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语言学翻译观看中国特色词的翻译

2019-08-08 02:46姚雨情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9年7期
关键词:红楼梦

内容摘要:认知语言学翻译观倡导全面的、互动的翻译,注重翻译中各个交际环节的多重互动,并以人的体验感知为基础达到和谐的翻译。本文以《红楼梦》德译本为例,首先探讨认知语言学与翻译之间的联系,根据认知语言学翻译观,浅谈中国特色词的翻译,以便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以及引进优秀的他国文化。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翻译观 中国特色词 《红楼梦》德译本

1.引言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具有明显的中国文化特色,并作为重要的中国文化载体被译成多国语言,其中最早的德语译本是1932年出版的弗朗茨·库恩(Franz Kuhn)的译本,库恩通过“改写”《红楼梦》,使之“通俗化”,获得了西方受众的广泛认可。本文的思路是:确定认知语言学可以指导翻译,形成认知语言学翻译观;然后分析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接着以该视角对德译本《红楼梦》中的中国特色词进行评析,最后进行总结。

2.认知语言学与翻译

认知语言学认为,现实先于认知,认知先于语言,语言是现实与认知的产物, 其背后蕴藏着人类认知的规律。而翻译与认知语言学在本质特点上是一样的,翻译是把一种语言在其相关的文化背景、语言情景下转化成另一种语言,译文背后就蕴藏着译者的认知与翻译心理。所以,认知语言学和翻译有本质上的相同点,前者可以用来指导后者,并形成认知语言学翻译观。

3.认知语言学翻译观

认知翻译观可以概括为:“翻译是以现实体验为背景的认知主体(包括作者、读者、译者)所参与的多重互动作用为认知基础的,读者兼译者在透彻理解源语语篇所表达出的各类意义的基础上,尽量将其在目标语言中表达出来,在译文中应着力画出作者所欲描写的现实世界和认知世界。1 其中包括六大要素:体验性,多重互动性,创造性,语篇性,和谐性,“两个世界”,因篇幅有限本文将取以下三点来分析《红楼梦》德译本中的室内陈设。以下三点是根据王寅教授的观点加以笔者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进行的总结。

3.1翻譯具有体验性

人类只有对客观世界进行感知和体验,才具备了认知、理解和语言的能力。在创作和翻译中,认知主体都基于体验性。首先,作者的认知和理解是来自体验性活动, 其创作灵感和要素主要来自生活,也高于生活。其次,读者和译者对文本的理解,出自阅读文本时所产生的体会和感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解读和翻译。

3.2翻译具有多重互动性

翻译也是建立在多重互动的基础之上的一种认知活动。译者,文本,现实之间的互动,这就要求译者(兼读者)首先要与文本互动,忠于原文,切不可随心所欲进行翻译,一定要基于现实和文本。译者和读者互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读者的接收程度和审美要求不一样,在翻译中,译者也应该加以考虑,以求达到和谐翻译。

3.3翻译具有创造性

译者在对不同文化和社会环境中塑造的文本,进行翻译时,必然会把自己的认知世界带到翻译活动中去,再加上语言水平的差异,就决定了不同译者对同一文本会有不同的译文。在合理的范围内,也鼓励译者根据语境的不同做自主性的改变和调换,进行创造性翻译,这样即贴近原文作者的意图也使译文变得更有趣。

4.案例分析

下面将上述观点作为理论框架,对弗朗茨·库恩(Franz Kuhn)译的《红楼梦》进行分析,据记载,弗朗茨·库恩(Franz Kuhn)译的《红楼梦》依据的版本是程甲本和三家评注本。2文中例子选取范围为《红楼梦》中的室内陈设。但由于《红楼梦》是长篇小说,笔者研究的时间较短,因此例子几乎只出自前五回。因陈设既指陈列摆设,又指摆设的物品,故从这两点结合理论分析。

例一:

原文:“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蜼彝,一边是玻璃盆。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

原文分析:该段引自于小说《红楼梦》第三回,讲到林黛玉刚到贾府,去荣府拜见二舅舅贾政。文中描述了黛玉进入荣府堂屋里所见的室内陈设,室内摆设皆为古董或昂贵之物,作者曹雪芹通过黛玉的眼睛来展现荣府的尊贵和奢华,与之后贾家的没落形成鲜明对比。笔者认为中括号处的内容并未涉及室内陈设,故予以省略。

