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黑土湿地摄影的创作方法

2019-07-26 01:15胡晶
艺术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创作方法湿地黑土

胡晶

摘 要:从黑土和湿地两个创作题材入手,阐释运用精湛的摄影技艺,拥抱创作对象,运用艺术通感,主题式拍摄,运用纪实手法拍摄黑土湿地上人们的生产、生活摄影的创作方法。

关键词:黑土 湿地 创作方法

湿地覆盖地球表面仅为6%,却为地球20%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多种功能,享有“地球之腎”的美誉。湿地植物、栖息于湿地的动物、微生物及其环境组成了湿地的生态系统。我国湿地面积达6600万公顷,占世界湿地的10%。亚洲第一,世界第四。

黑土和湿地都是大自然给予黑龙江得天独厚的宝藏。双鸭山市正是处于中国黑土湿地的中心地带。双鸭山市人民政府与中国艺术摄影学会、黑龙江省摄影家协会联手举办“黑土湿地”为主题的摄影大赛,意在保护生态、发展旅游,促进地方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和繁荣。要拍好黑土和湿地,增强摄影作品的内涵,创作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运用精湛的摄影技艺

摄影技艺精湛本身就是摄影创作最基本的创作方法。何谓精湛?精-精通,湛-深,精湛通常描述工匠的技艺,精熟深通,说的就是摄影技艺十分娴熟。熟能生巧,巧用的基础上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纯熟完美的境界。尤其数码摄影器材高度自动化,相当一部分摄影者对摄影技术不再专研,不下功夫,更谈不上花大力气,单纯依赖器材。摄影创作要求摄影师自如地驾驭器材,掌握精湛的摄影技艺是摄影创作的基本方法,更是拍摄出高素质影像的前提和保障。否则摄影创作缺乏一丝不苟,细细打磨的工匠精神。

黑土湿地摄影展示祖国的大好资源,增强民族自豪感,也促使人们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20世纪摄影家安塞尔·亚当斯还是环保主义者,所拍过的美国风景区,由于他的倡导,后来都一一成为国家公园。当里根政府对环境保护不力时,他不断地抨击和抗议,里根还不得不亲自接见他,并解释原委。他的风光摄影作品在全球举办过“这就是美国大地”摄影展影响广泛。安塞尔·亚当斯用精湛的摄影技艺把世界表现得真实而美丽,唤起一批摄影师对纯粹摄影艺术的表现特性和内在潜力。

安塞尔·亚当斯主张摄影家应选择自己有独到性的事物和领域去表现世界。他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创作的摄影作品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画面上没有人,与社会不发生关联,但是他的作品所表现出的艺术美感,是超乎人们的寻常感受的,每一幅作品都有他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安塞尔·亚当斯在几十年的创作活动中,背着沉重的摄影器材翻越在蛮荒的峡谷之间,运用摄影技术无比的写实能力,把大自然拍摄得特别深刻而又有气魄。他拍摄了许多富有诗意的约塞密提的风景摄影作品,约塞密提大峡谷是他创作取之不竭的源泉。这些作品不仅吸引了国内外不计其数的游人,也使安塞尔·亚当斯荣获了“约塞密提大师”的美誉。美国国会在1916年通过了国家公园法,约塞密提成为国家公园。摄影艺术发挥了如此显著的社会价值是摄影家始料不及并引以为荣的。

安塞尔·亚当斯精湛的摄影技艺表现在他倡导的区域曝光法和组建的“F64摄影小组”,使他的摄影作品超出感光材料的固有性能,获得超乎寻常的影像品质。他的风光摄影创作给我们深刻的启示,运用纯粹摄影手段,精湛的摄影技艺,把眼中的风景拍得充满美感,使心中的风景诗意般呈现。黑土湿地风光摄影源于自然,是再现了自然美的摄影艺术。一幅好的黑土湿地风光摄影作品,是“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和谐统一的结果。黑土湿地风光摄影的审美对象是自然美,“天时”与“地利”是指自然美的最佳时机和形式,而能否捕捉和再现自然美的最佳时机和形式,则决定于摄影者对它的审美能力和精湛的摄影技艺手段—“人和”。精湛的摄影技艺是创作出优秀的黑土湿地摄影作品方法之一。

二、遵循摄影艺术规律拥抱创作对象

黑土湿地摄影艺术跟其他古老的艺术一样,进行创作时应遵循艺术规律。任何一门艺术创作方法都是相通的。摄影艺术创作要积累直接生活经验和感受。仔细地观察生活,深切地感受生活,认真地思考生活,全身心地拥抱生活。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离开生活,艺术将成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燃起生活的火焰,其强烈的情感、丰富的想象和艺术创造力,才会放出璀璨夺目的光辉。德国伟大诗人歌德曾说过:“依靠体验,对我就是一切;臆想捏造不是我的事情。我始终认为,现实比我的天才更富于天才。”生活积累为摄影创作奠定雄厚坚实的基础。黄成江《汗与水》,于惠通《宿愿》等,这些优秀的摄影作品,都来源于作者直接的生活积累。拿着器材不深入生活,光以数量取胜,难以创作出有思想、有筋骨、有内涵的作品。

