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企业管理人员认知风格与管理行为探究

2019-08-05 01:45谭章禄
煤矿安全 2019年6期
关键词:眼动静态均值

谭章禄,吴 琦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北京100083)

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煤炭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信息量急速膨胀,并呈现出信息源众多、数据结构复杂等特点。煤炭企业管理人员作为企业的领导核心,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发展负主要责任,管理人员的在生产过程中认知安全信息的行为和做出的决策对企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管理人员在面对同一个问题时,可能会因认知风格的不同而产生决策选择和信息识别效率上的差异。煤炭企业管理人员在认知和决策中的个体差异是研究的重点。

1 问题提出

认知风格,也称认知方式,是个体组织和表示信息时所表现出来的偏好与习惯[1]。认知风格是在知觉记忆和决策等方面所表达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所以认知风格是影响个体进行认知和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美国心理学家Witkin根据人们对于视觉场景的感知依赖程度将个体认知方式划分为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他认为场依存型个体倾向于依照外来线索对信息进行加工,而场独立型个体则倾向于依照内在线索来加工信息,更容易将目标物与背景区分开来[2]。研究表明,场依存者很难从一个场景中离析出知觉单元,相反场独立者很容易从场景中离析出知觉单元。

通过对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认知风格可以从多方面影响个体的心理以及行为,主要从意识激活、信息检索、结果展示和决策4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中,意识激活、信息检索和结果展示都是反映了认知风格对于个体认知的影响。王沛等[3]通过设计实验考察了认知风格在个体刻板印象激活效应中起到的作用。张悦等[4]通过实验论证了认知风格对用户网络健康信息搜索行为存在一定影响。柯青等[5]构建了认知风格与信息搜索行为整合研究的理论模型。康诚等[6]通过设计2组实验分别探究了在不同学习内容的背景下,信息的展示方式对不同认知风格者学习效果的影响。蒋玮等[7]采用视线跟踪法测试了Web环境下消费者认知风格对系统页面复杂度的偏好度。综上所述,认知风格作为一个关键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并指导着管理人员的认知和行为决策。提出假设:认知风格对管理人员的管理行为存在影响,即决策目标偏好和认知效果。

2 实验研究

2.1 实验目的

实验的目的有2个:验证认知方式是否会对管理人员的决策和认知产生影响;验证不同认知风格在可视化方式方面是否存在偏好差异。采用问卷调查和眼动追踪实验相结合的形式来获取实验数据,并通过统计分析和实证研究,从而验证提出的理论假设。

2.2 实验材料

根据以上思路,采用3套问卷测验。第一,被试认知风格(场依存和场独立)测试:选用的是北京师范大学张厚粲教授修订的《镶嵌图形测验》;第二,认知风格对认知的影响实验设计:通过设计眼动实验,针对煤炭企业和本研究的需要,设置了认知问题,问题主要涉及管理人员能否意识到煤炭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安全行为,其中,被试观察的刺激材料分为2类—动态和静态,每一类包含2个刺激材料,即每位被试会在实验中观察4副材料;第三,认知风格对决策的影响实验设计:针对煤炭企业和本研究的需要,设置了决策案例和问题。对于煤炭企业升级转型主要有2个决策方案:方案A是维持企业现状,保守型决策;方案B是转型升级,改变发展路线,冒险型决策。

2.3 实验设备

实验采用了SMI REDnScientific桌面式眼动仪,采样率60 Hz,空间分辨率为0.05°,头部追踪范围60 cm×30 cm,屏幕分辨率1 366×768像素。

2.4 实验样本

实验研究对象选取了50名煤炭企业的高中基层管理人员,基于煤炭企业行业的特殊性质,被试均为男性。在50名被试中,剔除4名数据偏差较大的无效样本和8名认知风格不明显的被试样本,最终选择了38名具有典型认知风格的被试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其中场独立和场依存型被试各19名。

3 结果与分析

实验将最终筛选出的38个有效样本,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文件,并进行信度效度检验、方差分析等。数据分析按照实验流程分为3部分:认知风格和决策选择分析,认知风格与决策影响因素分析,认知风格与信息识别分析。分析指标的选择主要分为2部分:

1)问卷部分。主要有3大指标,即认知风格类型、外部影响因素和内部影响因素,其中,外部影响因素包括市场需求、国家政策指导和企业社会责任;内部影响因素包括企业实际利润、企业核心竞争力。

2)眼动实验。可以得到众多影响被试认知负荷和认知效率的眼动指标,主要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4个指标:眨眼频率、平均眼跳幅度、平均注视时间和平均瞳孔直径。

3.1 问卷有效性分析

研究采取4项措施对眼动数据进行有层次性地分析处理。第一项进行问卷信度和效度分析,对5个指标的内部一致性、稳定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研究采用Cranach’s Alpha系数作为测量问卷信度的参数,分析得知α系数为0.725,结果表明这一体系框架的指标之间有很强的内部一致性。此外,研究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来测量量表的结构效度,经分析KMO值为0.667,结果表明量表对问题目标具有较强的解释性,说明问卷具有较好的效度。

