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蝉

2019-07-26 12:53本刊编辑部
人与自然 2019年3期
关键词:电视栏目幼虫小朋友

本刊编辑部

《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今天的我们已经习惯了五谷不分,毕竟《论语》中的这句话产生于农耕时代,甚至有人认为,分五谷远没有认识一行代码重要。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在一堂自然教育的课堂上,有一个画蝉的环节。每年新来的孩子们画出来的蝉都是十分相像的,就像是从某个画本上复制下来的一样。

在课程中,我们有时候会带他们看挖出来的蝉,观察蝉的幼虫;有时候会带他们到林子里捉蝉,寻着‘吱吱的呜叫声而去,保证不会失望,因为这是蝉的成虫才会发出的声音;有时我们会带他们去看树上的蝉壳,告诉他们‘金蝉脱壳这个词的现场‘演绎;有时我们甚至会带他们看炸好的蝉,油炸的幼虫可算是美味佳肴。

到课程结束的时候,我们会让孩子们再次画蝉。这时画出来的蝉,有正在土里休息的、有正在树枝上呜叫的,有正在脱壳的、甚至有一串一串被炸熟的……

不过,让我们惊讶的不是孩子们画的蝉变多样了,而是父母们对孩子们所画的蝉的反应。

父母们看刚入学时画的蝉,大多一眼就能说出画的是什么,但看课程结束时画的蝉,大部分父母都说不出这是什么!”

如今,有很多画本、图册、电视栏目告诉孩子们蝉长什么样,孩子们甚至都知道该怎么画蝉,只是他们没有亲眼见过在自然里的蝉是什么样子,蝉还是那些蝉,只是我们离自然越来越远了。

有一部分孩子,偶尔会有走近自然的机会,但却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对自然的认识仅是碎片化的印象。因此,我们主张系统性、持续性的培养与引导,让孩子与自然的互动变成一种习惯。

蝉的故事还没有完:

“除了让父母看孩子画的蝉之外,我们还做过一个有趣的小实验,就是让孩子们看别的小朋友画的蝉。有些小朋友只参加了我们的夏季课,有的只参加了冬季课,有的则是全年的,所以有的小朋友只看到过蝉壳,却没听过蝉声,有的小朋友只看过挖出来的幼虫,却没见过被炸熟的幼蝉!当孩子们看别的小朋友画的蝉时,常常只认得出一部分,比如只看过蝉幼虫的小朋友,认识土里的虫,认识书上的壳,却认不出别的小朋友画的油炸蝉虫!”

蝉的故事,只是一个缩影,或许有的孩子能通过老师的讲解,仅一次就认识所有状态的蝉,但若是遇到小麦、大麦,他有可能对此又一无所知。而且也不仅仅是故事中的这些小朋友会面临这些问题,人类与自然的脱节,实际上已经是一个普遍现象了,我们一面通过各种画本、书籍、电视栏目了解千奇百怪的自然,另一面却对真正的自然陌生而疏离甚至恐惧!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大自然是一座探索不尽的宝库,走人其中,能让孩子多见识到各种各样的事物,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孩子在自然中的收获,远比教科书里的丰富多彩。甚至有人认为,在孩子开始接受科学知识的学习之前,也就是幼儿时期,就应该先开启五感:听觉、视觉、味觉、嗅觉、触觉的培养,比如,自然界丰富多彩的色彩对视觉产生的刺激,能够很好地帮助孩子开启智力、培养观察能力。越早接触自然的孩子,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探索力、创造力、看待事物的视野以及对科学知识的学习能力,總是会优于同龄的其他孩子,在自然教育工作者看来,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容易发现孩子的潜能,然后让孩子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和培养,应是一切教育的目的。

猜你喜欢
电视栏目幼虫小朋友
科普小问答:毛毛虫如何变蝴蝶?
首档安全生产电视栏目开播
柿树夏季咋防柿蒂虫
电视栏目策划的理念与路径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
电视栏目后期制作的创新
Let’s DIY Poster
电视栏目品牌的蓝海空间
生物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