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与MRI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价值比较

2019-07-28 09:11吴云飞
实用临床医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预测值股骨头一致性

吴云飞

(驻马店中心医院核医学科,河南 驻马店 463000)

股骨头缺血坏死是一种缺血性骨病变,可造成骨细胞与骨髓成分死亡,诱发关节功能障碍、股骨头结构改变、股骨头塌陷等不良现象。股骨头缺血坏死治愈率低,致残率高,属于骨科难治性疾病之一,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严重[1-2]。早期准确诊断、早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磁共振成像(MRI)、放射性核素骨显像(SPECT)是临床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缺血的重要影像学手段,前者可经股骨头坏死早期的信号变化、坏死前后骨髓信号改变实施诊断;后者可经早期代谢与局部血供异常现象进行诊断[3-4]。笔者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驻马店中心医院收治的97例疑似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临床资料,比较SPECT与MRI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驻马店中心医院收治的97例疑似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男40例、女57例,年龄34~82岁、平均年龄(52.97±7.32)岁,病程1~15个月、平均病程(6.21±1.22)个月。

1.2 入选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入组时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髋部疼痛,髋关节外展或内旋时有明显疼痛;2)有完整MRI、SPECT影像资料。排除标准:1)中晚期股骨头坏死者;2)骨肿瘤者;3)髋关节畸形、红肿者;4)精神异常者。

1.3 检查方法

入组患者均接受SPECT与MRI检查。

1)MRI检查:仪器为1.5T Signa GV/i MR扫描仪(美国GE公司),配备体部相控阵线圈;冠状位脂肪抑制T2加权相:TE为100 ms,TR为3420 ms;双髋冠状位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加权扫:TE为100 ms,TR为3400 ms;冠状位自旋回波T1WI序列:TE为8.3 ms,TR为460 ms,矩阵256×224,层厚5 mm,FOV 40 cm×40 cm。

2)SPECT检查:仪器为Millennium VG5骨显像仪(美国GE公司),配备双探头;将99 mTc-MDP经静脉弹丸式注入,3~4 h 后实施双髋部骨盆显像;检查前排空膀胱,X线平片确认断层显像范围,CT透设采集,矩阵256×256,层厚10 mm,获取40个横断面后自动对位;随后行SPECT采集,矩阵128×128,放大倍数为1.28倍,30 s·帧-1,双探头分别旋转180°,步进6°。

3)诊断标准:①MRI:T1WI影像表现病灶清晰,局限性线条状、小囊状、斑点状低信号,部分呈高信号,或可见正常黄骨髓信号;②SPECT:可见高密度影包绕、局限性稀疏区的炸面圈征像等低密度影。由两名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影像学医生以双盲法实施诊断,若诊断意见有分歧,讨论至结果一致。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SPECT与MRI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以及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a表示真阳性,c表示假阳性,d表示真阴性,b表示假阴性,n表示总例数。敏感性=a·(a+b)-1,准确率=(a+d)·n-1,特异性=d·(c+d)-1,阳性预测值=a·(a+c)-1,阴性预测值=d·(b+d)-1。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病理学诊断

97例患者经病理学诊断检查确诊68例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70.10%),其余患者为暂时性骨质疏松8例(8.25%),类风湿性关节炎13例(13.40%),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骨膜炎7例(7.22%),股骨头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1.03%)。

2.2 SPECT和MRI检查的诊断价值

SPECT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特异性、准确率与阳性预测值显著高于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CT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敏感性、阴性预测值略高于M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3。

表1 SPECT诊断结果 例

表2 MRI诊断结果 例

表3 SPECT和MRI检查诊断价值比较 %(n/n)

2.3 SPECT和MRI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

kappa检验显示:SPECT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良好(kappa=0.900,P=0.000);MRI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尚可(kappa=0.476,P=0.019)。见表4—5。

表4 SPECT与病理诊断一致性分析 例

表5 MRI与病理诊断一致性分析 例

3 讨论

股骨头缺血坏死属临床常见的髋关节疾病,多由非创伤性或创伤性原因造成股骨头血供受损或中断,造成骨髓细胞、骨细胞死亡,进而引起关节功能障碍[5-6]。SPECT是一种功能性检查,主要反映骨代谢、骨组织血流情况,可早期发现异常[7]。MRI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对比度、多方成像等优势,可清晰显示病变解剖形态变化,敏感反映早期骨髓,如髓腔内修复性纤维肉芽组织、坏死、水肿等,此时骨密度与骨结构尚无异常表达,处于细胞型坏死阶段,MRI可明显位于活性骨间隙与坏死区的方应带[8-9]。本研究结果显示,SPECT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特异性、准确率与阳性预测值高于MRI,kappa检验显示:SPECT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良好(kappa=0.900,P=0.000);MRI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尚可(kappa=0.476,P=0.019),提示SPECT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具有高特异性、高准确性且与病理诊断一致性较高。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无明显病理变化,主要为微循环障碍、脂肪栓塞形成、成骨活动抑制、血供不足等功能改变[10]。骨骼中富含大量羟基磷灰石晶体,其中2/3为矿物质。SPECT检查时,使用锡亚甲基二磷酸盐冻干品,可取其化学吸附反应,一旦骨骼发生病变,随着成骨活跃变化、血供增减等病变灶可呈现“冷区”等特异性表达,表示缺损区或反射性系数,是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主要征象。因股骨头缺血后病变骨血供减少或骨质溶解破坏,无明显反应性新生骨,无法对亚甲基二膦酸MDP进行吸附,可呈现“冷区”。一旦股骨头发生缺血坏死,随着血液达到骨头而逐渐减少反射性药物,呈现放射性稀疏区,而SPECT属于功能性检查方式,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更具优势。MRI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主要基于组织细胞成分的改变,脂肪细胞在缺血2~5 d时便会死亡,但因积存脂肪的存在,MRI信号在脂肪坏死到一定程度后才能显示异常改变,难以定论坏死到何种程度、正常骨髓脂肪比例多大才可引起信号异常,导致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敏感性较低。

综上所述,与MRI相比,SPECT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准确率、特异性与阳性预测值较高,可将其作为筛查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首选方式。

猜你喜欢
预测值股骨头一致性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潜在失调基因的鉴定
关注减污降碳协同的一致性和整体性
加拿大农业部下调2021/22年度油菜籽和小麦产量预测值
注重教、学、评一致性 提高一轮复习效率
±800kV直流输电工程合成电场夏季实测值与预测值比对分析
IOl-master 700和Pentacam测量Kappa角一致性分析
AI讲座:ML的分类方法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治比较
基于事件触发的多智能体输入饱和一致性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