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精准扶贫的实施路径研究

2019-08-01 01:31封志红李乐晨
都市生活 2019年5期
关键词:精准扶贫乡村振兴

封志红 李乐晨

摘 要:本文立足于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探究乡村振兴与农村精准扶贫战略二者的逻辑联系,并以河北张家口市的调研实际做为案例分析,结合相关的文献资料,分析张家口市在实施精准扶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搭建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二者之间的融洽机制,更加有效地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探究精准扶贫的实施路径,从而推进张家口市贫困村得以长期脱贫致富,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

关键词:乡村振兴 农村贫困 精准扶贫 特色扶贫

1.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下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为农村的综合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乡村振兴,其首要问题是实现生活富裕,而富裕最基本的要求是实现贫困人口脱贫。但目前仍存在偏远地区农村深度贫困的现象,贫困程度高、脱贫难度大、扶贫成本高等问题。需要我们坚持精准扶贫的政策,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本文旨在发现精准扶贫实施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挑战,为今后贫困地区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贫困问题不同程度的存在于每个社会,在封闭的环境使得其贫困问题出现“恶性循环”即由于收入水平低而导致储蓄和消费水平低,进而影响资本的形成和生产水平,低生产水平又导致低收入,由此形成贫困现象的往复循环。为避免恶性循环鼓励城市资本进入农村,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对贫困地区的经济起到极大的帮助和带动作用。

2.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扶貧的联系

精准扶贫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及构成,在实施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农村扶贫将面临新的任务和新的挑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新时代“三农问题”发展的行动指南,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大目标。

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之间是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的关系。精准扶贫通过政策性措施,精准瞄准贫困地区和贫困户推进脱贫攻坚,解决农村贫穷落后的问题,为进一步乡村振兴奠定基础;乡村振兴在协调城乡人力物力资本等要素配置,实现帕累托最优的过程中,给乡村地区发展带来了机遇,极大的强化了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降低了精准扶贫的制度费用,带动了贫困地区农民的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实现脱贫任务指日可待。

3.精准扶贫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以张家口市为案例分析

张家口市又称“武城”,是河北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地处京、冀、晋、蒙的交界处,是沟通中原与北疆、连接中西部资源产区与东部经济带的重要纽带。张家口的农村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张北、康保、沽源等高寒区,贫困深度重,比例高,是最难啃的硬骨头,精准扶贫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严重的问题以及面临着各种困难:

3.1扶贫制度不够完善,社会组织参与度不高。精准扶贫作为一个长期长效的国家政策,它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现状的改善而不断变化。精准扶贫的根本目标是实现精准帮扶和脱贫,帮助贫困人口提高生活水平,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但实际情况和预期效果有一定的差距。虽然政策提出时,不断强调精准识别、分类实施,对于不同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脱贫办法,但是部分政策只停留在表面,对于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无法采取有效的应对方法。

3.2盲目追求脱贫任务的实现,忽视实际贫困程度。扶贫工作的计划落实难以保障,在扶贫工作开始初期,会出台相应的考核机制,对扶贫队伍的工作具有一定要求和约束作用,但在后期扶贫工作落实阶段,要建立相关制度加以规范和落实。不顾农民实际情况和真实的贫困程度而搞政府业绩的行为是我们严格要杜绝的,既浪费了资源,也不能保证在全面小康社会到来之际,真正实现脱贫,农民真正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需要我们通过实际行动来共同努力。

3.3 贫困人口文化水平过低,脱贫观念淡薄。贫困人口大多是长期处于贫困地区,日常收入来源极其有限,对于生活形成了自身的思维惯性。贫困地区农民受教育程度低,文化素质不高,由于长期贫困的环境,教育资源匮乏,农民无法对国家政策形成客观的认知,对脱贫事业也没有清晰的认识,这就导致了精准扶贫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贫困人口的不理解和不作为,再加上农村相对封闭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不能接受新事物新政策,对扶贫工作理解不深刻,农户由于文化程度低,对国家政策不理解,只是单方面不愿意脱贫。

4.推动精准扶贫实施的对策建议

4.1加强监管,落实精准扶贫政策。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情系农民,为解决农民贫穷落后的生活状态而做出的决策,政府的出发点是为广大农民群众谋福利的要建立健全脱贫攻坚考核指标体系,在制定相关目标时,配套制定相关监督机制保证其可行性和有效性,杜绝“形象工程”,扶贫队伍应当严格按照规定落实精准扶贫政策,从实际出发,干实事,制定严格的工作考核体系,明确每个人的职责为改善农民生活,实现稳定脱贫而持续努力。

4.2 加大内生动力培育力度。张家口深度贫困地区由于交通不便,长期封闭,教育水平落后,使当地人形成因循守旧的心理,对外来新文化容易产生排斥的心理。消极认命的人生观、懒惰懈怠的生活方式,宗教势力和封建迷信很容易渗透,导致“懒散慢”现象根深蒂固。政府需要通过扶贫先扶智的措施,提升农民的思想道德观念,通过评选当地优秀的农民起到带头模范的作用,选举“致富之星”“脱贫之星”“帮扶之星”激励普通农户转变观念,激发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4.3 完善组织领导和监督机制。增强扶贫干部队伍的责任心和战斗力,加强监管,完善各级部门领导间的相互监督激励机制,规范领导人员的行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绝非朝夕之功,不是轻轻松松就能解决的,各级政策部门在制定行动规划是一定要切合实际情况,扶贫标准不能随意降低,必须实施严格的组织考核评估,完善扶贫监督,扶贫标准不能随意降低,坚持年度脱贫攻坚报告和监督检查机制,加强督查问责,对不严不实、弄虚作假的要严肃处理。

4.4 转变文化观念,提高贫困户脱贫自主性。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必须通过各种措施提高贫困户的脱贫自主性,扶贫工作不只是物质层面的帮助,更离不开精神上的支撑,扶贫的关键是贫困户自身思想的转变,提高自身对于贫困的重视,摆脱传统落后的思想观念,主动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思想上的贫困才是贫困的内在根源。村级干部队伍的建设尤为重要,加大对农户的农业知识方面的培训力度,通过宣讲和培训,鼓舞激励农户通过自身共同努力实现摆脱贫困和致富的动力。

5.结论

精准扶贫战略要趁机抓住当前乡村振兴的机遇,利用乡村振兴引来的人才资本搞农村建设,在此基础上更加有利于扶贫攻坚任务的早日实现,帮助广大人民群众脱贫致富,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打好铺垫。脱贫攻坚是我国当前减贫的主要任务和基本方式,它与城乡融合发展、共同富裕、质量兴农、乡村绿色发展、乡村文化兴盛和乡村善治一起,共同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参考文献:

[1] 郑风田.等、靠、要思想是我国农村最大的“贫困”[J].农村工作通讯,2017(15):48.

[2] 袁彪.基于精准扶贫视角下的乡村振兴发展路径探索[J].农业经济,2018(07):47-48.

[3] 许加星,高猛.乡村振兴视角下的精准扶贫研究[J].管理观察,2018(20):107-108.

[4] 朱家舜,王朗.乡村振兴战略下精准扶贫策略[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22):190-192.

猜你喜欢
精准扶贫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精准审计的现状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