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17世纪欧洲古典绘画材料技法的实验探索

2019-07-31 02:04杨晶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鲁本斯暗部调色盘

摘要:本文以17世纪欧洲古典大师鲁本斯和伦勃朗的绘画材料技法为例,介绍两位大师的基底层制作、间接画法与步骤、媒介剂和光油的制作与使用。研究鲁本斯和伦勃朗的油画作品,感受他们对暗部的尊重、对亮部认识的觉醒。本文就探索多层透明罩染技法及媒介部分的使用,特别是悬浊液的制作与使用部分做了很多实验,毕竟关于鲁本斯和伦勃朗材料技法的探索最重要的是一种实验精神。

关键字:古典绘画  间接画法  悬浊液

全球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大众审美需求越来越高,近年来“复古风”的出现恰恰反映了大众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在国内美术界,一直有一批探索欧洲古典绘画材料技法的爱好者及职业画家,笔者就属于其中。笔者很荣幸在硬石修复学院古典油画修复专家丹尼艾拉·赛拉诺博士和意大利佛罗伦萨古典学院丹妮拉·阿斯通教授两位老师指导下,探索17世纪欧洲古典大师鲁本斯和伦勃朗的绘画材料技法。

1.基底层制作

1.1鲁本斯和伦勃朗支撑物

鲁本斯和伦勃朗使用的支撑物主要有两种:木头和布。大师们在木质支撑物上会使用胶加碳酸钙做水性基底层,木质支撑物向布面支撑物转变中,支撑物从很坚硬的底变成了柔软的编织物,硬度发生了变化,从而导致纯胶加碳酸钙这样的基底会很脆,大師们开始尝试水性基底中加入油性材料制作半油性基底层,整体上提高了底子韧度。在伦勃朗的画面里会有一些像画上去的线条,其实这些线条是木质支撑物上随木纹所产生的纹路,从源头去反思大师支撑物所呈现的画面效果尤为重要。

1.2鲁本斯和伦勃朗基底层

鲁本斯和伦勃朗使用的基底层材料有铅白、重质碳酸钙、土黄/土红、灯黑、冷榨亚麻油。鲁本斯准备层使用刮刀在兔皮胶层上刮土黄色颜料,然后再做有色层即亮白或亮黄灰色层,此有色层有一种刷上去飞白的笔触感。从鲁本斯未完成的作品中可见:不同位置会用不同底色来做基底层,这充分说明了鲁本斯在做底色之前就考虑到了最后完成的画面效果。伦勃朗准备层使用刮刀在兔皮胶层上刮

土红色颜料,然后再做土黄有色层,此有色层能透出土红底色。探索伦勃朗在土红色底子上用少量铅白做灰底色,同样得到发灰的土红色,这样大量节省铅白的使用。在当今,保持宽视野且严谨的态度探索鲁本斯和伦勃朗基底层具有启发指导性意义。

2.间接画法与步骤

2.1间接画法最核心的部分

2.1.1对起稿用色的共识:

利用含锰或铁土色类的矿物质色粉生赭或熟赭起稿,对画面的保存和干燥都会有好的效果。用生褐或熟褐起稿后使用熟赭为画面做素描关系或光影关系。

2.1.2对暗部的尊重:

对于暗部薄厚关系的把握,两位大师在处理暗部有不同的态度,鲁本斯要更加透明一些,而伦勃朗会在暗部继续描绘,没有那么的透明,但暗部和亮部的薄厚关系把控得很好。宗旨在于:暗部透明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把控暗部和亮部的薄厚关系及距离,暗部和亮部不要同时画,否则很容易混乱,导致暗部和亮部会一样厚,甚至是亮部的颜色渗到暗部里去。

2.1.3对亮部认识的觉醒:

两位艺大师对于亮部美感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区别。鲁本斯主张亮部肉色干燥后罩染,此罩染有一定厚度且干笔,在画面最后结尾的部分很小的区域进行点缀和局部调整。衣服部分的绘制要比面部复杂得多,要创造出特殊的装饰效果就会用到多层罩染的方式,其目的是为了达到透明炫彩的效果。伦勃朗年轻时探索亮部具备肌理和厚度的概念:在发光服饰的亮部进行肌理的尝试,利用悬浊液去创造肌理层,画面干、少媒介且有肌理的笔触质感,并采用趁湿画法表现头巾很厚的肌理效果,因此探索伦勃朗亮部肌理要思辨媒介的成分用量及干湿程度。

