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智慧社区建设中的安防发展机遇与方向

2019-08-05 03:01王远春
中国公共安全 2019年6期
关键词:人脸识别联网智能化

□ 文 /王远春

智慧社区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早在2013年,民政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公安部、财政部联合出台了《关于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强调各地要加强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积极构建“智慧社区”。 2014年5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确定了未来一个时期全国智慧社区建设目标:争取到2020年,使50%以上的社区实现智慧社区的标准化建设,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区治理体系和智能化社会服务模式。在2019年1月15日至16日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强调要深入推进社区治理创新,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在一系列政策文件出台指导下,智慧社区建设拉开了帷幕。

尤其是近两年来,不管是一线还是二线城市都纷纷启动智慧社区建设。发展至目前,智慧社区、智安社区、平安社区三大概念已经逐渐融合,AI赋能智慧城市有新的落地应用,那就是社区。社区拥有巨大的前景和场景应用,无论是地产商、政府对社区的治理都非常重视。那么目前智慧社区安防市场的发展现状如何?主要有哪些应用?出现哪些创新性的应用、平台和系统?市场需求表现在哪里?企业的产品解决方案有什么创新?今后的方向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探讨与思考。

社区安防智能化带来的变革

安防系统是智能化住宅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安防智能化在安防行业内历经了十余年的发展,业内不断从不同的应用场景、不同的技术角度进行了各种探索创新,社区安防智能化建设存在着巨大的需求空间。目前安防智能化更多的还是体现在前端设备产品的某些智能化功能上,以及一些配备智能分析的NVR/DVR和后端的智能分析平台系统。整体智能化水平尚处于初级阶段,周边的硬件及软件设施还需不断完善,并且受到很多环境和应用条件的制约。

通常的社区智能安防系统主要包括门禁、报警、监控、停车等几大部分。这些子系统可以是单独设置、独立运行,也可以由中央控制室集中进行监控,还可以与其它综合系统进行集成和集中监控。近年来社区智能安防系统基本完成了数字化的转变,采用模拟技术的产品基本趋于淘汰,数字化产品以其功能完善、可靠性好、性价比高和易于升级的优势成为主流。社区系统的互联互通成为用户和厂家关注的焦点,针对社区智能安防的整体化解决方案越来越多地在行业中涌现。行业产品解决方案已经从独立功能系统向联网系统、互联网系统以及物联网系统的方向上不断进化。

物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使得社区智能安防从过去简单的安全防护系统向综合化体系演变,引入物联网技术后可以通过无线移动、跟踪定位等手段建立全方位的立体防护体系。得益于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应用,在社区智能安防中产生了显著的效果。生物识别、车牌识别、视频分析等技术极大地提升了社区安防智能化水平,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和对人力的依赖。社区智能安防互联网化的发展甚至改变了社区系统的管理服务运营模式,商家可以在社区安防服务上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随着智能化和安防新技术的发展,社区安防整合运营趋势的影响,以及房地产市场的波动,智慧社区安防的发展更加受到重视。

人脸识别技术在社区智能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人脸识别具有自然性和非接触性,可以快捷、精准、卫生地进行身份认定,避免个人信息泄露,并能隐蔽使用。人脸识别能够应对复杂的光照并支持多种人脸姿态,可以精确定位眉毛、眼睛、鼻子、嘴巴、脸部轮廓等面部关键区域位置,形成一张独一无二的“面具”,以便通过已存“面具”和待识“面具”的快速比对,实现准确识别。人脸识别也具有不可复制性,能从几百项脸部特征中找出识别对象。因此人脸识别技术成为智慧平安社区应用中的重要技术手段。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外来人口的大量流入,城市人口状况呈现基数大、流动性高、居住位置分散、管控难度高的特点,由此衍生的各类治安、刑事案件以及其他社会问题也出现逐年上升趋势,给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城市综合治理和公安“打、防、管、控”带来了巨大的考验和挑战。同时围绕社区层面的新型案件侦查、反恐等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因此亟需构建智能化、立体化的社区安全防控体系来提高社区安全治理水平,从而提高城市的综合管理能力。在这样的趋势推动之下,业内纷纷推出了以生物识别、视频分析、大数据为核心技术的平安社区管理系统,解决社区人口管理、出入口管理的问题。随着国家3111工程推进,创建平安城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深入,社区智能建设正处在上升的通道之中。

