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慢性胆囊炎与糖尿病的关联性探讨

2019-07-29 00:40刘爽王晓燕王爱平邓瑞黄艳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9期
关键词:慢性胆囊炎关联性糖尿病

刘爽 王晓燕 王爱平 邓瑞 黄艳

[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慢性胆囊炎与糖尿病之间的关联性。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该院在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9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糖尿病及慢性胆囊炎筛查,观察合并糖尿病患者合并慢性胆囊炎发生率。然后根据患者合并症分为两组,其中合并慢性胆囊炎及糖尿病为A组(36例),合并慢性胆囊炎为B组(54例)。对两组患者采用相同常规治疗方式,再对A组治疗不佳者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患者并发慢性胆囊炎发病率高于未合并糖尿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基础治疗后,B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A组患者经胰岛素强化治疗后,显著提高了治疗效果,改善了患者血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强化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慢性胆囊炎与糖尿病具有密切相关性。

[关键词]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胆囊炎;糖尿病;关联性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5(a)-0021-02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肝脏炎性病变,具有较为复杂的传播途径,病情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机体多器官损伤[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与饮食习惯的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提高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患病率。肝脏作为稳定机体各种激素代谢与血糖稳定的重要脏器,干细胞损伤会影响机体内糖代谢水平,从而导致糖耐量发生异常,合并糖尿病便会加重原本病情。根据相关临床研究资料表明,临床上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发生率为10%~30%,且糖尿病也是胆石症及胆囊炎的致病因素。现阶段,临床上对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主要采用抗病毒治疗,但对于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尚缺乏统一治疗方案[2]。基于此,该次研究对象选取该院在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9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观察合并糖尿病患者合并慢性胆囊炎发生率。然后根据患者合并症分为两组,其中合并慢性胆囊炎及糖尿病为A组(36例),合并慢性胆囊炎为B组(54例),观察治疗效果。现进行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该院收治的9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包括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42例;年龄34~77岁,平均年龄(56.47±6.17)岁;肝病病程1~10年,平均肝病病程(5.16±1.02)年。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②入组半年内未接受任何抗病毒治疗;③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该次研究。排除标准:①伴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精神障碍以及沟通障碍者;②处于哺乳期、妊娠期;③伴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及血液系统疾病。

1.2  方法

经临床筛查后根据患者合并症分为两组,其中合并慢性胆囊炎及糖尿病为A组(36例),合并慢性胆囊炎为B组(54例)。A组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34~75岁,平均年龄(52.12±9.33)岁。B组男性28例,女性26例;年龄35~77岁,平均年龄(53.37±8.79)岁。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A组常规治疗不佳者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具体治疗措施如下。

1.2.1 常规治疗  采用甘利欣、门冬甲镁予以常规护肝治疗,然后辅以第三代头孢加奎诺类抗菌药抗感染治疗,同时采用清热利胆中草药旨在促进患者胆汁排泄。中药方组成药材包括:茵陈30 g,金钱草30 g,虎杖20 g,蒲公英20 g,郁金、大黄、枳壳及香附各10 g。共治疗3周[3]。

1.2.2 胰岛素强化治疗  确诊为糖尿病患者,给予其诺和锐30治疗,给药量为0.3~0.5 U/(kg·d)。糖耐量检测异常者,给予其5~10 U/d精蛋白锌胰岛素治疗,共治疗3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合并慢性胆囊炎与糖尿病发病情况,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及治疗效果。

1.4  统计方法

经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计算。计数资料以(%)形式展开,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形式展开,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合并慢性胆囊炎及糖尿病发病率

9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有12例确诊为糖尿病,24例糖耐量异常,共36例,36例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者全部合并慢性胆囊炎,胆囊炎发病率为100.00%。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患者并发慢性胆囊炎发病率高于未合并糖尿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经基础治疗后,B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A组患者经胰岛素强化治疗后,显著提高了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强化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比较A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

A组患者经治疗后其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肝脏作为机体新陈代谢调节中枢,能够促进生物产物吸收及利用。由于机体肝系统能够摄取葡萄糖,氧化产能,因而肝脏能够有效地维持机体血糖稳定[4]。糖尿病属于代谢性疾病,在临床上主要特点为血糖水平异常升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机体出现过氧化损伤,从而显著地降低了患者T细胞、NK细胞与B细胞等免疫细胞功能,促进肝脏炎症程度的发展,加重肝脏纤维化程度。因此,对于肝脏疾病患者而言,患者的血糖水平也能够对其肝细胞受损情况进行不同程度反映,因而加强对患者血糖值的监控,能够改善预后效果[5]。

慢性胆囊炎作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常见并发症之一,致病原因可能在于患者机体受到免疫损伤,还有学者认为是由于患者胆汁排泌异常或胆汁成分的改变,而导致慢性胆囊炎的发生[6]。该次研究结果表明,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患者并发慢性胆囊炎发病率高于未合并糖尿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患者在临床上更容易并发慢性当囊性疾病。除此之外,两组患者经基础治疗后,B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A组患者经胰岛素强化治疗后,显著提高了治疗效果,改善了患者血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强化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慢性胆囊炎与糖尿病密切相关,糖尿病对患者治疗效果会造成直接影响,但通过胰岛素强化治疗能够促进预后[7]。

综上所述,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慢性胆囊炎与糖尿病具有密切相关性,因而需要加强临床糖尿病早期筛查工作。

[参考文献]

[1]  杨艳萍,李荣辉,于平.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慢性胆囊炎与糖尿病的关联性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31):5.

[2]  何刘,张照如.2型糖尿病对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性分析[J].安徽医药,2017,21(11):2016-2018.

[3]  王永华,陈雄兵,张佳光,等.恩替卡韦和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合并糖尿病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7,29(6):71-73,77.

[4]  周冷潇,韩涛.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发生肝细胞癌的危险因素分析[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7,23(3):214-216.

[5]  刘斌.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7):91-92.

[6]  陈金强,陈子安.乙型病毒性肝炎并发肝源性糖尿病临床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15(6):943-944.

[7]  张庆辉,石好岭,侯森,等.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危险性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5,29(1):76-77,80.

(收稿日期:2019-02-18)

猜你喜欢
慢性胆囊炎关联性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四物汤有效成分的关联性分析
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观察
如何准确认定排污行为和环境损害之间的关联性
一贯煎加味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分析
CRP检测与新生儿感染的关联性
关于矩阵的关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