明代董其昌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随手写生,皆为山水传神矣”。“读万卷书”意喻摄影师须净化心胸,丰富学养;“行万里路”则系长期刻苦的艺术实践,对自然认真、反复地观察、理解,深刻地认识其规律性,二者相辅相成。也就是说要拍摄好黑土和湿地,摄影师应具有丰厚的学识、坦荡的胸襟、高尚的情操,并要更加深入地去体会黑土和湿地深邃的内涵,而饱览黑土和湿地生机盎然的风光,深入黑土湿地地区人民丰富的生活,反过来可以陶冶性情,激发灵感。灵感是突如其来的直觉式顿悟,在这种突然发现的心灵奇迹中,新构思、新意境如泉水般喷涌,灵感是创造性高潮到来的信号。所谓“长期积累,偶然得之”,“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就像王国维词所描写“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蓦然的灵光闪现,正是基于那“千百度的”的艰难寻觅。所以说灵感真正的来源就是实践和积累。摄影者既要深入了解、体会黑土湿地地区人民的生活,也要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辩证统一的创作方法论,也是应该推崇的创作态度。

摄影师所有的气质、个性、生活经验、审美理想和艺术修养都会在其创作的艺术作品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中显现出来。这些摄影师不管是将镜头对准神奇的黑土湿地,还是对准激动人心的人民生活,都会因为有丰厚的生活积累和体验,使创作的黑土湿地摄影作品更具生命力和魅力。全身心拥抱黑土湿地,深刻认识黑土和湿地内涵,是创作出优秀的黑土湿地摄影作品方法之二。

三、运用艺术通感突破创作瓶颈

“摄影家要用全感觉去感受和表达生活,让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感官相互配合——挪移、协作构成的艺术通感,为摄影创作开辟腾飞之路。”这就是索久林主席对艺术通感理论的阐释,并用大量摄影实践对该理论进行运用。索久林主席的摄影作品《缠绵的镜泊湖瀑布》、《遥远的呼唤》、《隧道的节奏》、《永恒的时间》等摄影作品充满散文诗歌般的韵味。他的《谱写大地》、《飞雪的洗礼》、《给予众生》、《一生的垂钓》等作品给人以震撼,给人以启迪。作品表达之淋漓,吸睛度之高源于索久林主席在摄影创作中用听觉去唤醒视觉、用触觉去唤醒视觉、用心觉去唤醒视觉……娴熟运用艺术通感。

历史上有很多摄影家自觉不自觉地运用和践行艺术通感理论,并创作出经典的摄影作品。安塞尔·亚当斯曾经说过,“我们不只是用相机拍照,我们带到摄影中去的是所有我们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听过的音乐、走过的路、爱过的人。”亚当斯从小学习音乐,弹得一手好钢琴。在他代表作《月升》、《沙丘》、《橡树》、《白杨》等等摄影作品中似有音乐汩汩流出,视觉看到的那丰富细腻的影调好像跳动的音符,在耳边响起动人的乐曲。亚当斯是将听觉挪移到摄影创作之中。美女摄影师蝴蝶非常喜欢亚当斯的这句话,她将各种感觉运用到拍照中,释放在她内心世界深藏的情感,来表达一些无声的故事或者情绪。

与亚当斯齐名另一位摄影大师爱德华·韦斯顿创作题材广泛,他说过“任何事物,不论出于什么原因,只要激动了我,我就拍它。”他用眼睛、用耳朵、用手、用心领悟事物独特的存在方式与构成方式,并以纯正、精湛、一丝不苟的摄影手法将青椒、云朵、贝壳……甚至人体演绎柔美的线条和独特的体态,不张扬,不夸张,不绚丽,只有含蓄的诉说,使画面宁静而纯洁,使普通的被摄对象充满艺术感。各种知觉的结合运用给人不一样的摄影视觉,创造出摄影世界的神话。

新闻摄影之父——亨利·卡蒂尔·布列松,早年学画,在他提出的最有表现力和感动力的“决定性瞬间”理论,从来不去干涉他的拍摄对象,就是调动摄影者的视觉、听觉、触觉等他所有的艺术通感,尤其是意觉,将他对人生、对世界的认识完美地凝结在一幅幅摄影作品中。《拉扎尔车站的后景》、《男孩》、《两个男子》就是布列松的摄影画面中一跃而起的男子、两只手里,各抱一个大酒瓶,踌躇满志的走回家去的男孩,在布幕的缝隙中偷窥街头演出那种特别的眼神的男子,情绪都十分自然真实,布列松善于运用意觉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挖掘出不平凡的照片。

利用艺术通感进行审美,用通感进行创作的摄影家不胜枚举。索久林主席倡导的通感理论,约思考越体会越感到其中的精妙,他是第一位在摄影领域明确提出并创造性地使其形成理论体系,给黑土湿地摄影指出了一个突破瓶颈的创作方法。