2.2丹妮拉·阿斯通实验探索出4个调色盘即四个绘画步骤

2.2.1第一个调色盘

第一个调色盘即素描稿阶段,该调色盘比较清淡。左边放了生褐和铅白,它们各占一头,从而创造出一个从重色到白色的渐变色环。暗部使用生褐加铅白加亚麻油,亮部则是底色所透出来的中间灰层次和稍微有些体量感的白颜色。素描稿的阶段是理想状态下的绘画方式,该阶段需要慢下来准确的起稿。

2.2.2第二个调色盘

第二个调色盘即黑白稿阶段,该阶段是探索冷暖关系的准备阶段。象牙黑代替生褐使用,象牙黑加熟褐加铅白混合,再加入松节油和熟亚麻油,白色区域使用核桃油加铅白,选用黑加白调制的冷灰色表现空间感或转折感,在影子里有些反光也可能是加了一点冷灰色进去,某些部分是能够透出底色的,其营造出一种既有底色里的暖颜色,还有后面上去的冷颜色,这种冷暖交替的层次感就会创造出一种透明的感觉。

2.2.3第三个调色盘

第三个调色盘即限色调色盘,其颜色有:象牙黑、土红、土黄、铅白或钛白。将限色调色盘分成三个区域:暗部区、中间调和亮部区。亮部既有笔触感又有肌理感,会出现整体色调。圆球体暗部区域用熟褐去制造出透明的色层,亮部区域笔触非常干且肌理感极强,其核心是透明技法的逻辑:在画面中要得到暖色,采用分层画的方法,就先要画冷的颜色;如要得到冷色则要先画暖的颜色,如第二步过渡到第三步,圆球体亮部由冷灰色调变成了暖色调,暖色并没有盖住灰颜色,画面出现了冷暖交错透明感,肌肤的特征正是一个冷暖交错的半透明的透明画法。

2.2.4第四个调色盘

第四个调色盘即全色调色盘,其颜色有:象牙黑、钴蓝、土红、朱砂、土黄、铅白或钛白;色素黄和色素红、紫红色或茜素红、茜素黄。染色力极强的是茜素红,添加到其它颜色中会极强地影响该颜色的色相,古代大师常用稀释后的茜素红或茜素黄调和亚麻油在耳朵眼儿、嘴缝和眼角做罩染,强调结构点位置,近看其色相很明显。色素红和色素黄都是同一种强染色色素,尤其要注意其量的使用,色素黄一般不会用来处理肤色,而是用来处理衣服和饰品。

以上丹妮拉·阿斯通实验探索出4个调色盘即四个绘画步骤,呈现了17世纪欧洲古典油画间接画法的理想创作过程。

3.媒介剂

3.1鲁本斯和伦勃朗媒介剂:

鲁本斯使用的媒介剂主要有亚麻油和核桃油,核桃油用来调蓝色和白色,其它用亚麻油调,使用的添加物有碳酸钙和石英,使用少量催干剂埃及蓝。伦勃朗使用媒介剂有亚麻油、核桃油、熟油、日晒油、罂粟油、悬浊液,具体使用的是什么样的悬浊液,还需要我们带着实验的精神去了解伦勃朗画面中鸡蛋悬浊液用法。

3.2悬浊液

3.2.1悬浊液的概念

悬浊液即油和蛋白质的混合物。糊状媒介剂在伦勃朗和鲁本斯的画面里都有,但悬浊液只有伦勃朗会使用,颜色里加入糊状媒介剂会使颜色更加油亮和透明,重颜色会变色而亮颜色无变化,大师只在亮部使用这种糊状媒介剂,暗部慎用,所用糊状媒介都会在有限时间里失掉形状。三种悬浊液实验如下表:

3.2.2悬浊液制作:

