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消化系统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情况分析

2019-07-29 08:37张淋淋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16期
关键词:感染性有效率新生儿

张淋淋

(辽宁省铁岭县中心医院儿科,辽宁 铁岭 112000)

消化系统感染性疾病是新生儿易患的疾病类型[1-3],若不及时治疗,严重的情况下引发新生儿死亡。寻求有效的诊断和治疗之法,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我院选择120例新生儿消化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资料和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我院接收并治疗的新生儿消化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婴60例,女婴60例,日龄1~23 d,平均日龄(14.75±0.11)d。患儿的病情为:鹅口疮患儿30例,感染性腹泻患儿90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生物统计学方法,对本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诊断方法:①鹅口疮。取患儿口腔入凝块样白膜于载玻片上,滴入1滴浓度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若镜下可见白色念球菌孢子及菌丝,则可以确诊为鹅口疮。②感染性腹泻。参考患儿发病季节、流行病学资料、喂养等方面信息,结合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和大便常规检查、病原学检查结果,综合诊断患儿是否患有感染性腹泻。并诊断患儿是否发生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情况。治疗方法:①鹅口疮:首先采用2%的碳酸氢钠溶液清洗患儿口腔,注意动作轻柔,症状轻微者,采用1%甲紫液针对病变部位进行涂抹,治疗频率为2次/天。症状严重者,应口服制霉苗素治疗,或采用制霉菌素鱼肝油混悬液对患儿口腔进行涂抹,在此基础上,给患儿适量服用维生素B2和维生素C进行治疗。②感染性腹泻:建议感染性腹泻的急性期,应暂停哺乳,时间控制为8~12 h,以免对肠胃造成负担,加重腹泻,症状较为缓解后,最好采用母乳进行喂养,母乳不足者,可添加少量的配方奶进行喂养,以少量多次,由稀到浓为喂养原则。在喂养的基础上,应添加维生素B和维生素C进行治疗。其次,采用液体疗法进行静脉推注或滴注治疗,以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治疗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患儿的血气、电解质等临床指标情况。其三,采用药物治疗。若患儿是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则应该根据大便常规检查结果和药敏试验结果,针对性地选择抗菌药物,较为常用的药物为氨苄西林。若患儿是病毒引起的腹泻,应该采用蒙脱石散进行治疗,以吸附病毒和毒素,保护胃肠道黏膜。若患儿是真菌引起的腹泻,则应该采用口服制霉菌素片或克霉唑进行治疗。其四,可采用微生态调节剂,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制剂进行治疗,以维持胃肠道菌群平衡。

1.3 统计学方法:应用生物统计学SPSS18.0软件对本次研究记录到的统计数据进行处理,治疗有效率以相对数(%)表示,并对统计值进行χ2检验。若P<0.05,则代表数据存在显著差异。

2 结 果

30例鹅口疮患儿,痊愈28例,有效2例,治疗有效率为100%;感染性腹泻患儿90例,痊愈86例,有效3例,治疗有效率为98.89%,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表1 新生儿消化系统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有效率

3 讨 论

新生儿刚离开母体,与外界环境进行直接接触,由于生理解剖结构和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免疫功能低,是易发生消化系统感染疾病的高危人群[4]。如何加强对新生儿消化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以便及时治疗有效的治疗措施,对于确保新生儿生命安全,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一般而言,新生儿消化系统感染性疾病以鹅口疮与感染性腹泻最为常见,此两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点均存在明显差异。经本次研究的诊断资料显示,120例患儿中,30例患有鹅口疮,发病概率为25%,90例患有感染性腹泻,发病概率为75%,可见新生儿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较高,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健康。但由于新生儿尚未表达自身的病情。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加强早期的监测,注意观察新生儿各项生命体征,针对疑似患儿,应加强早期诊断,以便及时确定疾病类型,制定治疗方案,防止病情恶化。本研究显示,鹅口疮患儿和感染性腹泻患儿经治疗后,治疗有效率达100%和98.89%,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感染性有效率新生儿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机械振动辅助排痰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
《思考心电图之177》
早期科学干预新生儿喂哺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研究
新生儿晚断脐联合自然干燥法的护理效果
很有效率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My Fa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