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肩周炎的疗效

2019-07-28 09:11马云侠孙楠楠
实用临床医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内旋外展肩周炎

马云侠,孙楠楠

(郑州市骨科医院治未病科,郑州 450000)

肩周炎是肩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退变而引起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临床以肩关节疼痛、活动障碍和肌肉萎缩为特征,若不及时治疗,随着病情的发展、加重,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1-2]。肩周炎多采用非手术治疗,其主要目的在于减轻患者疼痛感,同时帮助患者尽早恢复肩关节功能。对肩周炎的治疗,西医以对症治疗为主,多采用抗炎药物来缓解肩周疼痛及红肿等症状,但患者服药时间较长,且停药后症状易反复发作,效果不佳。中医认为,肩周炎属“痹症”范畴,因气血不足或虚损而导致血虚生痛,且在湿、寒等因素影响下,使得脉络不通,筋脉失养后发生损伤,故在中医治疗中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祛风除湿为原则[3]。笔者采用电针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肩周炎患者45例,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0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肩周炎患者90例,均符合肩周炎的诊断标准[4],近1个月未接受任何肩周炎相关治疗。排除存在肩关节手术史,合并其他肩部疾病和伴随心脑血管或其他器质性病变及无法完成本研究的患者。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9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45例,男20例,女25例,年龄40~75(50.69±2.58)岁,病程1~12(6.32±0.85)个月。对照组45例,男18例,女27例,年龄42~70(51.14±2.03)岁,病程1~12(6.11±0.79)个月。2组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电针治疗。嘱患者保持健侧卧位,分别取肩前穴、肩髃穴、阿是穴、肩贞穴为主穴,若患者肩内疼痛,则在上述穴位的基础上加太渊穴、尺泽穴;若患者肩外疼痛,则加小海穴、后溪穴;若患者肩前疼痛,则加列缺穴及合谷穴。完全暴露针刺部位,用乙醇对穴位进行消毒,取长度40 mm、直径0.35 mm 毫针垂直刺入,待得气后选取上述4个主穴接入电针仪,波型选取疏密波,电针刺激强度需根据患者耐受程度选择。留针30 min·次-1,10 d为一个疗程,治疗期间需休息3 d,连续治疗2个疗程。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熏蒸治疗。中药组方:桃仁、没药、乳香、红花各10 g,艾叶、桂枝、赤芍、牛膝各15 g,独活、桑寄生各20 g。水煎,取汁600 mL,并于药汁内加蒸馏水稀释至1200 mL后倒入中药熏蒸仪药槽,接通电源,将中药熏蒸仪喷气口对准患者的患侧肩关节,保持距离为25 cm。30 min·次-1,10 d为一个疗程,治疗期间需休息3 d,连续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20 d后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ROM)及临床疗效。

疼痛评分标准:采用VAS,其将疼痛程度用0~10共11个数字表示,0表示无痛,10表示最痛,患者根据自身疼痛在这11个数字中挑选一个数字代表疼痛程度。评分范围为0~10分。0分:无疼痛;1~3分:有轻微的疼痛,患者能忍受;4~6分:患者疼痛,尚能忍受;7~10分:患者有渐强烈的疼痛,疼痛剧烈或难忍。

ROM评定标准:用量角器测量肩关节6个方向(前屈、后伸、外展、内收、外旋及内旋)活动的角度,采用ROM的评定标准[5]进行评定。

疗效评定标准:痊愈为治疗后肩关节疼痛全部消失,肩关节可前屈上举>150°,外展>90°,内旋及后伸均可至对侧肩胛下角;显效为治疗后肩关节疼痛得到明显缓解,肩关节可前屈上举>120°,外展>80°,内旋及后伸均可至第10胸椎处;有效为治疗后肩关节疼痛较治疗前有所好转,肩关节可前屈上举>100°,外展>70°,内旋及后伸均可至第2腰椎处;无效为治疗后疼痛及肩关节功能均未改善[4]。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疗效的比较 例

2.2 VAS评分

2组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20 d 后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0 d 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的比较 分

2.3 ROM

2组治疗前前屈、后伸、外展、内收、外旋及内旋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0 d后前屈、后伸、外展、内收、外旋及内旋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ROM比较

3 讨论

肩周炎是由于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关节囊及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退行性改变以及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所引起的,以肩部疼痛及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一种慢性病症。多见于50岁左右的患者,故又称“五十肩”。另外,在体格检查中肩周炎患者做肩关节外展运动时,表现出典型的“抗肩”现象,曲肘时无法触及同侧肩部,且在日常生活中无法完成洗脸、梳头、穿衣等动作,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均带来不便[6]。

祖国医学将肩周炎归结为“痹症”范畴,主要是由于气血不足、肝肾亏虚,或因劳损、外伤等因素造成肩部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而发病,故治疗应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祛风除湿为主。电针疗法是根据患者病变及疼痛部位采用局部及远端取穴相结合的方式,将肩前穴、肩髃穴、阿是穴及肩贞穴设为主穴,视患者疼痛部位配合以小海穴、后溪、列缺穴等穴位,可有效舒筋通络,同时针刺治疗可直接刺激病灶,缓解肩部肌肉痉挛,达到消除粘连的目的。中药熏蒸具有祛风湿、益气血、补肝肾、止痹痛的功效,可加快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并可促进脉络调和及气血通畅,以达到消除炎症、缓解疼痛的目的,同时避免了口服药物可能对肝脏造成的损害[7]。刘铭等[8]研究指出,电针是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加以电刺激,其作用为扩张血管,促进人体微循环,同时还可加快新陈代谢速度,提升痛阀值,抑制痛觉的传导,有助于缓解肩周疼痛、消除水肿;中药熏蒸则可将药物与温热相结合,在热力及药力透过皮肤后共同作用于病灶,有助于消除局部瘀血及炎症,缓解肩关节疼痛感。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0 d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前屈、后伸、外展、内收、外旋及内旋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与单纯电针治疗相比,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肩周炎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减轻患者的肩关节疼痛,提高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内旋外展肩周炎
外展悬吊式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重度OSAHS的疗效分析
肩痛≠肩周炎!一起来正确认识肩周炎
热爱跑步要当心过度足内旋
热爱跑步要当心过度足内旋
肱骨外展动作中肩袖生物力学的有限元分析
8个动作缓解肩周炎
Efficacy of blood-lettingpuncture and cupping in the treatment ofperiarthritis ofshoulder:a systematic review
13例伴有垂直运动异常的知觉性外斜视临床观察
弹拨颈外横突治疗点治疗颈源性肩周炎126例
“三角形的外展双叶形”的拓展与链接:由“枯井与宝剑”的故事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