3.2 认知风格与决策选择的差异分析

对不同方案的不同认知风格进行方差分析发现,方案A与方案B在不同认知风格管理者决策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方案A中,管理人员对方案的支持度,F(1,36)=25.745,显著性 p=0<0.05;在方案B中,管理人员对方案的支持度,F(1,36)=32.451,p=0<0.05。在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的条件下,根据描述性统计数据的均值得知,M(A,场独立)=4.37,M(A,场依存)=2.84,M(B,场独立)=2.79,M(B,场依存)=4.47。场独立型管理人员侧重于选择方案A,场依存型管理人员则侧重于选择方案B。

3.3 认知风格与决策影响因素的关系分析

3.3.1 认知风格与决策影响因素的差异分析

对不同认知风格的管理者决策影响因素进行方差分析发现,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均对不同认知风格管理者的决策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在外部因素中,市场需求 F(1,36)=9.708,p=0.004<0.05;国家政策指导 F(1,36)=6.730,p=0.014<0.05;企业社会责任 F(1,36)=5.464,p=0.025<0.05;在内部因素中,企业实际利润 F(1,36)=4.385,p=0.043<0.05;企业核心竞争力 F(1,36)=5.042,p=0.031<0.05。在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的条件下,描述性统计数据的均值见表1,场独立型管理人员在进行决策时更侧重于关注内部因素,场依存型管理人员则侧重于外部因素。

表1 描述性统计数据的均值分析表

3.3.2 认知风格与决策影响因素主成分回归分析

1)因素相关性分析对数据进行KMO的球形Bartlett检验。由Bartlett检验可以看出,显著性为0小于0.05,应拒绝各变量相互独立的假设,即变量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KMO统计量为0.667,0.500<0.667<0.700,说明个变量之间信息的重叠程度不是特别高,但是仍然值得尝试。

2)因子分析。采取方差最大旋转,因子分析提取出2个公因子,这2个公因子的方差累计贡献率达到76.247%,因此这2个主成分已经足以描述影响不同认知风格者进行决策的影响因素。通过方差最大旋转,将5个决策影响因素进行合并,提取出2个公因子,第1个公因子为市场需求、国家政策支持和企业社会责任;第2个公因子为企业实际利润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公因子提取的结果与上述影响因素的分类吻合,即分为别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3)主成分回归分析。在回归分析中,将认知风格分数设为因变量,用变量y来表示;决策影响因素为自变量,通过上述的因子分析,讲5个影响因素提取为2个公因子,即外部因素x1和内部因素x2。通过进行主成分回归分析,得到认知风格分数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回归模型为:

回归模型分析可知,模型复相关系数R为0.583,社会科学学者认为R>0.4,就可以认为模型评价效果较好。并且,对于决策影响因素对认知风格分数重要性的评价,sig为0.001<0.05,说明回归模型成立。从回归模型中可以发现,变量x1的系数为负数,变量x2的系数为正数,即在x2不变的情况下,x1输入值越小,y值越大;相反,在x1不变的情况下,x2输入值越大,y值越大。换句话说,当管理人员受内部因素影响越大时,认知风格分数越大;当管理人员受外部因素影响越大时,认知风格分数越小。由于,认知风格分数越高,越偏向与场独立型认知风格,反之则越偏向与场依存型认知风格,且上文中得知场独立型者决策时注重内部因素,场依存型则注重外部因素。因此回归分析结果与上文一致,与假设一致。

3.4 认知风格与认知眼动指标的差异分析

3.4.1 眼动评估指标

1)眨眼频率。眨眼指上下眼睑相互接触的现象。研究发现,被试者注视较感兴趣对象或处理较复杂任务时,会将更多的注意分配给任务相关刺激,从而抑制眨眼活动的发生,这种现象被称为眨眼抑制。众多学者研究认为,当视觉任务所需心理负荷较大时,导致眨眼频率降低[8]。

2)眼跳幅度。是指眼球从一个注视点到另一个注视点的运动过程。眼跳幅度即1次眼跳过程从开始到结束所覆盖的范围,当任务负荷增大时,眼跳幅度亦呈减小趋势。

3)注视时间。是指停留在单一视点持续注视所用的时间[9],该指标反映被试者在实验过程中提取信息的难易程度及其注意力的分配情况。国内外众多学者认为,随着任务复杂性增加,心理努力投入和任务主观难度增大,注视时间增加[10]。

4)瞳孔直径。是眼睛无意识下产生的反射,它的直径变化范围在1.5 mm到8 mm。有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瞳孔变化伴随着人体自身的认知加工水平的变化,当测试者所面临任务较为困难,解决问题所需的认知努力增加时,测试者的瞳孔会变大,即当认知负荷变小时,瞳孔直径也会相应变小[11]。

