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安徽省经济增长对传统资源型产业路径的依赖
——基于安徽省投入产出表的动态分析

2019-08-02 01:26李艳芬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产业部门资源型投入产出

李艳芬

(淮南师范学院,安徽 淮南 32038)

引 言

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经济快速增长,并保持着中高速增长,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但是安徽省是典型的资源大省,矿产资源丰富②,2013年国务院 《关于印发全国资源型城市 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的通知中将安徽省的 11个县市:宿州市、淮北市、淮南市、亳州市、滁州市、马鞍山市、铜陵市、池州市、宣城市、巢湖市、颍上县被定为国家级资源型城市,资源型城市肯定面临资源约束,尤其是目前自然资源枯竭的城市以及依赖矿产等自然资源为支柱产业的城市如何保持可持续发展,如何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经济新常态下,曾经为安徽省经济做出突出贡献的淮南、淮北、马鞍山、铜陵等资源型城市均出现发展乏力,经济增长下降,特别是淮南市,2014年GDP 等几项重要经济指标均出现负增长。铜陵市2012年财政收入增速达到10.1%,2013年增速仅为0.9%,2014年增速仅为1.5%。如何实现安徽省整体经济可持续发展,传统资源产业转型升级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极具理论和现实意义。之前的文献研究自然资源和经济增长一般都是通过区域资源消耗量与经济增长率之间进行做相关或回归分析(邵帅,齐中英,2008;徐康宁,韩剑 2005;胡援成,肖德勇,2007),得出系数,判断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理论上该种核算方式不能完全判断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自然资源对相关产品的贡献、对相关产业的贡献及最终流向等从简单的资源消耗总量数据难以真实反映。本文借助投入产出表42个部门数据和中间消耗矩阵以及直接消耗系数、增加值率、影响力系数和感应系数等指标动态分析2002-2012年安徽省资源型产业部门与其他产业部门间关联度、自然资源③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通过投入产出实证分析结果找出安徽省传统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的后续产业路径以及方向,这对安徽省乃至全国资源型大省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都将有一定理论意义。

一、安徽省1978-2017年三大产业占比、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

分析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通常整体来看三大产业与经济增长率变化趋势图直接显现。

图1 安徽省1978-2017年经济增长与三大产业变化趋势图

上图中安徽省第二产业占比自1990年前后一直到现在都处于三大产业占比之首,但是自2004年后到2012年第二产业占比呈现逐年增长达至最大,经济增长率也在2010-2012年达到最高,这与投入产出数据算出来的资源型产业(煤炭采选产品部门)增加值占比及影响力和感应系数在2012年大于1的结果相吻合,进一步说明安徽省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传统资源的依赖较强,2012年后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相关产业对安徽省经济发展的拉推力,这与后面部分计算的服务业增加值率及相关指标的2012年后的趋势基本相同,也暗示安徽省近几年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进行主导政策支持的转型升级政策起到重要作用,从三大产业占比趋势图也说明安徽省经济发展过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一定程度上也实现了经济发展新常态,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安徽省经济如何实现经济持续增长。

表1 安徽省1989-2017年经济增长总量与能源消耗总量相关关系

表2 安徽省1989-2017年经济增长总量与能源消耗总量回归关系

从安徽省能源消耗总量与经济增长总量回归结果来看,二者存在强相关性,相关系数高达0.976,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二者回归系数为0.2304,代表经济增量每增加1个单位,能源消耗总量就是0.2304个单位,表明安徽省自1989年-2017年间经济增长中能源消耗的推动极大,这也是安徽省作为资源型大省的理论上成立的结论,如何降低能耗,去产能,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本文将在后面部分利用投入产出数据进行动态分析,从而破解安徽省未来经济可持续对能源资源的依赖。

表3 安徽省2002、2007 和2012年各产业部门增加值率和中间投入率(%)

二、利用投入产出表测算安徽省资源依赖型产业结构及特征

(一)安徽省产业发展状况及产业间关联度投入产模型测度

分析全国或区域产业结构经济关联的实证方法中,投入产出模型被经常利用,其能从实证角度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寻求思路。本文主要利用安徽省2002-2012年投入产出表数据,计算增加值率、中间投入率分析安徽省的煤炭资源、有色金属资源产业发展状况,同时分别计算出二者的直接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来分析与安徽省42个产业部门的互动关系。

1、安徽省产业发展水平及结构特征变迁

利用投入产出表数据进行测度产业发展水平的指标最常用的就是增加值率和产业中间投入率。其中,投入产出表中: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一个产业部门的增加值率表示该部门的投入产出效益以其在经济发展中的水平,该部门增加值率越高,表明该产业经济效益越好,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反之亦然。一个部门的生产投入=中间投入+增加值,如果该部门的增加值率越高,中间投入率就越低。中间投入率表明其他产业部门对该产业部门的中间原料投入占比,该比率越高表明该产业对其他产业带动越强,但附加值就会减少。

