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设施大棚内哈密瓜褪绿黄化病毒病发生情况及防控对策①

2019-07-30 06:09沈小英
广西植保 2019年2期
关键词:株率网纹瓜类

沈小英

(广西北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北海市 536000)

瓜类褪绿黄化病毒病是由褪绿黄化病毒(Cucurbit chlorotic yellows virus,简称CCYV)引起,通过B型和Q型烟粉虱半持久性传播的一种病毒病,可感染甜瓜、番茄、哈密瓜等多种寄主植物。感病部位通常为中下部叶片,叶片感病后开始褪绿,后黄化,并逐步由下往上发展,叶脉始终保持绿色,心叶常无症状;严重时整株黄化,果实畸形,发病越早对产量、果品的影响越大。近年,随着秋冬蔬菜发展,蔬菜种植期不统一,成为烟粉虱桥梁田,导致瓜类褪绿黄化病毒病在北海市发生为害逐年加重。2018年,哈密瓜、甜瓜尤其大棚哈密瓜严重发生褪绿黄化病毒病,同时蔓延至周边番茄、黄瓜等多种瓜菜上,给农业生产带来极大危害。

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madius)]属同翅目粉虱科,又称棉粉虱、甘薯粉虱、银叶粉虱,寄主范围广,达74科500多种;为害程度高,成虫、若虫均能造成为害,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甚至整株死亡;繁殖能力强,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一年可发生11~15代,世代重叠,在合适的植物上每头雌虫平均产卵200粒以上,是我国主要的危险性害虫之一。烟粉虱可为害瓜菜、果树、花卉、棉花等作物和多种杂草,对大棚瓜类、甜椒、番茄等作物为害尤为严重,并可传播30种植物上的70多种病毒病。

1 病害发生情况

蔬菜产业特别是大棚哈密瓜是北海市农民增收的支柱经济作物。2018年,北海市大棚哈密瓜褪绿黄化病毒病发病严重,出现整株黄化症状,发病株率最高可达90%以上,病瓜小、畸形、不起纹、糖度降低,严重的地块每亩减产700~900 kg,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还感染周边甜瓜、番茄等作物。

1.1 不同地域的发病情况

分别在北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位于北海市银海区平阳镇的基地(以下称农科所基地)、银海区福成镇宁海村(以下称宁海村)、银海区福成镇三合口村(以下称三合口村)、银海区平阳镇东星村(以下称东星村)、铁山港区南康镇坡塘村(以下称坡塘村)、合浦县石康镇天堂村(以下称天堂村)的哈密瓜种植大棚调查了北海市主栽品种“北甜一号”的发病情况(表1)。

表1 北海市不同地域的褪绿黄化病毒病发生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北海市主栽品种北甜一号发病普遍,不同地域管理水平不同,发病率不同。各地最高发病株率均在70%以上,宁海村发病最严重,最高发病株率达96.67%;东星村最高发病株率也在80%以上;农科所基地管理较科学、注意轮作,发病较轻,平均发病率及最高发病率均为最低,分别为7.69%和20.55%。

1.2 不同品种的发病情况

在农科所基地、宁海村调查了北甜一号、网纹二号(未定名)、绿皮网纹一号(未定名)3个品种的发病情况(表2)。每个地点取3个大棚,每个大棚内随机取5行调查病株数,计算病株率。

表2 不同瓜类品种的褪绿黄化病毒病发生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在相同管理水平及环境因素下,同一地区不同品种的发病程度差别明显,北甜一号发病率明显高于叶片紧凑、抗逆性强的网纹二号(未定名)、绿皮网纹一号(未定名),最高发病株率均在50%以上。

综上可见,目前北海市大棚哈密瓜瓜类褪绿黄化病毒病发病普遍,管理水平、品种抗性是影响其发生的2个主要因素,加强管理、品种替代可有效降低发病率。

2 发病原因分析

2.1 种植期不统一,清园不彻底

近年,随着北海市秋冬种蔬菜产业和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大部分产区多年连续种植大棚哈密瓜、大棚周边也主要种植瓜菜等寄主作物且种植期不统一,各地块无法做到统一清园;同时大部分农户不注意清理大棚周边杂草,给烟粉虱提供了桥梁寄主和越冬场所,成为主要虫源。

2.2 烟粉虱繁育迅速,世代重叠严重

烟粉虱发生为害最适温度为25℃~30℃,繁殖速度快,世代重叠严重[2]。北海市常年温暖湿润,蔬菜种植没有明显季节限制,烟粉虱一年可发生10多代,冬季可在设施大棚内繁殖为害,无休眠现象,第二年春季通过种苗移栽或由通风口迁飞到其他大棚或露地为害。

2.3 大棚不符合标准

大部分大棚没有按标准安装缓冲门及压边,烟粉虱可以轻易从这些死角迁入大棚内,大大削弱了防虫网阻隔害虫的作用。此外,防虫网的选择也是是否较好阻隔烟粉虱的关键因素。目前,北海市大部分种植户选择40目的防虫网,而要达到较好的阻隔烟粉虱的效果,一般要求60目以上。

2.4 蜜蜂授粉期间不能使用农药,有利于粉虱繁殖为害

近年,北海市在大棚哈密瓜上大力推广蜜蜂授粉技术,极大节省了人力物力,但授粉期间严禁喷施对蜜蜂敏感的农药,药剂选择范围极小,给烟粉虱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此时也正是作物敏感时期,一旦染病,后期果实小、严重畸形、不起网纹,严重降低产量,影响果品质量。

2.5 烟粉虱特效药少,抗性明显

目前,市面上防治烟粉虱的特效药少,筛选试验报道不多,多用噻虫嗪、阿维菌素、啶虫脒、烯啶虫胺等药剂,但烟粉虱繁殖快,体表覆盖蜡质不易防治,容易产生抗药性,导致田间防效及持效时间均不太理想。

3 防治措施

3.1 选择无病苗及抗病品种

选择移栽不带病毒的种苗,试验引进一批适合本地种植、抗病性强的品种。选择叶片紧凑、抗逆性强的甬甜168、黄皮9818等品种[3]。

3.2 做好清园及改造大棚工作

作物收获后及时做好清园工作,清理周边杂草,减少越冬虫源。严格按照大棚要求做好压边,特别是靠近地面部分的防虫网要固定密封;同时增加缓冲门,防止人进出时烟粉虱进入大棚。

3.3 推广绿色防控技术,选择高效低毒生物农药

通过悬挂黄板、释放丽蚜小蜂[4]等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药使用频次及用量。蜜蜂授粉期间提前喷施螺虫乙酯等持效期长、高效低毒的生物农药,降低对蜜蜂的影响,保证授粉顺利完成。

3.4 种植烟粉虱低嗜好性植物

据观察,与哈密瓜大棚相邻的苦瓜几乎找不到烟粉虱,因此,在大棚周边种植芹菜、薄荷[5]、苦瓜等对烟粉虱具有较好驱避作用的植物,可有效驱避烟粉虱。

猜你喜欢
株率网纹瓜类
链格孢菌侵染采后伽师瓜抗病关键酶活性变化规律
2021年大通县油菜三甲害虫药效防治试验报告
澳洲坚果杂交子代开花调查分析
种植流翔高钙网纹瓜 山东农民唱响增收曲
三化螟田间为害丛率与为害株率相关性研究及应用
2018年泰山东麓和南麓甜樱桃主产区冻害情况调查
瓜类炭疽病发病症状及其防治技术
瓜类灰霉病发病症状及其防治技术
瓜类蔓枯病发病症状及其防治技术
瓜类白粉病发病症状及其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