3.4.2 不同认知风格在眼动指标的差异分析

对不同认知风格的管理者眼动指标进行方差分析发现,不同认知风格的38名管理者的这4类眼动指标在认知负荷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被试观察的刺激材料主要分为2类,即动态和静态,每一类展示方式中包含2个刺激材料。故每位管理人员会观看4个刺激材料,每个眼动指标的样本容量为152 个。眨眼频率中,F(1,150)=9.325,p=0.003<0.05;平均注视时间中,F(1,150)=4.643,p=0.033<0.05;平均眼跳幅度中,F(1,150)=7.007,p=0.009<0.05;平均瞳孔直径中,F(1,150)=4.596,p=0.034<0.05。在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的条件下,根据描述性统计数据的均值得知,在眨眼频率方面,场独立型管理者高于场依存型管理者;在平均注视时间方面,场独立者低于场依存者;在平均眼跳幅度方面,场独立者高于场依存者;在平均瞳孔直径方面,场独立者大于场依存者。

3.4.3 组内展示方式认知负荷测量分析

在实验中,注视为被试呈现的刺激材料的展示方式分为动态和静态2种,在上节中的方差分析可知不同认知风格的个体在认知指标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下面进一步探讨针对不同认知风格的管理者对于不同的展示方式方面是否具有偏好性。

场独立中,眨眼频率,F(1,74)=4.528,p=0.037<0.05。在均值上,动态<静态;平均注视时间,F(1,74)=4.924,p=0.030<0.05。在均值上,动态>静态;平均眼跳幅度,F(1,74)=8.435,p=0.005<0.05。在均值上,动态>静态;瞳孔直径,F(1,74)=5.372,p=0.023<0.05。在均值上,动态>静态。在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的条件下,根据描述性统计数据的均值得知,场独立型管理人员更偏向于静态的展示方式。

场依存中,眨眼频率,F(1,74)=5.330,p=0.024<0.05。在均值上,动态>静态;平均注视时间,F(1,74)=4.117,p=0.046<0.05。在均值上,动态>静态;平均眼跳幅度,F(1,74)=7.054,p=0.010<0.05。在均值上,动态<静态;瞳孔直径,F(1,74)=4.294,p=0.042<0.05。在均值上,动态<静态。在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的条件下,根据描述性统计数据的均值得知,场依存型管理人员偏好性不是很明确,其中平均注视时间和平均眼跳指标上略偏好于静态,但平均注视时间的显著性接近于临界值,且眼跳幅度均值差异较小。总体来说更偏向于动态的展示方式,需做进一步研究。

4 意义分析

研究主要从3方面对煤炭企业管理人员的认知风格进行了探究,即认知效应,决策偏好与展示方式偏好。研究结果表明,场独立型管理者在进行信息加工决策时,倾向于依赖内部环境因素,在对决策方案进行判断时,主要以自身的心理活动作为参照,对外部环境的依赖性较低,不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干扰,能够独立的进行知觉、思考并最终做出判断和选择。相反,场依存型管理人员在进行决策选择时,主要依赖于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容易受到权威人士、市场动态和政策导向的影响,故场依存型管理者在进行决策选择时更注重全局性。研究表明,场独立者具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搜索时间方面表现更有效率,用时更短。

在原假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不同认知风格的管理人员在展示方式偏好选择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场独立型管理人员更偏向于静态的展示方式,而场依存型管理人员相对偏向于动态的展示方式。场独立者具有能够快速离析出直觉单元的能力,所以在静态的展示方式中,相比场依存者能快速的识别出了图片中出现的安全隐患。对于场依存者而言,动态的播放可以为场依存型的管理人员营造一种认知环境,被试可以关联场景中的外部线索而快速识别安全隐患。

5 结语

通过实验数据客观分析得知,场独立者在进行管理决策时,倾向于依赖内部环境因素,场依存者则倾向于依赖外部环境;场独立者的认知效率优于场依存者,能够更快的识别安全隐患;在展示方式方面,场独立者倾向于选择静态的方式,而场依存者相对倾向于选择动态的方式。研究为企业针对不同岗位选择管理人员方面提供了借鉴,在选择管理人员时应考虑其岗位职责需要关注的内外因素是否与管理人员自身的认知风格相匹配。认知风格与岗位需求的一致性,对于煤炭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展示方式方面,研究结果对系统界面设计、培训资料展示方面具有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眼动静态均值
基于眼动的驾驶员危险认知
基于ssVEP与眼动追踪的混合型并行脑机接口研究
最新进展!中老铁路开始静态验收
静态随机存储器在轨自检算法
海豹的睡眠:只有一半大脑在睡觉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浅谈均值不等式的应用
均值不等式的小应用
静止眼动和动作表现关系的心理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