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猩红热患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2019-07-29 08:37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16期
关键词:依从性患儿心理

荣 红

(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辽宁 盘锦 124010)

猩红热是由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在临床上多表现为全身皮疹、急性咽炎、扁桃体炎,伴随有感冒发热症状[1]。该病多发病于小儿,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诱发败血症性关节炎、心肌炎、风湿病、肾小球肾炎等疾病[2]。随着生理-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加强对猩红热患儿心理方面的疏导,对促进疾病状况的改善显得尤为重要[3-4]。心理护理的实施流程与程序包括患儿心理状态的评估、心理护理的计划、心理护理的实施、心理护理效果的评价,具体的护理方法比较,但是对猩红热患儿依从性的影响还无相关报道。本文具体探讨了心理护理在猩红热患儿治疗中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表1 两组患儿依从性对比(例)

表2 两组患儿满意度对比(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我院在2016年7月至2018年10月诊治的猩红热患儿45例,纳入标准: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经医院与上级疾控中心诊断为猩红热;患儿年龄6~9岁。排除标准:严重肝肾疾病患儿;合并先天性疾病的患儿。其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9岁,平均年龄(6.67±1.28)岁;平均体质量(22.27±3.11)kg;平均身高(123.33±12.48)cm;入院时平均体温(38.62±0.56)℃;临床表现:弥漫性充血性细小丘疹23例,恢复期手足部趾套样脱皮6例,口周苍白12例,舌乳头突出22例;平均病程(15.30±2.18)d。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5例与对照组20例,两组患儿临床表现、体温、体质量、身高等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

1.2 治疗与护理方法:两组都给予国家标准方法进行治疗,采用青霉素10~20万IU/kg分两次加入生理盐水中静点,青霉素皮试阳性者选用阿奇霉素5~10 mg/kg加入葡萄糖液体静点,1次/天。在治疗过程中都给予营养支持、补充电解质液体、清热解毒等治疗。两组治疗观察14 d。对照组:在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建立心理护理小组,由医师1名、责任护士2名和研究者本人组成护理干预小组,所有参与该研究的成员均接受正规统一的心理测量和护理干预方式的系统培训。②入院时在保持隔离与防止传染的基础上进行远程个体交谈,主要护理内容为建立相互信任和合作关系,分析患儿的身心状况。采用认知重建和行为训练向患儿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定期巩固护理内容,反复修订护理措施,帮助患儿进行总结,了解患儿护理技巧的运用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帮助患儿树立健康信念和战胜疾病的信心。

1.3 观察指标:①记录两组患儿护理期间的依从性状况,非常好:每日服药都可以做到按时按量;一般:每周服药做到按时按量的天数超过4 d;差:无达到上述标准甚或恶化。(非常好+一般)/本组例数×100.0%=依从性。②在护理后通过调查问卷对患儿家长进行进行调查,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个级别。

1.4 统计学方法:选择SPSS20.00分析,资料以均数±标准差或百分比表示,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 果

2.1 依从性对比:随着治疗的进行,所有患儿全身症状好转并顺利出院,观察组患儿的依从性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见表1。

2.2 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满意度为100.0%(25/25),高于对照组的75.0%(15/2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5。

3 讨 论

猩红热是以发热、咽峡炎、疹后脱屑、全身充血性皮疹等感染性中毒性表现为主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病于小儿,对儿童身体健康危害严。抗生素为该病的主要治疗药物,但是不合理应用情况时有发生,导致病程迁延不愈、反复发作[5]。心理护理以患儿为中心,重视对患儿的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采取了以行为锻炼和心理护理为主的综合康复措施,给患儿及其家属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机会。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儿的依从性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特别是该护理模式方便了患儿及家属主动地参与治疗过程,促进了护患沟通,其也遵循一切从患儿的实际出发,不断纠正临床并发症护理实践过程中的偏差,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人员通过有效沟通取得患儿信任,通过询问、观察、查体收集患儿健康资料,明确患儿的健康问题所在。并且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与患儿能够相互尊重和了解,共同认识和明确患儿的问题和引起问题的主要原因,使得患儿缓解焦虑与抑郁情绪,也使得护患双方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融洽的关系。

A族链球菌感染机体后主要通过细胞壁的脂肪酸附着到宿主细胞上,可破坏机体组织的防卫屏障,使感染得以扩散,可使皮肤血管充血,从而诱发猩红热的发生[6]。该病患儿初次发病后虽可产生对红疹毒素的免疫力,但抗菌免疫有特异性,再次感染仍可发病,为此对于持续护理的要求比较高[7]。本研究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满意度为100.0%(25/25),高于对照组的75.0%(15/2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主要在于心理护理可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和护理方案,并及时进行处理,还可促使患儿建立正确的行为,调节情绪,改善护患关系。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研究样本数量较少,且护理的有效性一直存在争议,机制分析不够明确,需下一步进行深入分析。

总之,心理护理在猩红热患儿治疗中的应用能提高患儿依从性,改善护患关系,从而促进患儿的康复。

猜你喜欢
依从性患儿心理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唇腭裂患儿家长围手术期的心理需求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中药药学服务对患者依从性的干预作用研究
心理小测试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