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癌性发热的临床效果评价

2019-07-29 08:37陈永和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16期
关键词:癌性小柴胡汤加减

陈永和

(大连市中心医院,辽宁 大连 116033)

癌性发热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中晚期癌症患者症状表现之一,中医学归属于“内伤发热”范畴。由于癌性发热的病因机制较为复杂,因此目前临床尚未能完全控制中晚期癌症患者癌性发热发生情况[1]。以往临床采取对症处理癌性发热为主,用药后机体体温逐渐降低,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影响生活质量[2]。本次研究旨在探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癌性发热的临床效果及评价。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自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癌性发热患者60例纳入研究。将60例癌性发热患者随机划分两组。研究组:30例,性别:包括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年龄最小48岁,年龄最大69岁,平均年龄为(66.35±5.34)岁。对照组:30例,性别:包括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年龄最小47岁,年龄最大68岁,平均年龄为(66.31±5.40)岁。两组癌性发热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均无显著差异,有可比性(P>0.05)。纳入标准:(1)纳入本研究的患者均低于80岁。(2)纳入本研究的患者均已接受病理诊断确诊恶性肿瘤。(3)纳入本次研究的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或者放化疗而出现发热。(4)纳入本次研究的患者体温均为37.50 ℃以上,且持续发热5 d以上。排除标准:(1)排除消化道反应非常明显的患者。(2)排除对本次研究所用药物过敏的患者。(3)排除不自愿参与或者不积极配合本次研究的患者。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药治疗,具有如下:吲哚美辛栓100 mg,给予患者直肠用药,1日1次,持续至患者恢复正常体温,即可停药。

1.2.2 研究组:研究组采用常规西医药治疗联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常规西医药治疗与对照组相同。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具体如下:方药组成包括柴胡(12 g),黄芩(12 g),清半夏(10 g),人参(10 g),生姜(3 g),甘草(3 g),大枣(5颗)。结合患者的疾病症状体征给予加减,患者体温<38.00 ℃则调整柴胡为15 g;患者体温>38.00 ℃则调整柴胡为30 g;若患者高热持续不退,则加用生石膏(30 g)及知母(10 g);若患者便干,则加用生大黄(3~6 g);若患者咽痛,则加用金银花(10 g)及山豆根(10 g);若患者咳嗽,则加用杏仁(10 g)及紫菀(10 g);若患者湿重,则加用苍白术(10 g)及薏苡仁(30 g);若患者纳差,则加用焦三仙(30 g)及鸡内金(10 g)。把中药与2000 mL清水混合,浸泡2 h,接着加热浓煎两次(分别煎60 min、40 min),将煎液合并并取汁400 mL。1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持续治疗7 d。

1.3 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定标准:结合本次研究工作内容及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疗效划分为3度,即显效、有效、无效。若持续用药治疗7 d后患者体温已恢复正常,且持续观察3 d体温无回升,为显效;若持续用药治疗7 d后患者体温有所降低,但是为恢复至正常,且停药后持续观察体温较稳定,为有效;如持续用药治疗7 d后患者体温未能够控制,而且停药有体温再次回升至治疗前,为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以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本次研究的两组数据,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χ2检验计量资料,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比较:研究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8.38±1.35)d,对照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13.85±1.85)d;对照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明显长于研究组,t=15.4144,P=0.0000。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3.3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研究组,χ2=4.3556,P=0.0369。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6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χ2=4.3200,P=0.0377。见表2。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n(%)]

3 讨 论

中晚期恶性肿瘤疾病患者多伴有癌性发热,且该症状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未明确,推测与缺氧坏死、组织缺血以及机体大量肿瘤细胞坏死而诱发机体发热。临床以常规治疗为主,退热快速,但容易反复发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效果不甚理想[3-4]。

临床针对癌性发热患者以采取物理降温、症抗感染、解热镇痛等对症处理,虽然起效快速,可是效果维持短,停药后不良反应发生高。临床中医药角度而言,恶性肿瘤属于“积证”[5]。小柴胡汤组成药物包括柴胡、黄芩、清半夏、人参、生姜、甘草、大枣等。小柴胡汤具有清热解毒、疏肝利胆、解表和里、升阳降浊、益气补中之功效。在现代药理学研究小柴胡汤加减可以有助于抗炎降温、调节机体免疫力、促进血管通透性[6-7]。本次研究中,给予研究组癌性发热患者实施常规西医药对症处理联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综上所述,临床结合癌症发热患者的疾病特点,在常规对症处理基础上给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可以明显缩短退热时间,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药物安全性高,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癌性小柴胡汤加减
Modified Gexiazhuyu decoction (膈下逐瘀汤加减方) alleviates chronic salpingitis via p38 signaling pathway
保元汤加减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
恶性肿瘤患者癌性疼痛的护理研究进展
复方参蓉汤加减治疗脾肾两虚型斑秃的临床疗效观察
心律失常患者应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的临床研究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胆囊术后综合征的效果研究
仿生材料用于小柴胡汤复方制剂中重金属镉、铅、汞的同步脱除性能研究
《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癌性爆发痛专家共识(2019年版)
补气养血通脉饮辅助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疗效观察
磁共振高b值弥散加权成像在筛查前列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