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为名与“你负责貌美如花”

2019-08-08 02:46邱冬梅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9年7期
关键词:但丁苔丝丈夫

教书让我发现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和勃发的热情,也让我通过他们青春洋溢的笑容、明澈的眼睛认识纷纭变幻的世界。

某日,上课分析莎士比亚悲剧《奥赛罗》,奥赛罗在扼死妻子苔丝狄蒙娜前,吻着她说:“我要杀死你,然后再爱你”。我问学生:“奥赛罗为何杀妻?如何看待他弑妻后爱的恢复?”话音刚落,学生七嘴八舌讨论开来。有说其轻信草率,误会杀妻;有说其因爱生恨,狂怒杀妻;有说其陷于自卑与自傲的挣扎中暴虐杀妻……一位女生的回答很有意思:奥赛罗就如他自己而言,是一个在恋爱上不智而过于深情的人,他对妻子不存在爱的恢复,而是一直真挚热烈的爱着妻子,他杀妻前也说:“可是她不能不死,否则她将要陷害更多的男子。”弑妻是他作为一位伟丈夫的不得已之举,假若苔丝狄蒙娜从未让丈夫产生误会,就不会死,而是在丈夫的尊重、热爱中美丽而幸福的生活。总之,奥赛罗是太爱妻子而误杀妻子。

在极致的爱中被杀?那么这种爱无宽恕,无包容,更无恒久的忍耐。剧作第五幕苔丝狄蒙娜不断恳求丈夫:“啊,我的主,把我放逐,可是不要杀我”、“明天杀我,让我活过今天”、“给我半点钟的时间”、“可是让我作一次祷告吧”……一连串的哀告并未使丈夫有丝毫动摇,她的伟丈夫冷酷残忍:“倒下,娼妇”、“已经决定了,没有挽回的余地”、“太迟了”……恶狠狠扼住他最爱的妻子咽喉,妻子倒地,然后爱的名义下最冷酷的杀戮结束了。

无独有偶,但丁在《神曲·炼狱》第五篇的结尾,也写了一个丈夫忌妒杀死妻子的故事。但丁游历炼狱时遇到三位暴死者的幽魂,高唱“怜悯我”,恳求诗人将他们的消息带到凡尘,其中一位女子叫皮娅,她叫住但丁说:“呵,当你回到人间,作长途旅行以后的休息时,请你记起我:我是皮娅。锡耶纳养育了我,马雷马却把我毁灭。那个当初娶了我,给我戴上宝石戒指的人,应当知晓这一切。”原来,皮娅生于西那托洛美家族,嫁给贵族尼洛,皮娅私会在逃的兄长,却被尼洛怀疑妻子不忠,把她关在马雷马城堡的地牢中,后来又将她杀害。但丁同情这个无辜被害的女子,把她作为被忌妒所害的灵魂,安排她在炼狱的第二层。皮娅的悲惨命运令人动容,她也成为后世文艺创作的题材,诗人庞德、艾略特,小说家玛格丽特·尤瑟纳尔都在作品中提到这位不幸的女人,意大利唐尼采蒂的歌剧《皮娅·德·托洛美》则根据《神曲》中皮娅故事改编,英国诗人和画家罗塞蒂也以她为题材作画。

莎翁和但丁的文本皆出现因忌妒杀妻的主题类型。设想一下,若按照但丁建构的神学价值体系,莎翁笔下的苔丝狄蒙娜应如皮娅一般,皆是受暴力而丧命,在上天之光中悔恨过去,饶恕敌人的幽魂,也作为被忌妒所害的灵魂放在炼狱的第二层,清洗自己的灵魂,赎清自己的罪孽。

而在爱的名义下,她们的丈夫最终愧疚痛苦,也最终被宽宥。《奥赛罗》中奥赛罗发现自己错杀了妻子,恢复了对妻子的爱,并以自杀表达悔意:“我在杀死你以前,曾经用一吻和你诀别;现在我自己的生命也在一吻里终结”。但他至死都不明白,即使妻子不忠,他也没有杀妻的权力。唐尼采蒂的歌剧《皮娅·德·托洛美》也延续了这一价值评判,当误会消除,皮娅的丈夫尼洛悔恨自己杀害了妻子。但他的悔恨并非认为他不该杀妻子,而是不该杀没有通奸的妻子。而剧中的皮娅临死前要哥哥原谅丈夫,消除仇恨,表现她的宽宏大量。看得出来,莎翁与但丁对女性都充满同情,也怜悯其丈夫的爱情,却无法摆脱深厚的父系文化和男权思想的影子,二者的伦理道德标准是一致的。

