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筋膜炎发病年龄及伴随疾病的初步分析

2019-07-29 08:37张振平白铁阳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16期
关键词:状位膜炎筋膜

张振平 白铁阳 姜 波 白 雪

(辽宁省抚顺市第二医院影像科,辽宁 抚顺 113006)

浅筋膜炎又称纤维织炎,只能算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浅筋膜炎的临床定义为由于劳损、外感风寒等原因引起腰背部富有纤维结缔组织(如筋膜、肌膜、肌腱、韧带)的一种非特异性言行变[1]。多表现为发病部位疼痛,多为酸痛不适,肌肉僵硬板滞,或有重压感,有时可触及变性的肌筋膜及纤维小结,晨起或天气变化及受凉后症状加重,活动后则疼痛减轻,常反复发作[2]。发作时,局部肌肉紧张、痉挛,活动受限,以腰部多见,颈背部也较常见。作者回顾性分析43例浅筋膜炎患者资料,旨在探讨其发病特点及其相伴随疾病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的依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行MR检查,确诊为浅筋膜炎的患者43例,腰部41例,颈部2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25例。年龄23~83岁,平均56.5岁。按照中国年龄分段方法分为青年(18~40岁),中年(41~65岁),老年(66岁及以后)。并详细追问患者病史,无外伤史者29例,有外伤史者14例,其中扭伤者4例,外力冲击伤9例(其中有1例受伤30 d,有1例受伤半年)。

1.2 扫描方法:采用联影UMR560 1.5T磁共振进行扫描,脊柱线圈。定位扫描后,按照常规脊柱相应部位进行扫描,包括矢状位FSE序列T1WI(TR=3000 ms,TE=9.5 ms),层厚:4.0 mm,间距:0.4 mm,FOV:320×320;矢状位FSE序列T2WI(TR=3000,TE=105.6),层厚:4.0 mm,间距:0.4 mm,FOV:320×320;矢状位FSE序列STIR(TR=2829,TE=47.5),层厚:4.0 mm,间距:0.4 mm,FOV:320×320。以及轴位的FSE序列T2WI(TR=3200,TE=96.84),层厚:3.0 mm,间距:0.3 mm,FOV:200×240。

1.3 影像分析评价方法:浅筋膜炎具有典型的MR征象,表现为皮下脂肪间隙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STIR序列上条状或条带状高信号[2-3]。由本科室3名主治医师级别以上的医师对病例进行逐个复诊,均赞同浅筋膜炎的病例方能采用。

图1 矢状位T2WI序列示腰骶部浅筋膜斑片样低信号影。

图2 矢状位T1WI序列示腰骶部浅筋膜斑片样低信号影。

图3 矢状位Stir序列示腰骶部浅筋膜斑片样明显高信号影

图4 轴位T2WI序列示腰4-5间盘水平浅筋膜小片状低信号影。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用[n(%)]表示,组间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行t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在43例浅筋膜炎中,腰部41例,颈部2例。女性占据的比例稍高,为58.1%;中年人为主要的发病人群,占67.4%,中年女性为17例,占总数的39.53%,这其中无外伤史的有13例,占76.47%;大多数患者在半年内均没有脊柱外伤,有29例,占67.44%;有41例患者合并其他引起腰痛的疾病,占95.3%,其中按照发病率的从高到低,依次为椎间盘突出症(37例),棘上棘间韧带炎(17例),椎体终板炎(9例),腰椎滑脱(8例),压缩性骨折(5例),黄韧带肥厚(3例)。

表1 各组年龄分布情况

表2 背部浅筋膜炎伴随的其他引起腰痛的疾病

表3 17例中年女性伴随疾病发病情况

3 讨 论

本次探讨中发现,浅筋膜炎的发病部位以腰部为主,占95.35%,以中年女性为主要发病人群,达到了58.1%,其中中年女性17例,占39.53%,这一部分女性患者通常无外伤史,绝大多数伴有椎间盘突出症,共16例,占94.12%。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以后,在外力作用下,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单独或者连同髓核、软骨终板向外突出,刺激或压迫腰椎神经和神经根引起的以腰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变,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腰腿痛的最常见原因[4]。椎间盘退行性改变为椎间盘突出的内因,急性或慢性损伤造成椎间盘内压增加,为纤维环破裂及髓核突出的外因[5]。

笔者考虑这类中年女性患者发生腰部浅筋膜炎有以下4个原因:①这一年龄段的女性经常进行从事家务劳动等弯腰活动,导致了腰部的过劳损伤。②女性多禀阴柔之气。偏阴体质者,易感受寒湿之邪而耐热[7]。③缺乏足够的锻炼,导致腰肌纤维萎缩,不能支持脊柱的正常生理弯曲及对日常活动的支持。④随着年龄的增长,髓核水分降低,间盘逐渐退变,导致椎间盘突出症。虽然腰痛以间盘源性疼痛最为常见,但不能以偏概全,不能忽视其他引起腰背部疼痛的病因。腰部浅筋膜炎十分常见,约占门诊病例的10%[8]。腰椎MR检查以其特有的抑脂序列,可以明确诸多病因引起的腰痛的诊断,如腰间盘突出症,棘上棘间韧带炎,椎体终板炎等,防止临床的诊断不全面或者误诊。

猜你喜欢
状位膜炎筋膜
不同部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PKP手术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改善情况分析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失衡及椎旁肌退变关系的研究进展
颈椎矢状位参数及其在疾病和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颈肩痛,小心颈肩肌筋膜炎
正常国人脊柱骨盆矢状位排列与腰椎间盘退变的关系研究
筋膜枪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结节性筋膜炎的MRI特征性表现
筋膜枪,真的那么神奇吗
筋膜枪成“网红”消费品
“网红”筋膜枪有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