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的我国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发展战略

2019-08-08 02:46葛婉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9年7期
关键词:一流学科一流大学双一流

葛婉

内容摘要:“双一流”是中央党委、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双一流”方案的提出也是我国高等教育院校进行改革的重要举措,使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存在的问题;其次分析了在“双一流”背景下的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涵义,旨在为“双一流”背景下我国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发展提供借鉴。并结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得出一流大学需包括优秀的学生、雄厚的师资力量、精湛的学术、丰富的资源、科学的管理、优质的服务等等,最后提出了一流外国语言文学科发展战略的措施,促进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一流大学 一流学科 外国语言文学 学科发展战略

“双一流”就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中央党委、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有利于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2010 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提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要求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坚持"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的基本原则,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又印发了《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公布了42所世界一流大学和95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而“双一流”所包涵的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密不可分。学科作为大学发展的关键因素,对大学的发展具有基础性和全局性的作用。同时学科也是知识的生产、传播与应用的载体,是各类高校办学的前提和核心。总之,一流大学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吸引大众目光,必须具有一流的学科,构建一流的学科知识体系,丰富一流学科数量,大学也自然而然发展成为一流大学[1]。

1.我国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对学术型和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偏低;第二,没有雄厚的科研自主创新能力,没有形成科研成果影响力;第三,国际化程度偏低,国家化主要包括学生、师资的国际化,课程的国际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第四,没有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使得教师缺乏教学的热情和进行科研的动力。

2.对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外语学科内涵的分析

在“双一流”背景下,对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外语学科的内涵进行剖析,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大趋势下,来探索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外语学科,对于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一流大学的内涵

就一流大学的内涵而言,目前很多人对一流大学的概念和内涵的认识各抒己见,但一流大学所要具备的基本特征,江主席在纪念北大100周年校庆上已经做出了高度的概括。一流大学应该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摇篮,是探索未知世界、寻求客观真理、能够为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的基地,是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力量,更是传播民族优秀文化和借鉴世界先进文明成果的桥梁。但对一流大学的评定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美国而言,《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每年都会对本国大学进行排名,其排名依据是学术的声誉占25%,师资力量占20%,财政的来源占10%,招生的选择性占15%,还有就是学生的满意程度,拥有齐全的办学设施,浓郁的学习氛围及科学的管理。而人才的集中、经费的投入、丰富的资源、科学的管理机制是一流大学所拥有的共性。在我国,《中国教育报》刊登过教育部对一流大学的评定标准,包括以下7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有一流的生源,能够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人才;第二,雄厚、卓越的师资队伍;第三,学科水平先进,学科门类齐全,具有突出显著的优势和侧重点;第四,具有影响时代意义和本学科的研究成果;第五,社会服务功能齐全;第六,一流的管理水平;第七,国际人才交流的桥梁。当然,对于一流大学的评定不能一概而论,由于每所高校的性质和定位不一样,侧重点也不尽相同,主要都是以彰显独特的大学文化和优势的特色。

2.2一流学科的内涵

学科是大学的细胞,一流学科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基础。理清一流学科的内涵对建设世界一流大學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2015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通过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党和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指导方针和具体目标,明确提出要通过一流学科的建设带动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学科是科学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让研究者结合自己的特长来确定研究领域和方向,满足科学发展的需求。学科也是一门知识体系,不同学科的知识体系也是不一样的,学科具有一定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学科的组成要素包括:研究对象、研究场所、研究方法、研究领域及知识体系。总的来说,学科是知识的生产、传播及应用的载体[2]。

2.3一流外语学科的内涵

以下从知识观与组织者来阐述一流外语学科的内涵:第一知识观,外语学科涵盖的知识领域包括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第二组织者,主要包括从事外国语言文学类工作的教师、学生、研究者及研究机构等等。而不同国家也将语言类专业设置在不同的学院内,像美国高校也会设置专门的语言系专业,日本将外语类专业则设置在综合国际学研究科,而我国,除了有专门的外语类高校外,在非外国语言文学高校中也设置有英语语言课程,只是组织机构与运行机构不同而与。从内涵上来讲,外语学科建设的核心也是知识的生产、应用与传播,涉及科研内容、机构、师资、管理及社会服务等多个方面,“一流”主要体现在一流的人才、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管理、一流的社会服务,像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于2015年11月发布的《教育2030行动框架》中明确指出:国家必须确保普及全纳、公平的优质教育和学习,不让一个人掉队。教育应以人类个性的全面发展,促进相互理解、宽容、友谊与和平为目标,使人人可以获得终身学习的机会。在经济全球化和时代背景下,外语学科的建设必须坚持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社会服务、学科管理的原则,并结合国家战略突出外语学科“多语种”的特色,在人才培养方面多培养复合型、全方位的人才;在科学研究方面注重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成果和跨学科的多语种研究;在师资队伍方面注重具有多语种的国际化特色人才;社会服务方面注重国家交流平台的创建;学科管理方面注重学科文化之间的传承、交流和学科制度的完善[3]。

3.一流外国语言文学科发展战略的措施

3.1注重一流人才的培养

在“双一流”背景下,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是各大高校和学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将人才质量的培养置于首位,要围绕着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来开展教学、科研、管理及社会服务。就外语学科而言,应该注重培养多语种、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的国际化人才。

3.2注重一流的学术研究

学术的研究要体现学科的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及专业性。因此在研究定位方面不仅要与国际前沿接轨,还要打造具有标志性成果的学术体系,提升成果的影响力和价值。

3.3注重一流的师资队伍

一流的师资队伍是保障人才培养与学术研究的前提。这就需要教师要以教学为本、科研为基。加强与各教学科研团队的交流,潜心教学科研。为教育事业做贡献。

3.4注重一流的社会服务

一流社会服务是一流学科的组成部分之一,主要体现在知识应用功能方面。为学科提供在社会服务方面的作用及一些经典的案例,同时还需承担社会公共服务的功能,促进中外人文交流。

3.5注重一流学科管理

学科管理贯穿于整个学科建设过程中的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师资队伍建设与社会服务。因此,一流外语学科管理应坚持规范化、服务性、国际化、信息化的原則,并注重学科文化的传承,学科制度的健全、学科的国际合作交流,促进资源的共享[4]。

4.结语

总而言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之路,努力成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带领者,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做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春林,丁云龙.创新型大学一流学科及知识网络建设研究[J].价值工程,2012(23)

[2]李祖超,马陆亭.世界一流大学有何建设路径可循[N].光明日报,2016—01—09(09).

[3]刘继安,冯倬琳.世界一流大学的主要特征和建设策略[N].中国青年报,2016—03—25(02).

[4]王晓辉.一流大学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作者单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猜你喜欢
一流学科一流大学双一流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高校高层次人才工作
面向国际一流学科的机械工程课程结构神经网络分析
依法从严治军与军事院校正规化建设研究
“双一流”建设不能缺失本科教育
基于ESI与SCI—E的高校学科发展分析研究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新形势下高等学校教学督导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以国际化推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