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工友们

2019-08-06 08:45杜淑珍
老年世界 2019年4期
关键词:临时工呼和浩特工地

1977年,刚满16周岁的我跟着二姐在邮电工程公司干临时工。照片是我和公司的技术人员一起劳动的场面,那个回头的小姑娘就是我。大概记得,那时每天能挣1.44元,这工资在当时算是高了。那份工作十分辛苦,但愿意做的人很多,我怕人家嫌我小,更是格外卖力气。每次结了工资,我都悉数交给母亲,补贴家用。

70年代末,察素齐糖菜站冬季收购糖菜的时候,都要招些临时工来清洗、袋装糖菜,以便火车运走。照片中的5个小姐妹都是当时来糖菜站打工的,都是二十岁左右,相处得极好。离开糖菜站后,我们就联系不上了。

1979年,大包复线(即大同-包头铁路2线)修建施工,我去工地做临时工。照片中的是我和孙吉林(右)。孙吉林是包头东河人,也是打零工的,她是我在铁路工地上最好的朋友。随着工程竣工,我们依依惜别,各奔东西。40年过去了,我的好朋友,你在哪里?你还记得我吗?

1979年末,我进入呼和浩特市轴承厂工作。轴承厂1969年在察素齐建厂,归属呼和浩特基建局管理。1980年初,赵引兰大姐(右)领着刚刚入厂不久的我去参加基建局的活动,在内蒙古博物馆前留影。厂子倒闭后,赵大姐来呼和浩特打拼事业。我们现在仍不时地打个电话唠唠家常。40年的友谊,我们都觉得弥足珍贵。

猜你喜欢
临时工呼和浩特工地
工地上的一对夫妇
呼和浩特之旅
波比的小工地
工商企业管理的知识与操作实例
女子打赢“临时工”官司
谁敢骂他
呼和浩特
美丽的呼和浩特
捞足现在不管将来临时工心态
出事的,怎么又是“临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