译文:"Da erhob sich auf einem aus neun ineinander verschlungenen goldenen Drachen gebildeten Gestell eine hohe Tafel, auf deren azurnem Grund drei grosse goldene Lettern verkuendeten,dass dies die Halle des Ruhms und Segens sei.[...]Da prangte auf einem roten Sandelholztischmit eingeschnitztem Schlangenmuster ein drei Fuss hoher, uralte, von Gruenspan Ueberzogener Dreifusskessel. Dort glaenzten goldgetriebene Prunkpokale, hier schimmerten durchsichtige Kristallschalen. An den Waenden reihten sich sechzehn von kostbarem Zedernholz geschnitzte Sessel".

译文分析:

陈列摆设:根据原文,林黛玉抬头迎面看见的大匾应是高悬于门对面的墙上。库恩将其译为“sich erheben”,意思是高高地直立,虽然译出了牌匾的高,但未译出牌匾悬挂的状态,西方读者会理解为牌匾是立在地上的。这与作者所描绘的现实世界存在出入。古铜鼎是立在案上,译文用了“prangen auf”,意思为案上闪耀着古铜鼎,译者在这里进行了意思上的变译,否则可译为“stehen auf”,仅立着之意。而译者这一创造性的翻译,就很符合原文作者的认知世界,更能表达贾家的富贵。楠木交椅的摆设更是用地下两溜来形容,地上是相对于牌匾,古铜鼎和玻璃盆的摆设来说的,两溜即有顺序的两排。译文为“an den Waenden reihen sich”,意思为紧挨着墙按顺序排列。虽译出了椅子按顺序排列,但未译出按两排的顺序。因为《红楼梦》在一定程度上是曹雪芹人生的写照,很多场景,物件都是原文作者见过,体验过的,曹雪芹生于清朝,祖上三代担任江宁织造,小说中很多的陈列是以清朝王宫贵胄家中摆设为原型,所以椅子并非靠墙,应该在牌匾的两端立着两排椅子。译者在这里既没有和现实很好地互动,也没有和作者很好地互动。

摆设的物品:根据原文,“赤金九龙青地大匾”。意思是纯金做的,镶有九龙边纹的,以青色为底的匾额。“赤金”指“纯金”,“青地”指“青色为底”。译文为“auf einem aus neun ineinander verschlungenen goldenen Drachen gebildeten Gestell eine hohe Tafel,”译者将“金制的(golden)”用来修饰龙,而原文中整个牌匾都是赤金做的,“金制的(golden)”应该修饰牌匾。雕刻有九条龙的边框译为“Gestell”(底座,起支撑作用)。而原文中并没有这个词,这样没有根据的加译会让读者难以理解。“青地”一词并未译出,与现实不符,不具有体验性。

“大紫檀雕螭案”指的是由紫檀做的雕刻着螭的长形桌子,紫檀是一种名贵的、给宫廷做家具的木材。在清朝几乎只有皇宫可以用,体现贾府的尊贵。“螭”则是古代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属于一种没有角的龙,而案则指长形的桌子。译文中“紫檀”被译为“rotes Sandelholz”,意即“红色的檀木”。“Sandelholz”(檀木)与紫檀(Padoukholz)并不完全吻合,但是紫檀与氧气接触会有一个氧化过程,最后呈现紫红色,所以库恩通过 添加“rot”(红色的)一词来对檀木进行限定性修饰,最大程度上还原出了紫檀的外观,还是很好的和现实进行了互动,展现了翻译的体验性。

