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洞庭街片区人居环境调查研究

2019-08-05 09:19
山西建筑 2019年12期
关键词:汉口人居片区

张 灿

(湖北省城建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00)

1 项目概略

汉口一直作为武汉的“观澜版图”,在金融、商贸、交通枢纽等方面起至关重要的角色。基地则位于汉口核心区域的汉口沿江原租界历史风貌区,承载着武汉市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地区,也是武汉市历史文化积累最为深厚、近代历史建筑和传统住区风貌保存最为完整集中的老城区。调查对象作为汉口历史文化风貌区中的历史名片,对其调研及深入片区环境内部,为今后更新改造提出建设性指导,则增强区域内的核心竞争力。

2 驻地评析

基地内分布着具有各国风情的商业街和建筑群,如江汉路商业步行街、青岛路创意步行街、巴公房子、德国领事馆等。该风貌区内百余座近代历史建筑、优秀里份虽具重要价值,但由于散布在整个区域,在空间上未形成连贯的序列,并且由于部分建筑质量老化,配套基础设施缺乏,造成原租界风貌区内城市特色不鲜明。

2.1 建筑

城市空间,城市中的人们所体会到的包罗万象的感受[1]。基地内建筑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与文化,调研范围内有江汉关、汉口花旗银行、八七会议会址等16座文保单位,巴公房子、平和打包厂等多处历史优秀建筑,其中还包括洞庭村、江汉村及六也村、同兴里、首善里等6处优秀里份。由于城市变迁发展,这些历史建筑都未能完好保存,在社会进程中或多或少的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在商业利益的影响下,一些历史价值非常高的建筑被简单粗暴的更换用途,破坏了原有的历史风貌。其汉口老居民的里份住宅也在跟进时代变迁的步伐,改头换面披上现代的“嫁衣”,来适应城市快速发展的节奏,一些久远且质量不高的房屋建筑还面临着拆除的危险(见图1)。

在基地范围内的建筑呈现出“见缝插针”式的布局,空间布局较为混乱,没有集中的公共活动空间。同时,由于街巷比较狭窄,居民在道路上无法进行活动。房屋在不同程度上加建和增加的人数带来的大量交通工具,就造成了活动空间的稀缺,居民都盘踞在自家门前活动。由于历史建筑保护的相关法规的约束,致使一些公共空间无法形成,基地的空间建构受到了制约。

2.2 道路

大多数人都是通过在城市大街小巷,车行或步行过程中使用和体验城市的,这是很重要的一类城市空间要素[2]。

洞庭街片区现状交通系统当前以城市支路为主,红线宽度大多为15 m。从江汉路至上海路段为双向双车道,上海路至黎黄陂路段为单行线,黎黄陂路至一元路段为双向双车道。目前停车主要以路边临时停车为主,局部有少量配建停车场,停车位不足(见图2)。

近年来洞庭街依托周边秀色景点兴建了许多旅馆餐饮文化娱建筑,使得这一地块车流量逐渐增大,现有的道路已无法满足需求。人行道与路边建筑没有足够的缓冲空间,路边公建的地面停车占用了道路用地,对交通也造成了很多安全隐患。如停在人行道上的车辆开出和倒入的时候都要影响行人,行人的避让进而影响路面交通。

2.3 基础设施

由于是老城区,基地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更新换代较为复杂。同时,片区建设在不同时期分区建设,从而导致前后标准不统一,造成建设随意布设混乱的状况,其表现在各种基础设施露天穿插在建筑与道路上,街道排水系统陈年老化随处可见(见图3)。

3 问卷剖析

通过现场实地了解的情况,从一个城市居住者来选取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别的居民作为调研参考。调研访谈中发现,片区内60岁以上居住人群占多数,而生活在此的20岁~40岁的人群比例相对偏少,据了解得知这些人群大部分外出工作及搬离,则长辈在此驻留生活。

