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胆汁酸和甘胆酸联合检验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中的价值

2019-07-28 09:11潘伟杰林炳柱
实用临床医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生期胆酸胆汁酸

潘伟杰,林炳柱,陈 律

(云浮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检验科,广东 云浮 527300)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胆汁酸升高、皮肤瘙痒,是女性妊娠中晚期常见、特发的代谢性并发症[1]。ICP对于孕妇的伤害较小,在终止妊娠后的预后较好,但会给围生期胎儿造成较大的危害,可增加早产、宫内窘迫、胎儿死亡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属于常见的高危妊娠类型之一[2]。常规的产前检查并不能有效地预防ICP,因而如何采取有效的早期检查明确诊断,对于降低围生期胎儿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9月至2019年1月至云浮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就诊的80例ICP患者,皆依据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制订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疗指南(2015)》[4]确诊,排除脂代谢异常疾病、其他肝功能相关疾病及其他妊娠合并症等,设置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来医院进行围生期健康体检的80例妊娠期女性,设置为对照组。2组待检者皆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其患者家属的知情同意后纳入研究。观察组:年龄21~43岁,平均(28.2±6.1)岁;孕周19~38周,平均(30.1±2.6)周。对照组:年龄18~42岁,平均(26.8±4.8)岁;孕周19~37周,平均(30.2±2.5)周。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2组待检者皆于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3.0 mL肘静脉血,以3000 r·min-1的速度离心5 min后,分离出血清样本,确认无溶血与脂血后,采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总胆汁酸水平,检测方法为第五代循环酶法;采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甘胆酸水平,检测方法为增强免疫比浊法。

1.3 评价指标

以血清总胆汁酸水平>10 μmol·L-1判断为总胆汁酸检测阳性,以血清甘胆酸水平>3.0 mg·L-1判断为甘胆酸检测阳性。比较2组待检者的平均血清总胆汁酸与甘胆酸水平及检测阳性率之间的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2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血清总胆汁酸与甘胆酸水平比较

观察组血清总胆汁酸与甘胆酸水平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2组血清总胆汁酸与甘胆酸水平比较 分

2.2 2组血清总胆汁酸与甘胆酸检测阳性率比较

观察组血清总胆汁酸、甘胆酸及联合检测阳性率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见表2。

表2 2组血清总胆汁酸与甘胆酸检测阳性率比较

3 讨论

ICP的临床病因尚未完全明确,诸多研究学者认为其受到孕妇激素水平、周围环境、遗传基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对于孕产妇自身的危害相对较小,但往往会导致胎儿的不良预后。如何在妊娠期间早期、精准的检出和明确ICP诊断,并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进行治疗,显得尤为关键[5]。血清总胆汁酸在孕妇与胎儿体内蓄积,是ICP的显著特点,过高水平的血清总胆汁酸水平会对胎盘、细胞、组织及器官产生较大的毒性,也是造成胎儿宫内缺氧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着围生儿的预后[6]。甘胆酸是甘氨酸与胆酸结合所形成,主要以蛋白结合的形式存在血清之中,正常状态下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当发生ICP时,肝细胞受损,蛋白合成降低、胆囊排泄减弱,导致甘胆酸的代谢出现紊乱,水平呈现明显的升高状态[7]。当妊娠ICP发生时,总胆汁酸和甘胆酸在血清中的浓度水平变化较为灵敏,可以用来诊断和评估病情的变化[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清总胆汁酸与甘胆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这说明妊娠期ICP患者体内的血清总胆汁酸与甘胆酸水平皆明显高于健康孕妇,证实了血清总胆汁酸、甘胆酸水平与ICP的发生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具备作为筛查指标的关联基础。同时,观察组血清总胆汁酸、甘胆酸及联合检测阳性率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血清总胆汁酸与甘胆酸联合检查的检出率达91.25%,误诊率仅为8.75%,属于ICP诊断与评估的敏感指标,具有极好的ICP筛查作用。

猜你喜欢
生期胆酸胆汁酸
胆汁酸代谢与T2DM糖脂代谢紊乱的研究概述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胰酶片中胆酸和牛磺猪去氧胆酸的含量
胆汁酸代谢在慢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总胆汁酸高是怎么回事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高龄初产妇围生期护理干预的临床观察
HPLC-ELSD法同时测定感愈胶囊中胆酸和猪去氧胆酸的含量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围生期母婴并发症的影响
心理护理干预对独生女围生期焦虑、抑郁心理状态的影响
互动式孕晚期护理干预对产妇分娩认知、围生期指标与分娩结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