“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是指深绿色的三尺高的铜鼎。“青绿”是指“深绿”,青铜鼎呈现深绿色是青铜与土壤和氧气接触氧化后形成的铜绿。古代三尺约为现代的一米。恩将其译为为“ein drei Fuss hoher, uralte, von Gruenspan ueberzogener Dreifusskessel(古老的三英尺高被铜绿覆盖的三脚锅炉)”。库恩将“青绿古铜鼎”译为被“铜绿覆盖的三脚锅炉”,所以库恩将青绿色译成铜绿,还是比较还原了原文,展现了铜被氧化后的产物。因为译入语中没有鼎的概念,所库恩用三脚来修饰锅炉,在外观上一定程度地还原了现实,也与读者有一个很好的互动,让译入语读者很好理解。但是“三尺”译为了“三英尺”,“三英尺”四舍五入只有九十一厘米,两者不能等同。“金蜼彝”和“玻璃盆”则译为“goldgetriebene Prunkpokale(闪着金光的高脚酒杯)”和“durchsichtige Kristallsch

alen(透明闪光的水晶盆)”。金蜼彝是一种有蜼形图案的青铜祭器﹐为贵重的陈设品。彝yí古代盛酒的器具,亦泛指古代宗庙常用的祭器。库恩单纯的将其译为金光闪闪的高脚酒杯并未译出青铜材料。虽然两者在外观上和材料都不一样,但用途却是相同的,这就易于读者理解。而且用金光闪闪修饰也突出了酒器皿的珍贵。而“玻璃盆”译为透明的水晶盆,古代的玻璃,原是指石英一类透明或半透明晶体,并非现代意义上的钠玻璃、钾玻璃。古代并没有现在的人造玻璃。库恩没有直译为玻璃是正确的,他的处理一定程度是还原了作者的认知世界的。

“十六张楠木交椅”被译为 “sechzehn von kostbarem Zedernholz geschnitzte Sessel.(十六张由昂贵松木雕刻的单人沙发椅)”。原文楠木是一种珍贵的家具木材,坚硬耐磨,而且是皇家的专用木材,库恩将其译为“Zedernholz”,而后者本义为“松木”,与楠木并不对等,松木容易变形,在材料功能上不对等。但库恩添加了“kostbar”(昂贵的,珍贵的)一词来修饰“Zederholz”,表达出了原文中“楠木”暗含的意思,即贾家家境显赫,用得起珍贵木材。库恩考虑到读者的接收程度,很好地与读者互动,而“交椅”库恩则译为“Sessel”(单人沙发),由于目的语文化中不存在与“交椅”对等的概念,将目的语读者不能想象的“交椅”译为可想象的“Sessel”,而交椅则是椅子的一种式样,是指“足部相交,可以折叠的椅子”。据资料考证,交椅起源于古代的马札,也可以说是带靠背的马札。行军打仗、打獵时供地位高者使用,显示了贾家的富裕和尊贵,这在库恩的译文中并未体现出,没有和现实有很好的互动。

例二:

原文: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 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

原文分析:该段引自于小说《红楼梦》第五回,文中讲到宝玉去秦可卿卧室小睡,在秦可卿卧室看到了很多古典陈设。秦可卿的卧室布置从味觉、视觉和触觉等方面共同谱出催眠的节律。卧室中有很多是古董,突出了秦可卿在贾府的地位比较高,同时卧室内陈设颇为香艳,既暗示可卿的情感生活,也对后面宝玉梦入幻境的情节起推动作用。

译文:"Da sah er auf dem Toilettentisch einen Bronzespiegel, der dem Spiegelpalast der Kaierin Wu von der Tang-Dynastie Ehre gemacht haben wuerde. Dort prunkte eine flache Goldschale, in der einst die beruehmte Taenzerin Fliegende Schwalbe vor ihrem kaiserlichen Herrn getanzt haben konnte. Jenes herrliche, juwelenbesetzte Ruhelager auf erhoehter Estrade waere wuerdig gewesen, das Schlafgemach der Prinzessin Schou Tschang im Han-tschang-Palast zu zieren. Die Perlenschnuere, die die Lagerstatt umhingen, konnten von der Hand der Prinzessin Tung Tschung geknuepft sein".