3.1 对人居满意度的分析

随着城市的更新改造升级,其生活环境也在提高,原住民在满意度上还是比较高。从图4中可以看出,对生活环境非常满意的有7%,尤其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表现最为明显,因为这些人群生活上相对富裕,家庭收入较为稳定。则不太满意的19%是20岁~40岁之间的年轻群体,不满意方面主要表现在与周边成熟商业环境和基础设施严重滞后。从数据上看出大部分还是满意,主要体现在对自己生活已久的地方那种深厚的情感。

3.2 对人居环境的态度

从图5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基地内的居民在影响方面都认为人居环境还是比较重要,这一数据也证实现代城市的居民对人居环境关注度更加重视,普遍情况下都认为人居环境好能给城市带来很多的好处,也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好处,综上所述推动片区改造迫在眉睫。

3.3 对人居环境整治的意愿

当前对城市整治模式有几种类型:修旧如旧、适当整治、推倒重来等。每一种类型都有其优缺点,选用哪种类型是规划者与决策者必须考虑的问题,任何一种更新模式都将决定着城市未来的发展(见图6)。

1)修旧如旧。基地内有大量的历史街区与文化建筑,通过对基地的风貌再现,打造出令人回味的老汉口气息。这一模式是我们专业从业者最希望的愿景。实际上调研中发现,原住民大多数并不太愿意修复之前的历史环境,最根本的原因是居民对现有的保留建筑的使用情况的担忧。从现状保留下来的历史街坊、历史建筑的利用情况并不太理想,现有的街坊等居住环境陈旧、房屋间距不足、公共空间缺乏等问题,从居民使用方面,人均使用面积偏低,完全不能满足现代人舒适宜居的生活要求。

2)推倒重来。此模式在调查中占到一定比例,将近一半的人群是支持的。支持这种模式有两类人群:一类是现代年轻人,他们对新事物有很强的追逐性,他们不喜欢这些“老古董”,在生活上他们需要更多空间体验感,这些都与现状环境产生了冲突,故他们更加乐意推倒重来。另一类是当地住民,他们在此拥有房产,故希望在拆迁中获得较大额的经济补偿,通过补偿的资金能为自己置换品质更高的场所。

3)适当整治。该模式是基地内居民较为接受的一种模式。他们认为,修旧如旧确实很难适合现在的生活要求,推倒重来又过分的损害了一些人怀旧的情感。对一些明显阻碍人居环境的但历史价值不高的建筑可以拆除或是整治,对一些历史价值久远的如租界理事馆、巴公房子等历史建筑应当保留,这些历史建筑是历史的“镜子”,对后代具有很好的教育价值。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现状及居民采取社会调查方法,从一个城市居住者针对洞庭街片区发展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情系里份,做好汉味。基地内应保护完好的里份建筑,这是汉口老味道的象征,如何延续这种古香色美的巷道空间是未来发展的重点。通过对原住民的深入剖析,对人居环境模式进行量化,从而做好新旧交融。

2)修旧如旧,昔日彰显。以现有街道骨架为基础,对其各种交通进行梳理,使人车通行互不干扰。同时注意人行空间的塑造,因为人行空间对商业空间有着促进作用,应该在规划中对交通进行限制,为居民创造一个“居游购”的消费天堂。

3)步移景异,品味升级。通过对人居环境空间的重构,对基地内环境进行街巷整治。通过对景等空间构图手法,提高区域内的可识别性。对基地建筑的色彩也可以做一定的规划,使得景观丰富多彩,既有武汉的特色,又有新时代的特点。

4)以人为本,以人规划。整治应该从当地居民及其他利害关系人的想法出发,对其利益做出权衡,“以人为本”做出一个以人规划的蓝图,今后的整治规划才能做到不至于沦为“纸上画画,墙上挂挂”。

猜你喜欢
汉口人居片区
临深置业理想 这座城刷新美好人居标准!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片区综合开发的投资模式探讨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再迎扩容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梅兰芳汉口吃河豚
《汉口北》
青岛新片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人居环境中的园林绿化设计构建
《汉口商业简史》 书写江中之城的百年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