,文献中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时提及“随机”字样即可纳入;排除标准:非RCT、系统评价、综述、个案报道、诊断性试验、动物实验和重复发表等研究。

1.2 文献检索

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年1月~2017年3月)、万方(1997年1月~2017年3月)、中国知网(1994年1月~2017年3月)和维普(1989年1月~2017年3月)数据库,语言限制为中文。检索词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癌、子宫体癌、子宫内膜肿瘤、Endometrial cancer、随机等。

1.3 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价

由2名研究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浏览所获文献的题目和摘要,然后调阅全文,进一步明确是否符合纳入标准。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依据CONSORT声明设计进行数据资料提取,2名研究员交叉核对纳入试验的资料,如有不同意见可通过讨论或经第3人解决分歧。数据提取资料(表1)。

表1 纳入研究数据提取表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输入,统计学分析采用Meta-Analyst和RevMan5.1软件,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数呈现,各效应量均以95%可信区间表示,应用卡方检验分析“摘要CONSORT”发布前后以及是否被CSCD收录各条目之间报告质量的差异。同时计算出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显示OR<1,由此可见组群1纳入的报告质量较组群2低。

2 结果

2.1 纳入研究的一般特征

初始检索出相关文献2587篇,全部为中文,去重和排除明显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后剩余263篇,阅读全文后最终纳入171篇RCT。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自“摘要CONSORT”发布之后发表文章数量明显增长,2008年以后共发表文章164篇(95.9%,图1、表2),2008年以前仅发表7篇(4.1%)。在纳入的RCT中只有5篇(2.9%)被CSCD收录,而未被CSCD收录的有164篇(95.9%)。发文量主要集中在四川、黑龙江、广东、河南、山东省。参文的作者数量以1~3位居多,共131篇(76.6%),>4位的仅有40篇(23.4%)。

图1 纳入文献的发表情况

表2 纳入研究的一般特征(n=171)

2.2 纳入研究摘要的报告质量

依据“摘要CONSORT”条目,对纳入的171篇子宫内膜癌的RCT进行评价(表3)。摘要中存在严重报告质量缺陷的条目有:标题随机、研究对象、结局指标、随机方法、盲法、统计学方法、分析的例数、试验注册信息和资助来源。

2.3 2008年以前与2008年以后发表的RCT摘要研究质量比较

在“摘要CONSORT”发布后纳入研究的11个条目报告质量得到改善,但是所有条目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图2)。

2.4 CSCD与非CSCD收录的RCT摘要研究质量比较

比较非CSCD与CSCD收录RCT摘要在目的和结构式摘要2个条目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CSCD收录的文献完整报告率较非CSCD收录的文献明显增高(图3)。

表3 纳入的研究摘要报告质量评价结果(n=171)

3 讨论

图2 2008年以前与2008年以后发表的RCT摘要研究质量比较

对于RCT有关的学术会议论文和期刊中发表的文章来说,一篇构思、撰写合理的摘要能让读者对临床试验做作出快速的判断和评价[10]。为此已有许多报道强调提高学术会议论文和期刊中RCT摘要报告质量的必要性[11]。本研究结果表明,自“摘要CONSORT”发布之后发文数量较前明显增长,发表的地区主要以四川、黑龙江、广东、河南、山东居多,作者的数量大部分为1~3位,约占76.3%,文献大多为中文摘要(106/171,62.0%)。在CSCD收录的5篇RCT中,只有结构式摘要和目的2个条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CSCD收录的研究完整报告率较非CSCD收录的研究明显增高。从2008年摘要CONSORT发布后纳入的RCT中11个条目报告质量得到改善,但是所有条目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另外,本研究纳入的171篇中文子宫内膜癌RCT摘要报告质量存在严重缺陷,主要体现在标题随机、研究对象、结局指标、随机方法、盲法、统计方法、分析的例数、试验注册和资金资助方面。

有研究报道,对于一篇RCT报告,若研究人员没有在文章的标题中提供有关随机的信息,编录索引人员不会将其准确归类[12]。但本研究结果显示无一篇报道提到标题随机,这对读者检索文献是非常不利的。研究中对试验对象及具体试验场所的描述使读者能够对试验的普适性进行正确评价,以及辨别试验的适用性[14]。本研究中充分报告随机方法的文献只有12篇(7.0%),对研究对象的选择无详细描述将不能让读者正确解释研究结果。RCT首要在于评价那些对干预措施可以进行比较的结局,而主要结局指标是指有重要性的、预先指定的结局,同时是样本量确定的依据[14],而本研究没有一篇报道结局指标。有证据显示分配方案隐藏不充分的临床研究导致试验的疗效被夸大[15],本研究只有12.3%的文献提到随机化方法,容易产生选择性偏倚。另有报道显示,若患者知晓自己的分组情况将更容易产生所研究疾病的症状,结果会产生偏倚[16]。本文纳入的文献中盲法实施存在严重缺陷,仅占1.2%。数据的分析方法有许多种,某些方法在特定的情况下不一定适合,因此有必要说明每种分析所用的统计学过程,但本研究中仅有10篇文献(5.8%)描述了具体的统计方法。在一篇试验研究中,作者应对每组纳入数据分析的研究对象数量进行报告,如果没有按原始纳入数据分析,可能对试验结果造成偏倚[14],本研究仅4.1%报告了相关信息。试验注册能够使读者获得关于试验的更多信息,对论文摘要能始终与全文发表的文章相联系,从而降低系统综述中重复计算的风险[13],本研究无一篇提及试验注册。资金来源也是读者评价一个临床研究的重要依据,在论文报告中必须加以体现[13]。作者详细描述资助者的作用非常重要,因为资助者多大程度参与试验及其对试验设计、实施、分析和报告的影响不一[17],本研究中只有10.5%的RCT报告了资金来源。

综上所述,尽管“摘要CONSORT”声明发布后RCT摘要报告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但是目前有关中文发表的子宫内膜癌RCT摘要质量不容乐观,在研究报告的各个环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希望今后研究人员严格遵守“摘要CONSORT”规范,编辑部审稿人和编辑评阅稿件时使用摘要CONSORT清单对照评估,以期提高发表临床试验的清晰性和透明性。

猜你喜欢
条目内膜报告
牛子宫内膜炎病因与治疗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报告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报告
报告
猪子宫内膜炎的防治
对县级二轮修志采用结构体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