译文分析:

陈列摆设:根据原文,寶玉去到秦可卿的卧室,看到宝镜的一边是放着金盘,译者译为“dort prunken”, prunken 意思为闪闪发光,金盘闪闪发光立在桌子上,原文中并没有直接表现金盘的闪亮,但是译者发挥创造性将其表现出来,使读者易于理解。在床的周围挂了帘帐,译者虽没有译出“挂”一词,只是用“umgehen(围绕)”一词也表现出了帘帐的状态和作用,意思上没有缺少,读者也容易懂。

摆设的物品:“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被译为“auf dem Toilettentisch einen Bronzespiegel, der dem Spiegelpalast der Kaierin Wu von der Tang-Dynastie Ehre gemacht haben wuerde.(盥洗台上唐代的武皇后的寝殿尊贵的铜镜)”。原文案是指长形桌子,而库恩译为“Toilettentisch”表示梳妆台,盥洗台,古代女子用于梳妆打扮的,这一创造性转换,使读者易于理解这面镜子的位置和用途。另外库恩还对镜子的主人和朝代进行解释,是唐代武则天皇后寝殿里的镜子,并且还特意用“Ehre”一词突出了镜子的贵重。也暗示了秦可卿生活的奢靡以及她的感情生活混乱。将“金盘”译为“Goldschale(金子做的盘子)”这和现实是相符的。“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这一句译者并没有译出,该句其实是暗示了秦可卿和其公公偷情以及秦可卿生活的淫乱,译者在这点上没有很好地了解中国文化,也没有理解作者的认知。“联珠帐”指的是用珠子穿起来的帘帐,用作卧室的隔断。库恩译为“die Perlenschnuere, die die Lagerstatt umhingen”指围绕着床的珠子穿在一起形成的串,既体现了帘帐的制作材料和制作方法,也体现了它的用途,既有体验性也有创造性。

5.结论

库恩创造性地翻译了《红楼梦》,虽然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但是译文比较精简,几乎只保留了故事主干,很多的中国特色词并未译出或者没有译出精髓。对于文化特色词我们该怎么译?

首先,翻译的体验性是整个翻译观的前提与基础。在翻译中国文化特色词时,要注重让中国文化走出去,所以不能脱离文本和现实,要与作者进行互动,与文本进行互动,体会作者所体会,对原作者描绘的现实世界尽量进行体验性活动。其次因为跨国界文化的翻译不仅仅都是语言差异问题,它有时更是特定的历史背景、特定的人文环境和情境下的产物,译者还要考虑译入语读者的接收度和审美,所以译者需要一定程度上发挥译者主体性和创造性。最后,译者、作者、读者、文本、现实要进行多重互动,译者不仅要译出作者的客观世界,更要译出认知世界,展现出作者在体验之上的不同认知,以贴近原文和作者。

参考文献

1.Cao Xueqin: Der Traum der Roten Kammer.übs.Franz Kuhn.1.Aufl.Frankfurt am Main,1995.

2.陈坎友:"《红楼梦》室内陈设美学与人物特质的关系研究",载:《家具与室内装饰》,2005,第7期,第23-25页.

3.段峰:"论翻译理论研究的认知视角",载:《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9,第91页.

4.丁俊,轩治峰:"认知语言学翻译观视角下宋词的翻译-以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英译为例",载:《海外英语》,2015,第8期,第92-93页.

5.冯其庸,李希凡:《红楼梦大辞典》,北京:文化文艺出版社.1990.

6.李亚青,吴喜才:"国内认知语言学与翻译研究综述",载:《.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11,第3期,第86页.

7.邱文生:《认知视野下的翻译研究》,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第6-7页.

8.谭建芳:"从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看《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的翻译",载:《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第4期,第131-133页.

9.孙玉明:《红楼梦赏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第165页.

10.王薇:"《红楼梦》德文译本的底本考证",载:《红楼梦学刊》,2005,第3期,第309页.

11.王寅:"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载: 《中国翻译》,2005,第9期,第15页.

注 释

1.王寅:"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载: 《中国翻译》,2005,第9期 第15页

2.王薇:"《红楼梦》德文译本的底本考证",载:《红楼梦学刊》.2005,第3期,第309页

(作者介绍:姚雨情,宁波大学德语语言文学专业,研一)

猜你喜欢
红楼梦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细品《红楼梦》中的养生茶
《红楼梦》读后感
假如《红楼梦》也有朋友圈……
冯其庸的论文
冯其庸的序跋
续红楼梦
作家阅读的方式
十年一觉迷考据 赢得红楼梦魇名
于水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