从皮娅到苔丝狄蒙娜,这些女性的命运为何如此?皮娅既然是无辜被害,为何又将之放在炼狱?并且,死去的亡灵让活着的人一定要记住她,是否心中有太多的不甘愿、委屈与痛苦?苔丝狄梦娜被杀前绝望地哀告,如此让人悲恸怜惜。纵观当下,以爱之名的虐待与虐杀并非鲜闻少见,其本质也并非如学生所言,爱人之间应该坦诚相见毫无隐瞒那么简单,以爱之名的虐杀其本质是什么?我的提问让学生陷入思考。

突然想起一件事来。曾经在电视上看到一则广告:架空的历史背景,英俊潇洒的的青年将领,深情凝视手中锦盒,然后镜头切换至娉婷婉约的少女,心神不宁,缓步走到窗前凝望远处……镜头再次切换,青年将领会心一笑,纵马驰骋……广告词以画外音出现:“我负责征战天下,你负责貌美如花……”然后镜头揭示这是一则女性护肤品面膜的广告。说实话,广告画面拍得不错,但广告词出现时,我确实颇为惊愕,它宣扬的“你负责貌美如花”是女性的天职吗?将这疑惑和研究传媒学的同事讨论,同事告诉我,一些流行歌曲里便有类似的歌词,早期张国荣一首歌曲《谈恋爱》,就有“你负责美丽妖艳,我负责努力赚钱”的歌词。后来内地出现更为类似的歌词:“我负责赚钱养家,你负责貌美如花”。于是有一段时间这話成了社会上年轻女孩的流行语,在一些电视综艺节目中,年轻貌美的女孩理直气壮的奉为人生圭臬。我找了这首2011年发行的名为《爱情总是猜得到开头,猜不到结局》的歌曲来听,歌手的真假转换音相当娴熟漂亮,可是这句有争议的歌词却出现在一段飘忽的Rap当中,颇有油腔滑调的意味。不知道这是否又是一种情感倾向和道德判断?是告诉听者,说的总比唱的好,我就是哄着你玩的,千万别当真。或是直接对这一论调的反讽?所幸,电视上那则莫名其妙的广告很快不再出现,那句令人啼笑皆非的流行语也很快被各界人士批驳得体无完肤,一时间那些将之视为人生信条的女孩们纷纷噤声。

所以,我问学生,从皮娅、苔丝狄蒙娜到今日的“我负责貌美如花”,女子的生存空间和社会定位何在?学生的讨论更为热烈。批判矛头或集中于皮娅的丈夫、奥赛罗,或集中于现代社会男女平等思想的滞后,或是批判龟缩在家中,只知家事不问世事的家庭妇女,或是批判在爱的名义下,傻白甜的女子“一直低到尘埃里去,但我的心是欢喜的,并且在那里开出一朵花来。”或是批判在爱的名义下,低到尘埃里去的女子自愿被虐待、被虐杀,一如张爱玲《气短情长及其他》的女子对当众殴打她的丈夫哀求:“回去吧……回去打我吧!”……学生引经据典,在谈笑声中对爱的名义遮蔽下的男权文化压迫,以及现代女性意识有了新的理解。

学生的论述及观点,我大多赞同。但是对全职家庭妇女的批判,我认为太极端。诚然,随着中国社会的激烈变迁,当代家庭模式更为复杂多元。其中,男主外,女主内,男子当家作主,女子持家随从,是男耕女织自然社会的传统模式,这种模式在现今社会有其生存的合理性。但持家随从是否建立在貌美如花的基础上?开到荼蘼花事了,一朝春尽红颜老,女子如何以“貌美如花”来立身?若以此来判断自身存在价值,是否是一种女性的自我矮化?!我一直认为,一个群体的自轻自贱是一个民族文化贫弱的表征。所以,这种矮化,可以休矣!

诚然,我不是狂热的女权主义者,更不想站在所谓的师者道德制高点上,对学生做醍醐灌顶式的说教。其实不独男子对待女子,任何以爱之名的相虐相杀都充满悖谬。若当下的年轻女孩还以“我负责貌美如花”来给自己人生定位,则太荒谬可笑,也太可怕了。我希望学生深入思索,思索自身的存在定位,在这光怪陆离、目迷五色的时代里,不走历史的回头路,坚持应有的道德良知,保持清醒明晰的价值判断,不忘本心,深深记得自己弥足珍贵。

(作者介绍:邱冬梅,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猜你喜欢
但丁苔丝丈夫
《德伯家的苔丝》格雷马斯符号学解读
人物与环境的冲突
年老的画家
傍晚
安慰
The Analysis of Tess’s Tragedy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德伯家的苔丝》
怎样保护丈夫的健康