智能社区安防在我国虽有10多年的历史,但还属于方兴未艾的时期,还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还在制定之中,系统的集成度还不够高,互联互通还远未达到预期的水平。目前行业内的主要技术和产品缺乏开放性、兼容性、互联性,各自为阵、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国内安防企业面临着竞争中的调整,无论是产品、平台、技术,还是市场,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AI加持,让智慧社区应用场景升级

智慧社区中有如下的典型应用场景在AI推动下获得全新升级,为用户提供更好更安全的服务。

访客预约:通过人脸识别、人证比对、车牌识别等AI技术,实现访客无障碍到访。业主在app上给访客发送二维码,设置访客的身份信息、车辆信息以及到访逗留时间。访客在设定的时间内,通过刷二维码或身份证以及人脸识别、车牌识别在社区通行。车位引导系统可指示访客到指定的车位泊车,电梯控制系统将访客送至指定楼层,实现访客无障碍到访业主家里。访客在进入社区的过程中,业主可获得提醒信息并能随时在app上查看到访客的行进路径。访客的出入信息在系统里上传存档。

健康关爱:例如针对独居老人,通过智能手环、紧急按钮等智能设备,将异常状况及时发送到管理中心或监护人手机上,以便及时处置监护对象的危险状况。在救护人员尚未抵达现场之前,通过音视频对讲沟通了解老人的状态。紧急情况下临时授权救护人员开启智能门锁进入室内救护。日常中,通过室内智能传感器、智能门锁以及出入口AI监控等采集老人的出入活动规律,对异常状态及时预警提醒。

无人值守:AI视频监控设备比普通的网络视频监控设备具备更强大的视频处理分析能力,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多高级的视频分析功能,提高视频监控系统的能力和效率,降低监控系统的成本,同时能够使视频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AI视频监控“看得懂”的需求,是建立在“看得广、看得远、看得清”的基础上的。嵌入式系统运算能力的增强和智能视频分析算法的改进,在视频服务器和网络摄像机等前端设备嵌入视频分析模块将成为趋势。在前端做视频分析的好处是实时性高,并且传输到后台的只是有用的报警信息和画面,这样可以大大减少传输数据量,也减少了后台存储的负担。视频AI分析技术可以代替人力,从海量的视频数据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实现电子警察、人数统计、人群预警、轨迹跟踪、车辆分析等应用功能。

安全守护:依托网格化管理平台建设小区智能门禁系统、小区车辆出入管理系统、MAC管控平台(WiFi探针)、视频联网、人脸识别和社区APP,构建社区物联网,实现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标准规范统一、应用功能完备的物联网安防小区管理服务体系。通过智能门禁系统、车辆出入管理系统、MAC管控平台(WiFi探针)、视频联网、人脸识别和社区APP的建设,提供访客视频通话和电话语音通话远程开门,住户也可刷IC/ID卡、身份证、二维码和APP视频等多种方式开门,方便群众出入。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进行视频联网,实现公安、物业、业主的可视化监控管理,在小区进出口及重点监控区域进行黑白名单人脸识别预警,确保小区各类人员进出的安全性,方便性,保障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楼宇对讲在智慧社区的作为

楼宇对讲做为社区的重要基础设施,具有用户日常使用频次高的特点,是智慧家庭、智慧社区的天然入口。以立林智慧社区为例,立足于为社区提供基础设施的设备解决方案,借助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实现社区内设备互联互通能力,实施智能控制和管理,提升社区的智能化和安全性水平。社区平台包括云服务、云物业、云对讲、云门禁、云停车和智慧家庭等功能模块。社区安防整合了家庭安防和公共安防部分,并为第三方安防系统提供接口。提供LuxDomo(力德迈)智慧家庭设备解决方案。