表4 安徽省2012年42个细分产业部门的增加值排名

从安徽省近三年的投入产出表数据得知,安徽省的产业结构中,2012年煤炭产业、有色金属和非有色金属产业部门的增加值分别为5895069.5108114、2303273.55125124、654087.072485395,三大部门并未占到所有部门产值增加的前三名。农林牧渔产品和服务排名第一,也说明安徽省新兴农业的产值在增加,科技兴农举措有很大成效。

除了非有色金属产业部门增加值没有占到所有42个部门的前列,其他另个资源型产业部门占比相对较大,2012年数据比2007年数据有降低趋势,这与去产能调结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基本吻合,但是相较其他产业部门煤炭采选和有色金属部门增加值依然居于前列,说明安徽省经济发展中资源型支柱产业地位。但从增加值数据来看,安徽省依靠自然资源产业发展的思路已经改变,部门产业已经升级,表3中尤其2012年年教育部门增加值占比为0.666710352,文化、体育和娱乐占比0.70335607,房地产占比 0.665042496,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占比0.602798248,批发和零售占比0.692440338 以及新兴科技产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占比0.487895817,都表明安徽省经济增长中,经济发展对传统自然资源的依赖已有很大的改善,更注重服务业以及新兴产业的发展。2007—2012年,安徽省资源型相关产业部门的中间投入率大多呈现上升趋势,表明该产业部门对其他相关产业的带动能力提高,但附加值低,工业部门的低附加值、高带动特征会依然对传统煤炭有色金属等自然资源产生依赖尤其建筑业增幅较大,但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品、仪表仪器、专用设备、其他制造产品、服务业的等部门均出现呈现下降趋势。表明这些产业部门对过敏经济其他产业虽然带动力没有前者高,但是已经减弱了对传统自然资源的逐步依赖。上述安徽省产业结构及发展变化,服务业发展水平提升,能够在产业结构转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及其他社会服务业等部门的增加值率上升快速,2012年较2007年增长幅度均超过 20%。居民服务、其他修理、批发和零售贸易业、租赁、商务服务与旅游业等也有较高增幅。

表5 安徽省2002、2007 和2012年各产业部门对煤炭产业、金属矿采选产品产业及非金属矿和其他矿采选产品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的变化(%)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安徽省200、2007 及2012年投入产出表计算得到

2、安徽省各产业间对煤炭产业、有色金属产业及无色金属产业的依赖分析该部分利用投入产出数据求出直接消耗系数然后进行2012 与前2个5年前的直接消耗系数进行动态,直接消耗系数表示产业部门间的消耗需求,本文想通过测算安徽省各细分产业部门对煤炭产业、有色金属及非金属矿和其他矿采选产品产业部门的依赖强度及依赖程度变迁。表4数据可以看出,安徽省2007年有50%的产业部门 (即 21个部门)对煤炭采选业的依赖增强,到2012年对其煤炭采选业的依赖部门减至15个,超过50% 的产业部门对煤炭采选业的依赖都有所下降,卫生和社会工作、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等部门依赖程度减幅最大。但是包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服务、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服务业、居民服务维修、金融业等产业对煤炭产业依赖依然较强。金融业、服务业依赖程度较强究其原因可能是金融行业投入煤炭采选业有关,这暗示安徽省经济发展与煤炭产业、金融有色等资源型产业密切相关,对金属矿采选产业的消耗依赖为30个部门,,非金属矿和其他矿采选产业部门为23个,其中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服务业对后二者依赖程度在全部产业部门中都是最强的,这也表明金属与非金属矿产业的后续产业仍处于低端连续,并未完成高技术含量的转型升级。

表6 安徽省2007年及2012年各产业部门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

(二)安徽省各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波动影响变化

一般来说,投入产出表中用于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波动效用最主要指标是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前者反应产业部门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各列和的总计除以部门个数所得到的平均值与各部门列和的比率,反映了该部门对所有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的相对水平。影响力程度和影响力系数越大,说明该部门对其他部门的拉动作用越大,当影响力系数 α〉 1 时 ,表示第j 部门的生产对其他部门所产生的生产波及影响程度超过社会平均影响力水平,反之亦然。与影响力系数相近的另一个指标是感应度系数,它是指当国民经济各部门都增加一个单位的最终需求时,某一部门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也就是需要该部门为其他部门的生产而提供的供应量,它表示各产业部门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同时感应度系数包括了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而最终需求的生产诱发额和诱发依存度的分析,则可以区分不同部门主要受到消费、投资或出口中哪些需求因素的波及与带动,感应度系数越大,表示该部门受到其他部门需求的影响越大。

