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说养生

2019-08-06 08:45韩沐真
老年世界 2019年4期
关键词:肝气

韩沐真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阳春三月,桃李缤纷,阳气生发,万物复苏,正是人体生理机能、新陈代谢最活跃的时期。然而“百草回生,百病易发”,在此要提醒大家,应根据春季春阳升发,乍暖还凉等特点,科学合理地调节日常起居、饮食运动等,以遂春生之机,达到养生健身,预防疾病目的。

春末夏初要防“湿”

每年春末夏初梅子成熟之时,此时潮湿多雨,湿气熏蒸为患。人们常觉胃口不开而不思纳食,同时还有如脘腹痞闷,困重乏力,或有低热而汗出不畅,大便溏薄,或有腹泻,口舌发黏,不欲饮水,舌苔腻等不适,此即中医所谓“湿阻”症。因此,春末夏初要防“湿”。首先要注意食品的清洁卫生,并做到饮食有节、饥饱有度。食物以清淡爽口易消化为宜,如绿豆、扁豆、丝瓜、冬瓜、莲子、青菜等皆为时令佳品,其中扁豆、冬瓜等还具有健脾利湿之功。日常生活起居上应注意劳逸结合,因为疲劳更易发生“湿阻”。平时加强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力,也可促进消化吸收,这一点对工作学习繁忙而极少活动者尤为重要。有“湿阻”出现者,除饮食及生活起居上注意外,可服用一些中成药,如藿香正气片、保和丸等。如无改善,甚或加重,可前往医生处就诊,以针对具体情况辨证施治。

春季养生宜保肝

中医学认为,人作为自然界中的一员,当顾应自然,协调阴阳,“顺应天时养生”,才能健康长寿。春属东方,五行归木,于脏为肝。因此,春季养生宜顺应肝的生理特点,注意“养护肝阳”。传统中医学理论认为,肝与人体的精神情绪密切相关,喜条达而恶抑郁,保持精神情志舒畅,则能疏泄肝气,有助于肝气与春阳升发相统一,增强机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不良的情绪易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下降,易引发情志变化。春季尤为肝病、心脑血管病、消化性溃疡等疾病的好发季节。因此,春天应注意情志养生,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戒郁怒以养性,要做到心胸宽阔,豁达乐观。在春光明媚的假日,可约上三五知己外出游春赏花,散步踏青,陶冶性情,振奋精神,适应春季勃勃生机,吸取大自然的活力,使肝气顺达,气血调畅,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在元代邹铉《寿亲养老新书》里载有十乐:读书义理、学法帖字、澄心静坐、益友清谈、小酌半醺、浇花种竹、听琴玩鹤、焚香煎茶、登城观山、寓意弈棋。学学古人的“十乐”,对人们春天养生大有裨益。

“春捂”有必要

中国有一句养生谚语叫“春捂秋冻”。说的是早春季节不要急忙把棉衣脱掉,以免感受风寒;初秋来临,也不要一下子穿得太多,以免气候乍冷乍暖,反而易受凉。这是古往今来善于养生者都十分重视的保健经验。俗话说,“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吃了端午粽,再把棉衣送”。由于初春气候多变,乍暖还寒,早晚温差较大,且常有寒潮来袭,加上此时人体代谢功能较弱,不能迅速调节体温,对外界适应抵抗能力较弱,如果衣着单薄,极易感受风寒。特别是老年人,抗病力差,稍受风寒,会使血管痉挛,血液黏稠,血流速度减慢,引起脏器缺血,易发生感冒、肺炎、气管炎、哮喘、中风、冠心病等疾病,危及健康。唐代医家孙思邈就主张“春天不可薄衣,令人伤寒、食不消,头痛”,穿衣宜“下厚上薄”,以养阳收阴。这一科学的防寒保暖方法,有利于维护人体正气,抵御时邪。因此,初春时节,人们应遵循“春捂秋冻”养生之道,做好防风御寒准备,不要顿减衣物,被褥也不可马上减薄,应时备夹衣,根据气候寒热变化,随时添减,以安度早春。

“春困”需滋阴

待到气候逐渐转暖,风和日丽,正是外出踏青的好时节。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却会感到困倦疲乏、昏昏欲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春困”。形成“春困”的原因不是由于睡眠不够,而是因体内循环发生季节性差异所致,是有其科学道理的。春季气候转暖后,体表毛细血管舒展,末梢血供增多,器官组织负荷加重,因此大脑血供相应减少,脑组织供氧不足,从而就会出现困倦、疲乏、嗜睡等现象。容易“春困”的人,还常会出现脸色潮红、失眠多梦、好激动、掉发、五心烦热、舌红、少津、脉细数等“阴虚”现象。因此,犯“春困”者需养肝滋阴。正如前文所说的,春季应调节情绪,使肝气顺达,气血调畅,不使肝阳上亢。可适当服用西洋参、枫斗或麦冬等养阴保健品调理。并适量进食滋阴的食品,少吃羊肉等温性食物,不吃辛辣、煎炸烤食品、狗肉、酒类、火锅等热性食物。平时不要过度劳累,应保证睡眠,早卧早起。犯困时,可适当做头部按摩缓解症状。同时,要多做深呼吸和能增加肺活量的有氧运动,多在阳光充足、绿化多的地方活动,给大脑以更多的氧气。

猜你喜欢
肝气
丹皮酚对PMDD肝气逆证模型大鼠焦虑样行为及其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逍遥散加减治疗肝气郁滞型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
自拟疏肝和胃汤加味治疗肝气犯胃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春季养肝食何“味”
肝气郁结是肝病吗?
肝之气血理论在桥本氏甲状腺炎中医诊疗中的作用探讨
我家秘方
“肝气郁结证”术语源流考❋
68例肝气郁结型慢性胆囊炎腹腔镜术后中医护理的分析研究
肝阳虚胁痛证治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