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脑血栓后遗症患者的护理方式临床探讨

2019-07-29 08:37陈陟光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16期
关键词:脑血栓后遗症有效率

陈陟光

(沈阳市中医院针灸科,辽宁 沈阳 110004)

脑血栓是临床中一类较为常见的血管性疾病,老年人是其好发群体,起病急促、致残率与致死率高是本病主要特征。脑血栓患者临床治疗难度相对较大,对其身心健康水平均会产生不同程度影响。老年脑血栓后遗症患者应采用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以使临床治疗与预后质量有所保障[1]。有报道显示,常规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脑血栓后遗症患者中,尽管在优化生活质量以及改善康复效果方面有所成效,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缺陷[2]。我院在对老年脑血栓后遗症患者行优质护理干预后,取得的效果相对可观,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1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脑血栓后遗症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数次影像学检查报告进行解析,其均是由最初的脑梗死发展为脑软化灶,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或丧失,不同程度肢体障碍与语言障碍是其主要临床症状。按照接诊日期的单双数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62~76(71.5±5.1)岁;合并糖尿病12例,高血压10例,高血脂症8例。观察组中男18例,女112例;年龄63~75(71.8±5.4)岁;合并糖尿病13例,高血压10例,高血脂症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行常规治疗,具体包括降血压、降糖与控制血脂、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稳定性、营养支持治疗等。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嘱患者严格遵照医嘱服药;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活动,特殊情况下进行示范,做好出院指导等工作。

1.2.2 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老年脑血栓后遗症患者经常存有偏执、抑郁等负面情绪与心理,直接影响其预后质量。故此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特别是那些子女不常陪伴左右的患者,应积极和他们进行交流,采用治疗成功案例以使患者看到康复曙光,使患者认识到当前实施治疗方案的可行性;②生活护理:为患者创造适宜的修养环境,对病房温湿度进行严格管控,前者最适为23 ℃,后者为55%~65%。定时对患者进行翻身,以防压疮。对于存在吞咽障碍的患者,在吃饭与喝水环节可能出现呛咳现象,甚至食物从鼻腔喷出,此时不宜让患者直接进食,而是轻扣背,在状态稳定下,采用个小勺喂食,遵照少量多次原则,对于急性期患者,可给予一些流质、易消化的食物,例如稠粥、软饭、蔬菜粥、肉末等,鼓励患者采用低盐饮食习惯,并多食用蔬菜瓜果,以促进排便;③肢体与语言功能的护理:脑卒中康复理论指出,大脑具有一定可塑性,并可以进行功能重组。入组研究的脑血栓后遗症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语言功能障碍。在患者病情稳定后,结合患者病例资料编制个性化康复计划,并急性康复宣教,对运动过程的动作、时间、强度进行有效指导,需遵循循序渐进、综合性、个性化等原则。例如在对语言功能训练时,应由简到繁,简到繁,如“e”、“啊”、“歌等。在对肢体功能训练时,先取半坐卧位,不断增加角度,在患者适应下协助他们坐在床边,继而”进行床边站立,在患者可以独立站立并能够维持平衡状下才可以进行步态训练。两组患者均干预4个月,由专业人员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

1.3 观察指标

1.3.1 疗效评估:①显效:肌力恢复至Ⅳ~Ⅴ,语句连贯且清楚,精神状态良好,可执行进行一般工作与生活活动;②有效:肌力提升幅度≥Ⅱ级,可独自行走,多数生活活动课自行完成;③无效:与干预前相比较,肌力改善效果不显著,自理能力没有提升,甚至下降。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数×100%。

1.3.2 焦虑自评量表(SAS):轻度:50~60分,中度:61~70分,重度:>70分。

1.3.3 抑郁自评量表(SDS):中轻度:53~62分,中度:63-72分,重度:>72分。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s)表示SAS、SDS评分,独立样本t对其进行检验;百分率(%)表示临床治疗效果,χ2进行检验。当P<0.05时,证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疗效比较: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其中显效23例,有效5例,无效2例。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3.3%,其中显效16例,有效6例,无效8例。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5)。

2.2 干预前后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均有所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更为理想(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分,s)

表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分,s)

注:与同组干预前相比较,*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SAS SDS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30 58.1±3.4 23.8±2.2*# 61.1±3.8 25.2±2.6*#对照组 30 57.9±3.6 30.2±2.7* 59.9±3.7 33.4±3.4*

3 讨 论

脑血栓后遗症患者通常要经历长期性、系统性的康复治疗才能够恢复身体部分功能,外加多数老年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性疾病,造成整体素质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给康复治疗增加难度。常规康复治疗与护理干预虽然能够改善脑血栓后遗症患者部分功能,但是没有结合患者的心理与情绪状态进行干预[3]。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老年脑血栓后遗症患者康复治疗期间的应用,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心理疏导,并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压疮、并确保营养摄入的全面性与充足性,进一步提升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使患者维持积极乐观情绪状态去参与各项训练,不断强化康复训练计划的针对性与实用性[4-5]。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干预后焦虑和抑郁评分改善效果均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老年脑血栓后遗症患者行综合护理,能够优化其心理状态,改善肌力水平以及语言功能,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脑血栓后遗症有效率
疏血通注射液与奥扎格雷纳联合治疗脑血栓临床效果观察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春天的“后遗症”
你有没有网络消遣的后遗症
两分钟的脑震荡诊断测试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很有效率
睡前一杯水可以预防脑血栓吗
血府逐瘀汤为主治疗脑血栓形成的观察与护理
睡前一杯水可防脑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