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护理小组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中的应用

2019-07-29 08:37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16期
关键词:呼吸衰竭呼吸机例数

宋 敏 管 鑫

(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抚矿总医院(中国医科大学第七临床学院),辽宁 抚顺 113006)

急性呼吸衰竭是指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出现严重缺氧和(或)呼吸性酸中毒者,从而引起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危重疾病。该病在临床上具有发病急促、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等特征,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机械通气是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主要方法,能有效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但是有创机械通气对于患者有一定的创伤,临床应用受限[2]。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双水平正压通气无创呼吸机得到了广泛应用,能适合长期使用,且应用比较方便[3]。不过当前很多患者对于自身疾病与治疗知识比较缺乏,治疗依从性不强,不利于患者康复。呼吸护理小组要求对危重患者实施监测,持续改进护理质量[4]。本文具体探讨了呼吸护理小组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对比(%,±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对比(%,±s)

组别 例数 FEV1 P FEV1/FVC P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2 33.63±12.51 53.31±15.23 <0.05 42.80±13.53 54.98±11.82 <0.05对照组 40 33.94±12.39 46.04±10.93 <0.05 41.54±12.08 47.98±9.11 <0.05 P>0.05 <0.05 >0.05 <0.0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82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纳入标准:符合相关诊断标准,发病到入院时间≤48 h;患者或者家属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符合急性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了此次研究;年龄20~80岁,具有机械通气治疗指证。排除标准:妊娠期、哺乳期妇女;合并心血管、脑血管、内分泌等系统性疾病者;合并恶性肿瘤者;鼻腔及咽、喉部、口腔病变者。其中男42例,女40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76岁,平均年龄(56.93±3.18)岁;平均体质量指数(24.93±3.11)kg/m2;发病到入院时间21.44±4.19h。根据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42例、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

1.2 治疗方法:两组都给予机械通气治疗,选择双水平正压通气无创呼吸机(德国Drager呼吸机),通气模式为压力支持,吸气压在15~20 cm H2O,PEEP 4~6 cm H2O,吸氧浓度40%~60%。 对 照组:在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在医院接受一般性行为指导,回答患者及家属的问题等。观察组:给予呼吸护理小组的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组建呼吸护理小组,由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专科护士组成,负责呼吸衰竭患者护理相关知识的培训、指导与考核,负责护理会诊,负责呼吸衰竭者的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制定了相应的工作制度和职责,改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②调查患者的生活行为,评估患者日常不良生活状况,判断所处行为改变的阶段。③加强心理干预,指导患者学习健康教育指导手册和尝试自我干预计划,强调疾病的严重后果与健康教育对健康的影响,在患者能够自理的情况下积极进行微信与短信沟通,让患者认知自我康复的重要性和作用等。两组观察时间为14 d。

1.3 观察指标:①疗效标准:显效:肺部啰音显著减少/消失,症状显著改善;有效:肺部啰音有所减少,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没有达到有效的疗效标准,患者病情甚至出现了恶化。总有效率=显效例数与有效例数之和除以总例数乘以百分之百。②在治疗前后选择肺功能仪测定与FEV1和FEV1/FVC值。

1.4 统计学方法:选择SPSS14.00软件对计量数据与计数数据进行分析,以均数±标准差(±s)、构成比(%)表示,行t检验、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 果

2.1 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是97.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肺功能指标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FEV1、FEV1/FVC值均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变化更显著(P<0.05)。见表2。

3 讨 论

急性呼吸衰竭可引起机体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需要急诊治疗。机械通气为急性呼吸衰竭的主要治疗方法,可缓解患者的病情。特别是双水平正压通气无创呼吸机具有流量触发和漏气补偿功能,人机同步性能稳定,可让上气道的阻力得以减少,使呼吸系统上气道维持正压,发挥治疗效果[5]。不过机械通气的效果也依赖于护理操作,在护理中要保持人机呼吸同步,指导患者有规律地放松呼吸,取得患者的配合[6]。呼吸护理小组可根据医师的治疗计划和患者在不同的治疗阶段的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护理,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6%,对照组为87.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呼吸护理小组成员也要发挥各自专长,积极对患者实施监测,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此外小组成员要积极跟随主管医师查房,及时观察患者病况,并依据其病况变化予以调整护理计划,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

急性呼吸衰竭可导致高碳酸血症、酸中毒、心律失常等症状,病死率比较高。呼吸护理小组成员包括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专科护士,需要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规范和提高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及管理水平。并定期到病房查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措施落实情况,跟踪效果评价,以确保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过程中的护理质量[7]。也需要继续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开展专科护理活动,创新专科护理新思路,通过循证护理,发掘护理内涵,全面提升呼吸护理小组的临床护理能力。本研究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FEV1、FEV1/FVC值均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变化更显著(P<0.05)。

综上所述,呼吸护理小组应用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中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应用和推广。

猜你喜欢
呼吸衰竭呼吸机例数
柯惠PB840呼吸机故障分析与维修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延续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出院后应用探讨
支气管镜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阻肺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观察糖尿病足护理“五部曲”的健康教育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