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在高校文化育人中的效应及实现途径

2019-08-08 02:46王晓萍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9年7期
关键词:儒家文化实现途径效应

内容摘要: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这其中,儒家文化如一条红线贯穿其中,虽历经千年仍绵延不绝、生生不息,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重温儒家文化精髓,对促进高校文化育人、振奋民族精神,弘扬时代新风有着积极地建设意义。

关键词:儒家文化 效应 实现途径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这其中,儒家文化如一条红线贯穿其中,虽历经千年仍绵延不绝、生生不息,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重温儒家文化精髓,对促进高校文化育人、振奋民族精神,弘扬时代新风有着积极地建设意义。

一.儒家文化在高校文化育人中的效应

1.有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有力道德支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筑中国梦的重要精神力量。儒家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对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重要作用。儒家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倡导以人为本、仁爱孝悌、贵和尚中、刚健有为。其中传统家风家训,以弘扬儒家思想为旨归,其提倡诸如修身立德、勤俭持家、诚实守信等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精神上有一脉相通之处。在网络信息多元化的今天,培养高校学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应该落实总书记提出的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和落细、落小、落实的要求,从家风家教入手,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力行、勇于实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转化为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情感认同,成为助推中国梦的有力道德支撑。

2.有助于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一般在全校开设公共必修课,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形势与政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课程,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这些理论课程有时过于抽象,有些学生在接受上有难度。《论语》是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回忆老师生前说过的话编辑而成,因此,书中有很多格言警句,如:“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思想博大,语言隽永,在语录体体裁中凸现了睿智、亲切、宽厚的长者孔子及姿态万千的弟子形象。《孟子》善用比喻说理。《大学》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以严密的逻辑阐释:“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儒家经典反复强调要“修身”“立德”,注重品格、气节、情操,这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树立高尚的思想品德,其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对大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培养知荣辱、讲正气、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良好品德,會产生潜移默化的精神濡养,会弥补思政课枯燥说教的不足,有利于拓宽高校德育的新途径。

3.有助于提高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培养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培育民族精神,是近年来党和国家始终关注的问题,也是高校文化育人的必然要求。人文教育的核心,是人文精神的培养和人性的完善和提高。儒家文化中强调的经世治国、兼济天下的宏伟抱负,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生态度,“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义利观,“推己及人”的伦理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人格,“吾善养吾浩然之气”的气节情操,对培养高校学子的人文素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儒家文化融入高校文化育人的途径

文化育人,即以儒家文化精华为指导,教育人,引导人,塑造人,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化到人的灵魂深处,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儒家文化融入高校文化育人的途径有:

1.儒家经典进课堂

2018年9月26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印发《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力求通过经典诵读、讲解、书写等文化实践,引领广大青少年亲近中华经典,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随着孔子学堂的设立,中小学生诵读《论语》等儒家经典渐成常态。高校在传承儒家经典方面,也通过开设一系列课程来强化。山东大学自2002年以来,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中华民族精神概论》和《中华传统文学修养》课程,精选《论语》、《孟子》、《荀子》等儒家经典,以及《离骚》、《国殇》等众多名篇,以其恢弘的人文情怀、沉郁的家国忧患、悲壮的英雄气概感染学生。齐鲁工业大学1999年在全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后改名《文学修养》,以诸圣先贤作品的赏析为主。一位大学生在学习《论语》、《大学》等儒家经典后写下感言:中华民族拥有灿烂的文化,儒家经典是其中一份厚重的文化财产。它凝聚了我们祖先对自然、人生的感悟和体验,表达了他们深厚的文化素养和高尚的人格品质。我们当代大学生通过与儒家经典的对话、交流,获得有益的启示,确立自己的人生志向。还有的同学写道:生活的路很长,也总有疲惫。然而,古圣先贤的人生智慧,犹如冬夜的暖炉,让我感到温暖和踏实,使我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满怀希望,迎接未来……。另外,齐鲁工业大学还开设了《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和以儒家经典为主的《修身》读本。