上表数据结果显示,2007年影响力大于1 的产业部门有农林牧渔产品和服务、食品和烟草、化学产品、非金属矿物制品、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燃气生产和供应、水的生产和供应、房地产、教育、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产业部门,尤其燃气生产和供应部门影响力系数达到4 以上。2012年,影响力系数大于 1 的产业部门比2007年多了煤炭煤炭采选产品与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少了教育、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这与2012年煤炭黄金十年时间正好吻合,煤炭产业无疑是安徽省经济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同时煤炭产业拉动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产业部门,但2007年和2012年服务业影响力系数均都小于1,说明服务业相关产业部门对其他产业部门拉动并不强,而建筑业已经表现出较强拉动作用,对其他行业的拉动明显。感应度系数通常反映各产业部门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发挥基础性作用。2007年和2012年的感应度系数均大于1,对安徽省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撑,煤炭煤炭采选产品、金属矿采选产品、非金属矿和其他矿采选产品在2007年均大于1,2012年金属矿采选产品降至小于1,但是煤炭煤炭采选产品、非金属矿和其他矿采选产品这两个产业部门对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都起到很大的推动力,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服务的感应度系数竟然高达13.52689891,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感应系数也大于1,说明安徽省服务业已经开始对经济发展起到很强的推动力,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品既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同时具有较强的感应度,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部门,但该产业部门应积极发展高端升级,成为煤炭采选业的后续产业,煤炭采选产品2012年的感应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分别都大于1,对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强大的拉力和推力,是安徽省主要的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批发和零售、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对安徽省经济在2012年时已经产生了较大的推力,也对其他产业部门产生的推力。说明服务业已经从趋势上成为安徽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产业。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运用 2002年、2007年和 2012年安徽省的投入产出表动态分析了安徽省产业发展水平及产业结构转型的效果,主要结论如下 :

第一:安徽省依然是煤炭资源依赖型产业结构,煤炭采选业的支柱地位在2012年得到强化,说明2012年前后安徽省资源型城市资源型产业对安徽省经济增长2002—2012年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效果一般,煤炭产业和金属产业、非金属产业部门和经济增长依赖煤炭产业的局面未得到改变,但从图1数据,2012年后资源型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被依赖关系有所下降,但从能耗数据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数据来看,二者存在较强相关,安徽省经济发展依赖资源型产业的路径有所改变,产业结构一定程度上完成转型升级但还具有路径依赖惯性。

第二:安徽省教育、文卫以及服务业相关增加值在 GDP 中的比重有所提升,发展水平提高,但与其他产业部门间的互动关系较局,同时也是安徽省关联效应较好的产业部门,可作为煤炭采选业的重点接续产业发展。在以上结论和启示的基础上。

本文基于安徽现代化五大发展理念及上述实证结果,提出以下有关安徽省产业转型的政策建议:

第一:安徽省目前经济发展中资源型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力和推力仍然是支柱产业之一,但必须进行产业转型升级,而转型升级的核心是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即把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益转为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高质量、高效益,把粗放型转为集约型,而不是单纯的转行业。煤炭产业及安徽省其他资源型相关产业都是国家去产能的对象,遭遇转型阵痛,但又必须完成新旧动能转换,唯一出路就是创新发展,提升煤炭等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提升增加值,降低能耗,延长该类型产业的产业链,从上述计算结果来看,安徽省资源型产业延长链产业:医药化工化学化工、专用设备、金属冶金制造及相关服务业等。

第二,基于传统资源型产业转型,可以走煤焦、煤化、煤电、冶金、建材深度融合发展的路子,坚定不移关闭小煤窑,淘汰落后产能;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构建循环经济体系,培育壮大农产品深加工,利用生物资源再利用、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等产业最大限度发挥创新对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发挥市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高经济增长动力活力。应对传统资源型产业的连续产业进行灵活补贴,大力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如以 R & D 投资、税收减免等方式鼓励企业研发,模仿新技术,以低息方式帮助企业融资,从而贯通传统产业的接续产业高端升级。

第三,结合安徽省相关数据,金属采选业的延长链产业:机械制造、模具加工、专用设备、建筑业等,同时也要大力发展服务业尤其教育文卫 (从投入产出表数据计算结果明显看到该产业对安徽省经济的拉力巨大),对其相关产业部门进行政策补贴。

第四,安徽省政府应在已有人才引进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人力资本结构升级和防止已有人力资本外流。内生增长理论中专门论述人力资本发展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增长的关键内生动力,传统资源型相关产业和其接续产业的人力资本需求是不同的,为促进接续产业发展,需要对现有人力资本结构进行优化,培育接续产业所需的高技术人才,制定完善的传统资源型产业相关及连续产业的高技能人才引进政策。

注释:

①目前收集到最新的投入产出表是2012年,这对于安徽省近5年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路径的分析可能会存在一定滞后,但是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是目前产业结构及产业关联度最好的分析方法之一。

②截止2017年年底,全省已发现的矿种为128 种(计算到亚矿种为161 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124 种(含亚矿种),其中能源矿种6 种,金属矿种23 种,非金属矿种93 种,水气矿种 2 种。

③本文主要分析了三个最主要的资源型部门:煤炭采选产品、金属矿采选产品、非金属矿和其他矿采选产品部门

猜你喜欢
产业部门资源型投入产出
唐山市氮代谢过程分析
山西省产业部门“能—水—碳”耦合研究
资源型城市——湖南涟源市,未来可期
资源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探讨
无锡高新区制造业投入产出分析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将有大动作
产业部门碳排放关联网络研究
——以陕西省为例
基于DEA模型的省域服务业投入产出效率评价
基于DEA-Tobit模型的我国2012—2013年群众体育投入产出效益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湖南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