四、主题式拍摄体现对地区的理解

一场以“自然的风景、社会的风景与当代影像建构”为主题的研讨会在2014年召开,这被摄影界看作是“新风景摄影”的起点。建构黑土湿地风景摄影既是反映和诠释我们的生活,也是丰富和塑造我们的生活。黑土湿地风景摄影不再是人们眼中风花雪月、简单而唯美的构建,而是与地理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等构成了更大的关联。有的黑土湿地摄影作品,纯粹从色彩、形状出发,如果能跟地理、历史、民族等联系起来,作品会更有内涵,更有生命力。以黑土湿地风光作为摄影实践的切入点,再通过丰富的调查和研究,并运用多元的展现方式来表达对一个地区的理解,这样的创作会更深邃。唯美追求黑土湿地风光摄影意境美只是其中的一种风格。

美国当代摄影中有两个亚当斯,安塞尔·亚当斯和罗伯特·亚当斯,都是摄影大家,都拍过美国西部。摄影史家对他俩做过比较:两个亚当斯不同之处,安塞尔·亚当斯避开一切人为的因素;而罗伯特·亚当斯则恰恰把人为的建筑物等当作画面的重要内容,表现它们对大地之美的破坏。

安塞尔·亚当斯杰出的风光摄影作品倍受世人瞩目,他致力于用精湛的摄影技艺展现世界的雄浑之美,“完全摈弃摄影的记录功能,使摄影成为纯的技术运作,用来担任美感的表达工具”。作品摄影视觉语言完美,以个人对世界的认识来诠释大自然并告诉世人保护自然的重要。罗伯特·亚当斯1975年在美国乔治·伊斯曼国际摄影博物馆举办题为《新地形:人为改变的风景的照片》摄影展,被认为是对家园的救赎,这个展览对当代摄影产生深远影响。作者们将镜頭都对准破坏大自然的人为建筑物,主要是美国西部自然环境中的人工建筑,如高速公路、简易排房、购物中心和汽车旅馆等。

同样把美国西部作为拍摄对象,出发点不同,对地区理解的不同,采用的表达方式与方法就不同,最终获得的影像效果也不同。主题式拍摄能体想出对地区的理解,这是拍摄黑土湿地摄影作品又一值得研究和推广的创作方法。

五、运用纪实手法拍摄黑土湿地上生活的人民

黑土湿地摄影创作多见于风景摄影,风光和景色是摄影人追逐创作的对象。我们是否忽略了黑土湿地上生活的人民,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生产、生活的现状,这样的生活瞬间是否更加鲜活、更加珍贵。

作为摄影师、摄影家,是否具有人文素养和对人类的深切关怀,就决定他能走多远。无论上世纪还是当代,优秀的摄影人已为我们树立了一座座丰碑。国外的玛格丽特·伯克·怀特、沃克·伊文思、尤金·史密斯、艾尔弗雷德·艾森斯塔特、戴维·西摩、布列松和卡帕等,文化底蕴和素养深厚,并有忧患意识,为世界和平和影像事业,抛弃个人安逸的生活,奉献了毕生的精力甚至生命,为后人树立了学习的榜样。马克·吕布对中国有着一份十分特殊的感情。半个多世纪,他曾二十多次来到中国,可以说不远万里。他以一颗持久、炽热的爱心关注这个西方人眼中遥远的国度,赞叹东方的和谐之美。

我国杰出的纪实摄影家以自己卓越的实践,为中国八十和九十年代这一重要的时期,做了全景式的勾勒。朱宪民拍摄的《黄河百姓》、解海龙拍摄的《我要上学》、王福春拍摄的《火车上的中国人》、卢广拍摄的《艾滋病孤儿》、胡武功、侯登科、邱晓明拍摄的《四方城》等,这些有着深厚人文情怀的摄影家,用影像关注生活、推动社会发展和变革,随着时间段流逝,更加显示出在人类学和社会学研究上的文献价值。在北京国家博物馆刚刚举办“影像见证40年”大型摄影展,用影像见证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地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我们说,“青山绿水是金山银山”,也给文艺工作者指出“艺术创作要根植于人民”。期待在以后的黑土湿地摄影大赛中,看到更多用纪实手法拍摄的黑土湿地这片神奇土地上生活的人民。

以上谈了对黑土湿地创作方法上的一点认识。总之,黑土湿地摄影创作可以踩着三部曲:洞幽烛微地观察和感受黑土湿地及其生活在其中的人民;通过影调、线条、色彩、质感等摄影语言再现黑土湿地自然美的形式美;黑土湿地摄影作品一定要有自己对这个地区,甚至对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的认识和看法。经济大潮中挖掘影像的价值,根植于黑土和湿地,根植于黑土湿地上生活的人民,才能创作出有影响力的作品。思想到了,情怀到了,感人至深的作品才能呼之欲出。黑土湿地呼唤根植于人民的摄影艺术家。

猜你喜欢
创作方法湿地黑土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基于Sentinel-2遥感影像的黑土区土壤有效磷反演
浅谈关于蒙古族现代主义创作方法
基于遥感数据的黄河口湿地变化研究
建设湿地园林工程研究
白洋淀湿地现状分析及修复对策研究
对张掖湿地科普教育工作的思考
大字书法的创作方法
现代国画中女性意识表现的创作方法研究
典型黑土区不同尺度观测场地融雪径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