2.营造浓厚校园文化氛围

在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通过QQ、微信、飞信、博客、微博等了解外界信息和网络文化,这都对传统校园文化形成了冲击。高校校园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儒家经典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走进齐鲁工业大学校门,首先应入眼帘的是雄伟壮观的大成桥,大成桥以“整体和谐、礼布四方、趋于大成”为设计理念,体现了高校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齐鲁工业大学西南角矗立着儒学先驱周公塑像,行政楼门厅里最显著的位置是孔子铜像,这些文化设施都有助于酿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2018年4月,齐鲁工业大学“明德书院”成立。它是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平台和有效载体。书院定期开展书画体验、专家讲座等活动,对推进我校文化育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有显著意义。另外,我校还举办国学知识大赛、齐鲁文化与青年修身主题教育讲座等等,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3.鼓励参加社会实践

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齐鲁工业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在2017年夏,到孔子故里——山东曲阜体验传统文化技能,开展了诸如学习“六艺”、诵读《论语》、学打太极拳等活动。该专业学生还参加了山东省文化馆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活动,山东省庆祝第十一个“文化遗产日”“文润心田——感悟传统文化的灵动”等社会实践,参加第七届山东省文博会等等。另外,我校将中华才艺训练纳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教学培养方案中,学生假期走访调研和开学第一周集中实习培训相结合,开展诸如调研家乡地的春节装饰民俗、民间剪纸、传统音乐、民间体育等等,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加深当代大学生对祖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了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4.重视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熏陶

东南亚华族社会注重传承传统文化,如新加坡,倡导儒家价值观,重视家族观念。他们传承中华文化的方式之一即是保留中华传统节日习俗,这对于我们高校的文化育人也有重要启示。传统节日习俗表现了民族的特点和感情,带有很强的人文因素、深广的群众基础和浓厚的文化色彩。春节作为中国最隆重的节日, 2018年中秋节期间,齐鲁工业大学政法学院承办了“中秋文化周”民俗体验、传统技艺表演等活动,如月饼制作体验、玉兔彩绘体验、 “嫦娥奔月”剪纸体验、“中秋节俗变迁”讲座、“我们的中秋节”征文比赛、“月诗风吟”立学读书会特别活动、“天涯共此时”中秋联欢晚会等等。这些活动重视民族传统节日的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丰富了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既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也有利于培育气氛浓郁、特色鲜明的节日文化。

5.创新开展家风家训课

家风家训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弘扬儒家思想为宗旨,是当代中国人不可或缺的精神血脉。笔者在我校文理科大学生中发放问卷100份,开展“传统家风家训的传承与转换调查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对传统家风家训是认可的,79%的同学认为传承传统家风家训很有必要,66%的同学认为家风家训对自己影响很大,80%的同学认为自己会继续继承家风家训的一部分。关于家风类型的调查中,踏实做人成为首选,占57%;关于家风家训的影响,49%的同学认为家风家训是自己为人处世的基本依据,37%的同学认为它是奠定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基础。对于传承家风家训对当代社会的意义,50%的同学认为它促进家庭美德建设,提高全社会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28%的同学认为有助于解决社会道德领域存在的问题。至于当代社会的“家风”最需要弘扬哪种类型,排名前三位的是踏实做人、勤俭节约、尊老爱幼,分别占29%、18%、17%。數据客观具体,真实反映了大学生对传统家风家训的认知状况。

参考文献

[1]程晓勇.中华文化在东南亚华族社会的传承.[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年(1).

[2]李家宝主编.中外文化精神十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南怀瑾著述.论语别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本论文是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儒家文化在高校文化育人中的效应及实现途径研究”(立项号1607405)的研究成果

(作者介绍:王晓萍,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政法学院副教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儒家文化实现途径效应
画与理
儒家文化与我国文化建设研究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如何将创新阅读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
浅析我国公立医院在新医改下的财务管理目标和实现途径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途径
评估准则国际化的路径探索
基于儒家文化下的产品设计探讨
偶像效应
《白鹿原》中朱先生形象的儒家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