楼寓对讲系统作为社区、家庭重要的安防设备,通过智慧社区平台可发挥更加强大的功能与多样化的增值服务,更好的为社区业主服务。智慧社区平台把用户、家庭、物业、社区以及商圈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用户通过数字终端、APP等应用就能够便捷地使用智慧社区提供的多种服务,增强用户的粘性。

智慧平安社区的7大特点是:1)创新治理,促建雪亮社区:通过人脸卡口、车辆卡口、门禁等系统,编织立体化防控网络,促进雪亮社区建设;2)一屋一档,完善出租:辖区房屋信息(包括房屋编码、名称、组织机构、性质(自住/出租)、地址、所属警务区、关联门禁点等),关联房东、租客信息;3)多维数据,信息共享:促进人员、车辆、房屋信息,出入、报警信息的整合、交换、共享。对接公安平台,为治安综治提供数据支撑;4)采集信息,分析轨迹:“行知去向、动知轨迹”,实时监控和布控比对;5)一人一档,人口管理:详细记录人员、拥有车辆、出入记录、过车记录、居住信息,形成人员信息库。人口动态管理,便捷查询;6)社区与家庭紧密结合,通过智慧家庭与社区系统联动,为业主提供多种智能化的服务;7)公安综治,大数据支撑:智慧平安社区建设纳入到公安综治物联网,为社会治安综治、智慧城市提供社区基础数据。

通过智慧平安社区建设,提高了流动人口信息采集率,强化流动人口和常住人口管理力度,解决访客管理及访客信息采集(包含人脸、指纹、CPU卡、二代证)的难点,与公安系统联网,提升社区安全防范等级,促进“平安城市”建设。

通过社区内的卡口、门禁、AI视频监控以及物联感知设备,实现社区数据、事件的全面感知,建设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为核心的“智能安防社区系统”,形成了公安、综治、街道、物业等多方联合的立体化社区防控体系,有效提升了特殊人群、重点关注、涉案、涉恐等人员的管理能力,不断提高公安、综治等政府机关的预测预警和研判能力、精确打击能力和动态管理能力,提升社区防控智能化水平,提升居民居住幸福指数。

相对于传统社区安防系统,智慧社区系统的技术门槛有了极大程度的提高,系统的复杂性和技术性都呈指数增长。物联网、传感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平台能力等,是智慧社区发展的关键技术。对于企业来说,智慧社区的建设需要有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并且需要有相当的产业链整合能力,这一切都是需要面临的挑战。

现阶段在智慧社区中物联网技术应用还较少,虽然已经出现很多结合了物联网技术的社区应用,但还处于试运行阶段。针对社区的物联网应用需求发掘还不够充分,NB-IOT等物联网络尚处于发展阶段,应用成本偏高,制约了该技术的普及。智慧社区系统离不开一个强大的平台支撑,但目前行业巨头在平台上各自为政,实现真正意义的互联互通还尚需时日。

结束语

当前智慧社区建设缺乏标准与规划,住宅小区建设过程中往往只能参照各相关系统的有关标准执行,因而导致工程设计、施工安装、设备选型的随意性较大。而且,系统建成后缺乏相应的验收、测试标准,没有明确的主管部门组织验收。所以目前急需针对智慧社区的此类技术规范出台,从而更加规范系统的实施。各厂家在同类产品上的兼容性、互换性、开放性差,造成系统设备种类繁多,管理和维护也非常困难,给系统的升级与数据共享带来很大困难。

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行业亟需有经验的专业人才。从售前、售中到售后,能够得到全面的服务保障,才能让这个产业健康持续地发展。市场需要一个培育的过程,专业人才培养也需要时间的积累,这些都是目前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猜你喜欢
人脸识别联网智能化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身联网”等五则
人脸识别 等
《物联网技术》简介
探讨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简介
大型公共建筑智能化系统造价控制
揭开人脸识别的神秘面纱
物联网下的智控萌宠屋
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