静油+碳酸钙+1个蛋清实验过程:先放入1个鸡蛋清搅拌直到产生白色泡泡,中间发泡不要停,加入静油90ml、碳酸钙70g,关键要把一点点加入的碳酸钙粉末磨开,做好后效果很结实能挂得住型,常温状态下保存期1个星期,厚实的肌理一天能干。这个实验使用70g碳酸钙,其它都是用110g碳酸钙,这个系列悬浊液里面碳酸钙比例是有变化的,往里加碳酸钙时配合油的量,根据它的粘稠度来控制它的用量。

3.2.3悬浊液的使用:

悬浊液只能在亮部使用,暗部慎用。加入悬浊液就不需加其它媒介剂,悬浊液不能当白色使用。三种悬浊液加颜色的使用效果如下图:悬浊液画亮部,推荐使用刮刀混合颜料。亮部颜色加悬浊液绘画效果更立体,很干、少媒介且有笔触的肌理质感。油是连接绘画层和画布的粘结剂,悬浊液不够油就会脱落下来,在画布上只有碳酸钙和油就会裂开,因为画布是软的纤维,干了就会开裂。悬浊液调亮部颜色在变干的过程中自身会产生润泽透明的感觉。

4.光油

光油是一种合成树脂。任何一种光油,比如达玛树脂、玛蒂树脂加松节油溶解出的光油都不能和媒介剂混在一起,有能力控制光油层的前提条件是光油只有一层,且光油不能被混合到颜色里去。光油的分类及制作:①玛蒂脂+松节油泡,更容易变黄;达玛脂+松节油泡,更脆的结膜。②碳氢树脂+石油精炼油即重画光油,碳氢比醛酸脂更容易去除。③醛酸树脂+石油提取物+有毒性石油提取物即重画光油,有光亮的效果。④丙烯酸树脂+酒精/洗甲油。⑤虫胶+酒精。光油的使用:光油一般用在绘画结束之后上光,光油不能当成媒介剂调颜色所使用。颜色里的光亮度是最后光油上光时的效果。直接用光油加颜料会导致画面开裂,原因在于:①光油本身会变黄;②颜色本身含有其它媒介,光油加的量不同導致收缩和扩张的力度也就不同;③光油本身较脆,导致整个色层失去活性,最终画面开裂。透纳把玛蒂树脂放到棕色里,棕色明暗对比会越来越强,玛蒂树脂在变暗中会让棕色不会受影响,达玛树脂用到海水发黄的部分,透纳使用光油是配合着颜色的倾向性来主动控制光油变黄的特性。

小结

本文从四部分内容介绍了17世纪欧洲古典大师鲁本斯和伦勃朗的绘画材料技法:基底层制作、间接画法与步骤、媒介剂和光油的制作与使用。研究鲁本斯和伦勃朗的油画作品,让我们感受他们对暗部的尊重和对亮部认识的觉醒。本文就探索多层透明罩染技法及媒介部分的使用,特别是悬浊液的制作与使用部分做了很多实验,毕竟关于鲁本斯和伦勃朗材料技法的探索最重要的是一种实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TIAC缇亚艺术订阅 .TIAC北京 17世纪欧洲古典绘画材料技法演示与临摹高级研修班.[Z].2017-11-21. http://m.sohu.com/news/a/205843283_734734.

[2]文库下载.油画的直接画法与间接画法.[Z].2018-03.https://www.wenkuxiazai.com/doc/4a578c24647d27284b7351ee.html.

[3]高家明.坦培拉在油画教学中的重要性[J].美术大观,2014年5期.

[4]姚尔畅.油画材料与技法基础[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18.

[5]田雨鹭、庞博主编.李晓刚对坦培拉混合技法的艺术研究[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17.

[6]凯特·威尔森著,周君蓉、黄超成译.现代绘画材料技法全书[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杨晶(1983年1月3日-),汉,女,湖南省常德市人,硕士、讲师,当前主要研究方向美术学油画方向。

猜你喜欢
鲁本斯暗部调色盘
素描暗部中的形式语言探析
调色盘
大自然的灵动色彩
夏日调色盘
浅谈鲁本斯的绘画贡献及影响
古典主义绘画的技法及特点
时尚调色盘
怎样拍摄夜景照片
素描石膏的写实技巧
斯大林替身的传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